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老年人越来越多,老龄化社会对于配套的医疗设施质量及数量的相关要求越来越高,是否足以应对越来越严峻的老龄化趋势等问题都愈发明显。
《规划》中提到“十三五”时期老龄化的严峻形势。目前,我国县级城市的年轻人愿意到大城市发展甚至定居,侧面加剧了县级城市的老龄化趋势。与此同时,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非均等化问题依然突出,区域间以及城乡间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差距依然较大。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在关注老龄化难题。有数据显示,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用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支出将持续增长;农村实际居住人口老龄化程度可能进一步加深。
面对愈发严峻的老龄化趋势以及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平衡的问题,国务院针对县域养老服务的管理问题有如下几个观点:
1.应对老龄化的短板
目前中国发展很不平衡,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个人收入差距仍然明显,难以用统一标准或一刀切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我国涉老法规政策系统性、协调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城乡、区域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不均衡,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质量效益不高、人才队伍短缺等深层次的瓶颈问题严重制约老龄事业和养老体系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尽可能发挥商业保险在基本医保体系中的补充作用,是当前有效缓解基本医疗保险瓶颈的可行举措。
2.应对老龄化进程的有利条件
“十二五”时期我国老龄事业和养老体系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我国老龄事业改革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窗口期。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成果加快推广应用,劳动年龄人口仍较为充足,社会参与老龄事业发展积极性不断提高。
3.县级医院以上设老年病科比例不低于三成
“十三五”时期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发展目标,到2020年,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大幅提高、质量明显改善、结构更加合理,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更加方便可及,政府运营的养老床位数占当地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不超过50%,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老年病科比例达到35%以上,护理型床位占当地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0%。
4.健全医疗保险制度
《规划》中指出,要健全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完善缴费参保政策。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结算,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费用直接结算。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研究将基本治疗性康复辅助器具按规定逐步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发适销对路的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和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需求。
同时,巩固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地区要统筹施策,做好长期护理保险与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等福利性护理补贴项目的整合衔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效益。
5.推进医养结合
《规划》中特别将医养结合部分提出来,要求完善医养结合机制。统筹落实好医养结合优惠扶持政策,深入开展医养结合试点,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建立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与合作医院间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一体化服务。大力开发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系列服务产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建设一批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
针对医养结合问题,全国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黄洁夫认为,养老服务是朝阳产业,可以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增长点。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