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顾昕:药价高低在于政府价格管制

2016
11/11

+
分享
评论
搜狐健康
A-
A+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顾昕教授:总有一些游戏规则,不仅无法让游戏参与者有效地发挥自己所长,让他们苦不堪言,但却长期难以改变,从而阻碍了更有效制度的形成。中国的药品集中招标制度就是这样的一种制度。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顾昕

世界上总有一些游戏规则,不仅无法让游戏参与者有效地发挥自己所长,而且还让他们苦不堪言,甚至毁人不倦,但却长期难以改变,从而有效地阻碍了更有效制度的形成。

中国的药品集中招标制度就是这样的一种制度。

药品集中招标制度的全称应该是“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从字面上看,没有任何奇葩之处。哪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药品,没有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呢?

但是,正如中国式结婚、中国式离婚、中国式关系等一样,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有了中国特色,那就变得异常奇葩了。

首先,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政府采购,而是二次市场准入制度。本来,只要经过药监局批准,药品就可上市,患者便可使用。可是,针对公立医院和民办非营利性医院,政府实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只有中标公司的药品,才能使用。

如此一来,在公立医院和民办非营利性医院之中,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用药选择权的范围大大收窄了。

对于其产品未中标的药企来说,难道这些药品不安全、不有效、不价廉吗?不安全的药是毒药,不有效的药是假药,对于这些药,药监局是不会批准上市的;至于价格,未中标药品价格较低的情况比比皆是

2010年,有药企的药品在重庆市卫生局主导的药品集中招标中低价出局,愤而起诉,并在一审胜诉。

可是,公立医院和民办非营利性医院,在中国医疗供给侧中占据绝对统治地位,那些未能中标的可上市药品,就只能在民办营利性医院、药店、诊所之类的地方销售。

在2010年前,这些药品还可在城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医务室等基层医疗机构销售,但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之后,基药招标成为面向这类机构的药品二次市场准入制度。

换言之,对于没有中标的药品来说,尽管都能上市,但却只能在市场的夹缝中生存。由此可见,药品集中招标对于药企来说,虽不能说是生死存亡之事,但未中标就意味着丧失一个省的大市场。好在药品集中招标以省为单位实施,在某个省没有中标,那就转战其他省份吧。如果东方不亮西方也不亮,那就只能洗洗睡了。

其次,中国式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实际上是“只招标、不采购”,因此很多人以及本文只好称之为“药品集中招标”。这一制度的实施,只是确定中标的产品及其价格,至于医院采购多少(俗称“购标”),该制度没有多大的约束力。

尽管近两年来政府绞尽脑汁,试图在药品集中招标之中纳入所谓的“带量采购”,但政府官员们坐在办公室里想出的很多招数,貌似百花错拳,其实是花拳绣腿,根本派不上用场。

再次,药品集中招标由省级药招办组织实施,这一机构多设立在卫生行政部门之下,也有极少数省份设立在其他政府部门之下。省内公立医院和民办非营利性医院,不仅用药范围限制在中标品种之内,而且必须“执行中标价”。这相当于政府对这些医院实施药品进货价管制,即药品进货发票上的价格必须等于中标价。

一般来说,药品集中招标针对的是竞争性产品,即由多家公司生产的同一种产品。至于专利药品或独家产品(多为中成药),当然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进行竞标。对于这类药品,政府实施单独定价制度。

原本,国家发改委物价司负责对绝大多数药品设定全国性最高零售限价(俗称“天花板价”),其中竞争性产品就通用名定价,专利与独家品种单独定价。各省药招办针对竞争性产品确立的中标价,俗称“吊顶价”,而对专利与独家品种,也可进行“二次单独定价”,即在“天花板”下压一压价格。

现在,国家发改委废除了药品最高零售限价的制度,不再行使药品定价权,那么,各省的“吊顶价”,无论是针对竞争性产品,还是专利或独家产品,就成为实打实的药品价格。公立医院在进货时必须执行中标价,至于最后的销售价,要么只能加价15%,要么只能加价0%,这取决于药品零差率政策是否实施。关于药品零差率政策到底有多大意思,我们后天再说。

为了降低药价,政府使出了洪荒之力,在药品集中招标上真可谓殚精竭虑,近年来更是每年都颁布新的文件,不断进行制度调整。可是,现实就是如此奇葩。

药价不仅没有降下来,而且是越招越高,乃至“二次议价”竟然都从非法变成合法了。三明医改的重要内容就是在福建省中标价的基础进行了政府主导的“二次议价”,而议价的劳模也成为医改的明星。现在,全国各地的许多城市纷纷加入“三明议价联盟”,要在各自省定中标价之下侃下药品价格的空间。

药品集中招标让利老百姓多少多少亿!是真的吗?我辈小民岂不要乐疯了?

“二次议价合法化”的风起云涌,这本身就是药品集中招标未能有效遏制药价虚高的有力证据。“二次议价”之所以有必要,全在于“一次议价”的结果(即省的中标价)还是过高。

可是,不对啊。对药品集中招标不甚了了的人,都会时常听到这样的新闻,某省药招办宣布,今年的药品集中招标工作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中标药品平均降价百分之多少,让利老百姓几个亿。在微信公众号上读到这样的新闻,能不点赞?能不打赏吗?新闻不是明明在说,药价在集中招标后大幅度下降了吗?政绩好得很嘛!

可是,药品集中招标每年都搞,为什么药价虚高的问题到今天还是政府的头号难题呢?还要劳烦政府投下药改核弹“两票制”呢?(关于两票制,将在十日谈的第九日详述)在2010年前,药品集中招标是由市级政府主持,要说当时政府力量过于分散,未能有效通过这一制度的实施来降低药价,貌似还情有可原(其实并非如此)。

但如今,按道理,药品集中招标的行政力量集中到省一级,每年都会开展至少一轮集中招标,而且每一个省在每一年都会取得了如上所述的“伟大成就”。如此这般,中标药品的价格早就应该降下来了。

北京有一位外国投资者,心仪中国的医药市场,猜想着中国有14亿多人,吃药一定很多(的确如此),因此投资药企一定会妥妥地赚钱。

但是,每当看到各省药招办“伟大成就”的新闻,就会大惑不解、心惊肉跳。老外就是认真,他竟然把这些新闻剪报贴成一大厚本,找到一家医药咨询公司,一探究竟,询问这些新闻内容是不是真实。

哈哈!老外的钱就是好挣。

其实,事情是这样的。这些新闻的内容,当然是真的,但还有一些真实的情况,并没有在新闻中显示出来。中标药品平均降价(譬如说)50%,这倒是真的。

新闻是简短的,没有说的是,有的药品降价了2%,有的药品降价了102%,算术一平均,的确是降价了50%。不管所有的药品降价了多少,根据去年本省医疗机构的采购量计算,让利老百姓的确是多少多少亿。

但是,新闻不会说的是,待招标结束后,医疗机构的购标量就与去年完全不一样了,降价2%的购标量上去了,降价102%的购标量下来了。低价中标的企业,本想薄利多销,但购标量上不去,梦醒时分,只能是停供,寄望于来年转战其他省份,争取高价中标。

因此,很多低价中标的药品,最后的购销量为零,业内俗称“流标”。

总之,尽管总被诟病为以价格低廉为原则,但药品集中招标制度并不会使药价真正降低,否则中国股市上医药板块,早就灰飞烟灭了。

药价高低与否,真正的决定因素,在于政府的价格管制。

只要价格管制存在一天,大宗医疗服务的价格就必然会偏低,医疗机构必定要依赖于以药养医才能维持生计,药价虚高必定成为其命根。参与评标的医师和药师们,其实并没有多大积极性去压低药价。

如果招标办出于政绩考虑必须要让药品平均价降低,那就把那些不常用的、相关领域专家不在场的、或企业攻关力度不够的药品,来一番大幅度降价即可。

至于说药品集中招标能不能兼顾价格和质量,也就是帮助医疗机构挑选出性价比高的药品,那谁知道?

药品集中招标游戏的关键,在于评标专家给投标药品的质量打分,投标产品唯有进入高质量组别,才能高价中标。在不少地方,数量有限的专家要在短短数天内给成千上万份投标产品打分,最后只能是“盲打”,“跟着感觉走”。

在2010年重庆市药企状告卫生局的案件审理过程中,卫生局官员在中央电视台的采访中无奈地承认,评标专家的确有可能“跟着感觉走”。

上万种药品的性价比到底高不高,由一些既不买药也不用药的政府官员和评标专家(对自己从医范围之外的药品,他们就不是专家了)在短短的两三天内加以遴选,这样的奇葩在神州大地上盛开了很多年。

实际上,最为了解药品性价比的,必定是临床医师和药师。要调动他们为患者推荐高性价比药品积极性,必须要建立一整套游戏规则,使他们能够从中获益。笔者一再絮叨的话,搞对激励机制,至关重要。

至于如何搞对激励机制,笔者已经絮叨了十年,且在本十日谈的第一日有所陈诉,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让人们都从做好事中获益,这才是好的游戏规则,即制度。把制度搞对,不仅普通人会乐意做好事,即便是平时不以助人为乐的人,也会乐意做这种能给自己带来收益的好事。

制度乱七八糟,做好事只能感动中国,但自己却利益大损,连自己家人都不理解,这只能让普通的人也不愿意做好事。

倘若制度搞糟了,哪怕是平时绝非坏人甚至是好人的大多数人,都只能通过做坏事才能维持生计,那就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了。中华民族是不是又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未必如此悲观。但是,中国的医改,貌似到了这样的时刻。

最后,说一些众所周知的话。正如很多无效的制度一样,药品集中招标是一个毁人不倦的有效制度。

这个制度极其有效地毁掉了一大批专家和官员,面对企业的公关,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这个制度也毁掉了一大批企业的市场部业务人员,他们的本领就是绞尽脑汁、花样百出、提心吊胆地进行“公关”,不仅自己面临身陷囹圄的风险,而且在未来医改大转型的机会中,也缺乏堂堂正正赚钱的必要技能。

再说一些并非众所周知的话。这个制度也毁掉老百姓,我辈小民们不仅吃了价格虚高的药品,而且还吃了很多不该吃的药。

是药三分毒,或许是吃药太多吃坏了脑子,很多从我辈小民中成长起来的“评论家”或“专家”,总是认为药品集中招标没搞好,是因为政府监管不得力。

于是,他们幻想着一批又一批的观世音能从西天圣境中架着祥云飞来中土,拯民于水火。想着想着,他们就把自己想象成大慈大悲的观世音了。

此等功夫,让医生、院长、专家、评论家和老百姓都深受内伤,也让官员自己功力大损。伤人又伤己,七伤拳是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药价,高低,北大,药品,制度,招标,政府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