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类疾病患者药物治疗须谨慎

2016
09/05

+
分享
评论
颅脑神经医学
A-
A+
随着医学的发展,抗精神病药特别是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出现,使得精神类疾病药物治疗的目标从最初的减少攻击行为,发展到今天的改善社会功能,回归社会。

为病所困的精神类疾病患者和家属做梦都想得到一剂去“根”的良药,但是精神类疾病是对症治疗,而非对因治疗,因此这种去“根”的药物根本不存在。许多患者表现相同,可能治疗各异;治疗相同,可能效果各异,这就是精神类疾病治疗的复杂性。

随着医学的发展,抗精神病药特别是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出现,使得精神类疾病药物治疗的目标从最初的减少攻击行为,发展到今天的改善社会功能,回归社会。对精神类疾病患者来说,首次发作待症状控制后需继续坚持治疗至少2-3年,多次发作则需坚持3-5年以上;情感性精神类疾病则待症状控制后巩固治疗6月以上。

许多患者和家属过分担心和害怕药物的不良反应,他们认为抗精神病药毒性大,长期吃会中毒或使患者变傻,因而不愿接受药物治疗,而是偏信小广告中包治百病的“神”药。但是这些药里其实掺杂有吩噻嗪类、硫杂蒽类、丁酰苯类、苯甲酰胺类和二苯氧氮平类等抗精神类疾病药物成份。并且为取得明显疗效,这些所谓“医生”往往加大剂量,给患者带来更大的药物副作用。

一般情况下,刚开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时,其中的过度镇静和锥体外系副作用使患者反应迟钝,面部表情呆板,常被误认为变傻,其实这只是暂时现象。随着治疗进行或通过调整剂量、加服对抗药,通常可以恢复。至于药品说明书所列其他不良反应,都是通过大样本临床试验总结出来的,发生率一般不高,即使发生也不会都在一个病人身上出现。并且随着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用于临床,不良反应已大大减少。

但是许多患者、家属因嫌吃药麻烦,担心长期用药的副作用,在一些主要症状得到控制后,随意减药或停药。有时患者看起来恢复正常就停止用药,结果导致病情复发,不但使家属面对照顾患者的沉重负担;同时每复发一次,治疗难度就会增加一次,多次复发将难以恢复到原来的健康水平。

搜索“知脑课堂”第五期,精神类疾病手术治疗

预防复发的措施之一是药物的维持治疗。精神类疾病患者通过科学的综合治疗,大部分能够达到临床痊愈。但不少精神类疾病患者和家属不遵医嘱,擅自停药或自行加重、减轻药量,反反复复使病情恶化,形成难治性的精神类疾病,就需要通过手术来改善症状。开展难治性精神类疾病手术的多学科诊疗,因技术要求高、操作复杂,目前国内仅上海市东方医院等少数几家医院具备此资质。通过手术,有效控制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病人对药物的依从性和敏感性,为难治性精神类疾病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结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药物治疗,精神类,疾病,患者,药物,症状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