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有利于减轻农民医疗费用负担,缓解农村“因病致贫”和“看病难”问题,但是,在新农合运作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最应该关注的是住院报销制度引发逆向选择的负面效应。
一、新农合报销政策
新农合家庭账户VS社会统筹,多数地区采取了家庭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方法,农民个人缴费计入家庭账户,用于门诊和买药,政府财政补助计入社会统筹基金,只对大病实行救助。
设置家庭账户的初衷是:家庭账户的资金全部用于家庭成员的门诊费用,用完为止,结余归己,不仅提高新农合的受益面,同时这种收益独享性符合农民的心理特点,有利于吸引健康人群和中青年农民的积极参与,提高参合率。而事实上,大病发生的概率很低。虽然政府对新农合的补助不断在提高,但绝大部分农民是没有受益,收益的群体只是住院的患者,有悖医疗卫生事业的公平性原则。开设家庭账户很多农民觉得家庭账户数额小,对于目前次均费用较高的现实条件下杯水车薪,加之报销手续繁琐很少去使用,形成沉淀资金,不能充分发挥应用的作用。
二、新农合报销制度的负面效应
新农合报销制度性缺陷,客观上容易诱发农民选择与政府假设相偏离,诱发定点医疗机构和医师的道德风险最严重,其后果最违背新农合的宗旨。
1.农民的逆向选择
新农合制度设计缺陷,家庭账户资金有限,门诊看病基本靠自费,只有住院才能报销,政策诱发农民择住院治疗的道德风险。
2.医疗机构和医生的逆向选择
在新型农村医疗运行中,定点医疗机构和医师的道德风险最严重。新农合只有住院才能报销的制度设计,更是给一些医疗机构和医生提高住院率提供了方便之门。由于信息不对称,加之患者搭乘报销政策,也希望住院治疗,促使了住院率的大幅提升。
农合管理部门为了控制医保基金支出,实行次均费用控制和转诊控制,更加速了医疗机构的逆向选择,看小病经济上才最合算,稍微危急重病人推向上级医院,大医院医疗费用较高,加速了农保基金的支出负担,反过来压低区域内的农保基金支付预算。
3.报销政策带来的负面效应
目前的新农合报销政策带来了较大的负面效应,其一,导致新农合医疗基金的过度支出,运营风险大增。其二,导致过度治疗,造成患者身体的医源性伤害,以及过度扩张的医疗资源浪费。
三、新农合报销制度的改革
随着疾病谱改变,人口老龄化加速,农保基金有限性与农民健康医疗需求提高无限性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改革新农合报销制度势在必行。
1.取消家庭账户,盘活沉淀资金
取消家庭账户,盘活沉淀资金,充分发挥医疗保障功能,制度衔接,允许把积累的家庭账户基金,用于购买医疗保险,过度以后,把这块基金转换为购买各种医疗保险。
2.实行门诊报销,降低住院报销比例
门诊诊疗实行报销制度,强化小病早治疗,防止小病拖导致大病现象,提高门诊报销比例,与住院报销比例一样,同时降低住院报销比例,降低逆向选择住院风险,也可以节约农合基金。
3.建立大病补充医疗保险
建立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对大病住院实行再报销补助,降低大病个人负担比例,防止因病返贫现象发生。
4.健康档案经费统筹强化预防为主
体现预防为主的思想,减少疾病发病率才是结余农合资金最有效的方法,把目前的健康档案管理经费整合,与新农合资金合并,真正体现防治结合,而不是目前的两张皮,把“预防为主”的这一优点在新农合制度中得到继承和发展。
5.实行分级诊疗的预算管理支付制度
针对社区全科签约医生,充分发挥社区医生及基层医疗机构的积极性,采取区域服务人口农保经费预算管理,签约基层医生和基层医疗机构,更应成为农民健康管理和医疗以及预算费用的看门人,要发挥基层看门人的作用,而不是只发挥农保管理部门控费的积极性,所有医疗机构都与农保管理部门逆向选择博弈。
QQ:1379857707
个人微信:yf13917186988
邮箱:yfck88@163.com
个人公共微信:yfck6988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