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将走向何方?

2017
09/07

+
分享
评论
中国医疗保险
A-
A+
有鉴于我国各地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水平不一,基金多寡各异,经办人员待遇有差,盲目地推行单一模式的法人化改革是不现实的。

社会保险事业的经办管理遵循着自身的发展规律。19世纪末,德国将源自中世纪行业自治抵御职业风险的传统写入法律,医保基金会就被确定为享有自治管理权力的公法法人,这项制度创新兼顾了当时德国政府财力薄弱和商业保险机制发育不足的情况,为现代社会保险的确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虽然20世纪五十年代之后,以英国为代表的福利国家建立了高度统一的政府管理和支配的社会保障模式,并一度甚嚣尘上,但是七十年代之后呈现出来的政府职能膨胀和源于福利支出的高税收使国家不堪重负,英国转而采用“代理政府”“国家市场化”“政府新模式”等主张,八十年代中后期,英国专门建立了法人化的公立机构,代表民众负责向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购买医疗服务,抛弃管理者的职能,主要扮演付费者的角色。

虽然德国和英国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略有差异,前者系民办非营利组织,属于服务于特定群体(参保人)利益的公法色彩较淡的法人机构(即公法财团型法人),后者系公办法人机构,但是在本质上是非常类似的,都是基于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权,能够代表参保人利益,通过“公共契约模式”向医疗机构购买服务的付费者。

社会保险经办管理的发展规律给我们的启示有以下两点:

第一,经办机构法人化的发展路径可以有所不同。将市民社会的传统用立法的方式确立下来,抑或是通过政府机关内部的改革都可以,立足于本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阶段,认清客观发展的事实即可,英国的经验告诉我们,缺乏社会组织自治的传统不应当成为我们改革的“拦路虎”和“绊脚石”;

第二,经办机构的法人类型和改革过程不存在统一的模式。法人化作为经办机构发展的方向,应该服务于整个经办体制的民主和高效运行,也就是在独立的事权和管理权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代表参保人的利益,更有效地通过契约式管理购买医疗服务,因此其究竟采用市场化更强的自治管理模式还是公办法人模式都不会改变法人化这个大方向。

有鉴于我国各地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水平不一,基金多寡各异,经办人员待遇有差,盲目地推行单一模式的法人化改革是不现实的。我个人建议,可以先在基金规模较大的地区开展试点,再将成功的经验推广至全国。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法人化,政府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