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卡全面取消,打破医院信息堡垒?

2016
08/03

+
分享
评论
呼叫医生
A-
A+
据有关消息报道,患者到医院看病,常遇到这样的困扰:每到一家医院就得办一张院内就诊卡,时间一长,手里存着好几张卡,要是看病忘带了,还得临时再办,十分麻烦。  然而,很快,这种“一院一卡”

据有关消息报道,患者到医院看病,常遇到这样的困扰:每到一家医院就得办一张院内就诊卡,时间一长,手里存着好几张卡,要是看病忘带了,还得临时再办,十分麻烦。

然而,很快,这种“一院一卡”的烦恼即将终结。据悉,北京市属22家三级医院中已有19家取消了院内就诊卡,本市患者持医保卡就可就医,外地患者只办一张京医通卡就可在22家市属医院就诊。

医银合作出现的就诊卡

就诊卡的出现,是借了医疗+银行这股东风。早在2004年,全国各大三甲医院陆续推出就诊卡,主要是为了患者方便携带,病历信息储存等问题。再通过云计算技术在进行辅助医疗服务的应用,为患者提供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全流程智能诊疗服务。

具体来说,就诊卡系统包含门诊、住院及医院办公三大系统,主要分为预约、查询、支付、互动等四个环节,其中支付环节可实现挂号费支付、门诊费支付、押金预存、住院费支付、复诊支付等。


另外医院和银行合作,能够充分利用银联支付系统本身所具有的特殊功能来满足并方便患者完成挂号、检查、缴费、查询结果。

据悉,就诊卡的推广和使用可使得就诊的患者只要持二代身份证和具有银联功能的借记卡、储蓄卡即可在医院各处设置的终端机上进行操作,完成自助服务终端的挂号、预约挂号和自助缴费,同时实现医院电子病例档案管理、检查、治疗和取药等多重功能的自助服务系统。而完成这一系列的就医和支付的程序,就可以解决就医时所遇到的“三长一短”的问题了。

就诊卡所存在的痛点

一些大医院为了解决患者挂号、缴费等过程,所遇到的“三长一短”的问题,医院内启动了医疗信息化建设,其中院内就诊卡是一个重点方面,就诊卡相当于建立患者电子病历档案的桥梁,方便患者就医。部分医院的就诊卡甚至开通卡内储值功能,可直接划取款项,以节省患者排队等候时间。

就诊卡初衷是为便民而生。然而对于患者来说,就诊卡使用起来,并不方便。由于不同医院间,信息系统不兼容,合作银行也不同,这导致诊疗卡并不能通用,形成所谓“一院一卡”的格局。有的医院甚至不同院区的信息化系统也不兼容,导致各院区诊疗卡都不能通用。


而伴随着预约挂号时代的来临,“一院一卡”又带来新的麻烦。有些医院预约挂号时,要求患者先办就诊卡,才能预约。

取消就诊卡意味着什么?  

取消就诊卡意味着医院与银行间的蜜月期结束。

通过之前分析可以看出,医疗并不是自由竞争,而是强势的行政垄断。以一张就诊卡为例,医院可同时引进多达4家银行,开展竞争,机具统一由医院配置,但都是由各银行买单。形势比人强。这决定了互联网医疗公司们不能简单套用互联网过去面向C端的思路,而应该是尊重产业伙伴,不是去替代医院,是想方设法帮助医院进行移动互联网转型。

而同时,由于就诊卡的全面取消,患者持医保卡即可就医;外地患者办理京医通卡后,在22家市属医院就诊也可实现“一卡通”。这对于互联网医疗公司而言,应该是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社会资本介入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将从过去被动无作为的状态,向积极主动有效的状态扭转。医院不再在信息垄断的孤岛上占据优势,信息垄断会从内部被率先打破。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