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 吴施楠
来源 | 狐大医(ID:hudayi_sohu)
“我们经常讲两句话,一是医改是一个全球性的世界性难题,二是要用中国式办法破解医改这道世界性难题。”国家卫生计生委监察专员姚建红在近日举行的云南省医改工作进展情况举行媒体沟通会上首先对医改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姚建红指出,之所以说医改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是因为很多国家关于医疗改革都没有找到很好的成功办法。而这个“难”字,就难在涉及到诸多利益调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别看医院只有几千人,但是涉及到内部的管理,外部的衔接,改革非常复杂,不可一蹴而就。”
而用中国式办法破解医改这道世界性难题,是指在推进医改深化的过程中,各地发挥聪明才智,有着大量的创新做法。
对于云南医改,姚建红表示,通过和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医务人员广泛的接触,看到了基层有很多创新的生动的范例和事件,其中有五点值得学习和思考。
第一,干部更有担当
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五点是好干部的标准。云南非常重视医改工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上,分管领导直接抓,各有关部门相互协作,这是最重要的中国特色,也是最强的力量。
去年中办、国办转发了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说了8个方面24条经验,其中第一条就是加强组织领导,特别提出要党委和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医改小组组长,一把手当组长,应该说推进医改的力度是非常大的。
这条在云南得到充分的体现,无论是云南省、还是楚雄州、玉溪市、禄丰县,都是一把手当组长,这样就能最大限度调用各方资源,包括政府资源、社会资源、各方资源,能有效实现统筹协调和统一调度,集中力量办大事。
姚建红指出,做一个从事医改工作的好干部,要做到三个统一。一是更好体现国家发展,我们用了很少的钱把十三亿多人口的基本医疗给解决了,美国人均卫生费用是9000多美元,我们只有400多美元,美国人看病的钱,可能远远超过我们很多地方或者个人的收入。二是更好体现社会责任,干部都要有社会责任,怎么样为民服务,怎么样提高人民的健康生活水平。三是更好体现个人价值,个人命运始终跟国家的命运相扣,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国,国和家是相互统一的。每个干部都要把国家发展、社会责任和个人价值有机统一和衔接起来,才能更好的做好医改工作,才能做到一心为人民着想,体现党的宗旨。
第二,改革更有方略
“改革不是乱打仗的,改革要有方略。改革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要让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能够更加很好的衔接起来,这是我们的目标。”姚建红谈到,从云南来讲有三句话:
一是保证改革的深度。
改革进入深水期和攻坚期,医改也是一样,医改和国家大的改革是一样的。医改进行了八年,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转型,医保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要从提标扩面转到提质增效,说明难度更大了。
二是保证改革的速度。
我们常说蹄疾步稳,既走得快,也要走得稳,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医改要逐步推进,由表及里,不断提升速度。
三是保证改革的温度。
改革是有温度的,特别是医学是有温度的,以人为本是最重要的一点。以人为本就是要医生为本、以社会为本,以人民群众为本。要通过改革,使医学更有温度。比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转变医疗服务模式,从社会、心理全面的实行。医学如何在改革过程中更加具有温度,这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云南医改给我的第二个启示就是怎么将改革的深度、速度和温度有机衔接起来。”姚建红说。
第三,机制更加创新
创新是我们民族进步的活力或者源泉,没有创新社会就不会有发展,也不会有新的变迁。变迁就是要创新、要改革。
对于禄丰、玉溪都在推广的DRGs支付方式改革,姚建红表示,这是利益相关者的重新调整,起码有三方面需要平衡:一是要控费;二是一定要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三是保证医疗服务质量。
“无论是控费还是临床路径推广,乃至疾病的管理,最终是为了医疗服务质量,不能为了单纯控费影响了医疗质量,那这样的控费是没有效果的。改革要坚持问题和目标双导向,积极创新机制,支付方式改革要实现控费、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和保证医疗服务质量三者的有机统一,相互衔接。”
第四,行为更有改变
云南的医疗服务行为有改变,这是改革的终极效果之一。通过改革,要让医务人员的思维方式和手中的笔都发生变化,可以从三方面考虑问题:
一是使医生的行为更好符合医学发展规律,首先是看病,不是看政策,不是看改革,看病必须符合医学规律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律。
二是行为更好符合政策管控。通过正向的政策管控,而不是负向的政策管控,激励和约束相融合,采取正反两方面手段激励可以使医生的行为更好符合医学发展规律。
三是行为更好符合职业操守。医生是最讲究道德的,做医生,德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医术精湛。作为医生起码是四个大字,德高医精,德是最重要的,医术是排在第二的。每个医生通过改革以后在为人民服务时可以具有更高的职业操守,能够更好的为人民服务,让每个医生做到更好体现自己的价值和职业操守。所以通过改革以后医疗行为有所改变,符合医学发展规律、符合成本管控、符合职业操守。
第五,群众更有实惠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改革一定要解决老百姓的切实问题,老百姓希望看病更方便一些,更快捷一些,更以人为本一些,更有效一些,更安全一些,能够全方位全周期的保证他们的健康。所以群众要得实惠,起码有三个方面很重要:一是切实提高人民健康保障水平,比如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人均期望寿命等等。二是促进国家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最重要的因素是人,人最重要的因素是健康。三是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这句话对健康的意义讲得非常重大。
我国到2020年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在这个基础上建成现代化社会国家,缩短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人民更加幸福安康,国家更加繁荣昌盛,健康是最重要的一个保障之一。所以改革一定要解决老百姓的切实问题,切实提高人民健康保障水平,促进国家生产力的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干部更有担当、改革更有方略、机制更有创新、行为更有改变、群众更有实惠。我希望云南在这五方面继续努力,为了医改的目标作出更好的贡献。医改的目标是人民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党和政府得民心,要真正实现这三句话,需要我们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找到破解这世界性的难题的中国式办法。”姚建红希望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发挥云南人民的聪明才智,把云南医改做得更好一些,有更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图片来源于中国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