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功成:深化医改要尊重常识规律

2016
12/02

+
分享
评论
搜狐健康
A-
A+
医改领域中的体制创新的新观点,就是要回归常识,让医保部门优化医保制度、卫生部门约束医疗行为、医药部门矫治医药乱象,真正实现各归其位、各负其责、各显其能、各得其所、各问其责。

从2009年开始,新医改已经走过了7个年头。在我国的改革发展中,医改无疑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也是举国上下高度关注的热点与焦点。那么医改7年,取得了哪些成绩?又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强甚至变革?在《财经》年会2017:预测与战略”上,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为我们做出了精彩的解读。

郑功成首先肯定了七年医改在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绩。

一是公共投入快速增长与医疗保险筹资能力快速提升,使城乡居民的健康保障具有了越来越雄厚的物质基础。

二是全民医保体系的建立不仅日益减轻了城乡居民的疾病医疗后顾之忧,也促进了社会公正。这一指标加上普遍性养老金制度的建立,使国际社会保障协会在巴拿马举行的全球大会上将“社会保障杰出成就奖”授予中国政府显得实至名归。

三是旧的体制、机制已经被打破。虽然新的体制、机制还未最终确立,但重建新的体制、机制已经不可逆转,改革必须往前走,这是深化医改并走向成功的基本共识。

但郑功成表示,在经历30多年改革后,现在迫切需要做好的是科学的顶层设计,并且能够自上而下地推进新制度的建设与发展。

“尽管国家的改革成就越来越大,但我们感觉不是太强烈。我们改了七、八年,再要深化改革就需要新的力量。”

在郑功成看来,医改涉及的医疗、医药、医保领域中的各种乱象,以及由此带来的医疗行为扭曲、医药价格畸形、医保资源浪费,表明三医之间不仅尚未形成良性互动的理想格局,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处于效果对冲的困境,因此,深化医改需要新力量的介入。

而这种能够推动医改走向深化并最终走向成功的新力量,是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两条途径。

体制改革要在回归常识的基础上实现创新

“我们的医院应该是看病的,但我们看病的时候,医生总是问你有没有保,你是什么保,他关心你参加了保险没有,关心你参加了什么保险,这就违背常识和规律了。因为那不是医生应该问的问题,他应该问的问题是你得的是什么病,应该开什么药。”郑功成指出,医疗服务应当是以解除患者痛苦并促进国民健康为追求目标的。但当前备受诟病的以医谋利、医患合谋骗取医保资金等行为显然与常识相悖。医药供应应当是以合理竞争、质优价廉取胜为根本法则的,但医疗器材滥用、价格畸高等现象,显然也违背了常识。

在郑功成看来,现在许多人只关注创新而往往忘记常识,但深化医疗改革最需要却是尊重常识和规律。推动深化医改,应该在尊重常识和规律的基础上,寻求制度的优化,寻求体制的重构和创新,这才能推动改革向健康正确的方向迈进。

以往在讨论三医联动时,更多的是强调三医之间能够换位思考,主动地、自觉地相互配合。但郑功成根据目前的各种现象发现,如果医保部门不主动地、尽快地优化有缺陷的医保制度,医疗部门不主动地、尽快地矫治严重失范的医疗行为,医药部门不严格治理违规违法现象,可能永远也实现不了我们所期盼的三医之间良性互动。

因此,郑功成强调,医改领域中的体制创新的新观点,就是要回归常识,让医保部门优化医保制度、卫生部门约束医疗行为、医药部门矫治医药乱象,真正实现各归其位、各负其责、各显其能、各得其所、各问其责。于后,再根据医疗保障与健康中国建设的发展需要,进一步理顺并完善管理体制。

机制创新要在科学引入社会力量上实现重构

为何要引入社会力量,特别是科学借助市场力量上实现重构?郑功成表示,这是因为政府存在失灵现象。

政府包办不仅会持续增大公共成本支出,还会导致效率递减,也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国民健康保障需要。因此,应当引入界于政府与个人之间的社会力量,或者叫第三方力量,包括市场主体与社会组织等。只有这样,才能持续不断地壮大医疗保障与健康中国建设的物质基础,才能用市场机制与社会机制的活力来弥补政府失灵的缺失。

不过,郑功成也指出,引入社会力量或者市场力量,需要讲科学性。因为市场运行有自己既定的规则,市场不是万能的;社会运行也有自己既定的规则,同样存在着失灵的现象。如果在政府、市场、社会之间不是有机组合而是混合交叉,不是责任分工明确而是混为一体,不是各自目标清晰而是陷入模糊,效果必然适得其反。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这两对力量。

郑功成解释到,对于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前者要保住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所谓的起付线、封顶线,以及追求90%以上乃至免费医疗,都是对保基本目标的扭曲。后者要提供消费者超越社会医疗保险的健康保障。如果商保不能自主开发医疗或健康保险产品、不能合理厘定这种产品的价格,也无法真正调动保险客户的投保兴趣,更不可能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市场。

而公立医院与私人医院更是性质完全不同的医疗服务提供者。前者追求公益,后者追求私益(除非营利医院)。前者应满足国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后者则可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如果组合得好,将能更全面、更充分地满足全体人民的医疗与健康保障需求。

然而,公立医院变成热衷于逐利的企业,并且总是产生不断膨胀的冲动,其性质必定异化,本应追求的目标亦永远无法实现。私立医院如果不是按照市场法则来运行,亦会被严重扭曲。因此,消除公立医院的逐利性与膨胀性,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方是改革发展的正道,同时也是让私立医疗系统有生存与发展空间的前提条件。

不过,可喜的是,在我国的医改实践中,引入社会力量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仍然存在边界不清、职责不明、相互对冲等现象。因此,郑功成表示,要科学地引入社会力量来推进医改。科学二字包含了尊重常识与规律和在目标清晰、分工明确基础上的有机组合二层含义。

文/吴施楠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医改,常识,规律,医疗,力量,医保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