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年开始,“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就一直是新医改主要倡导的内容之一。近几年国家对社会办医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升级,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2012年,北京市鼓励社会资本举办拥有高新技术和专科优势的医疗机构;2015年,国务院发文强调,放宽社会资本准入条件,从床位标准、设备购置等方面对其给予支持;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破除社会力量进入医疗领域的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这些政策的倾斜让民营医院看到了机遇,但实际上对高品质的民营医院来说,每走一步都困难重重。对此,作为一家有着美国医院血统,却成功本土化的私立医疗机构翘楚——和睦家医疗董事长李碧菁有话说。
和睦家深耕中国医疗20年,见证并参与了中国非公立医疗体制的发展与变革,李碧菁指出:“私立医疗在中国大健康行业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从最初公立医疗的补充,到如今必不可少的一环,是中国医疗改革的一块实验田,甚至带动了整个医疗行业新标准的出台。”鼓励社会办医是好事,如果能在以下几方面给予支持,私立医疗将会惠及更广泛的人群。
好政策要落地。据统计,2005年至今关于社会资本办医的文件共有23个,涉及人才、定位、医保等多个方面。李碧菁说,政策出台关键要看具体的执行细则,也就是政策是否落地的问题,不能雷声大雨点小。另外,国家对外资医院还有很多限制,比如2016年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对《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进行修订,医疗机构在修订版中仍属于限制类,未纳入鼓励投资类行业。“限制类”中要求外资所有权不得超过70%,这大大降低了很多优秀外资医疗机构的发展效率和速度,为现有外资医疗机构开设分院和诊所设立了不必要的门槛,也限制了外资医疗机构在华积极落实中国分诊制度的可能性。
适当减轻税收负担。李碧菁指出,目前私立医疗机构是按照25%企业所得税这一最高税率纳税,而很多行业享受15%的优惠税率。优惠税率可以帮助吸引更多投资进入到私立医疗领域,有助创建一个更健康的投资发展环境,减少投资者因为追求回报而牺牲医疗质量与安全的动机。
医保覆盖不应以医院性质作为参考标准。目前,医保报销只针对采用政府指导定价的医院,民营医院并未被被纳入医保范畴,再加上商业医疗保险不足,民营医院容易成为无保之地,使其发展备受制约。李碧菁认为,医保覆盖不应该把医院性质作为一个参考标准,而应该设置门槛,只要符合要求和标准即可,这样可以缓解公立医院看病难的问题,也可以促进民营医院的发展。
加强政府监管,赶走违规经营者。在当前的政策鼓励下,社会资本开始源源不断涌入医疗市场,但由于监管机制跟不上社会办医扩展的步伐,虚假诊断、小病大治、恶性竞争、服务能力不强、医疗水平低下等状况就层出不穷,这让诸如和睦家医疗等高品质私立医疗机构背了不少黑锅。因此,政府应该加强监管和考核,不合格的及时清出,避免“一只老鼠害了一锅汤”。
文/蔡娘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