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科会诊应该成为常态

2016
07/21

+
分享
评论
陈春玲
A-
A+
考虑到MDT符合患者根本利益的基础定性和作为国际医疗临床组织实践方向,国内应逐步根据医疗机构具体条件逐步推广多学科会诊实践。

多学科会诊(MDT)是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的医学临床组织实践形式,是从人文和技术两种角度对“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价值观的体现,也是从临床实践角度,对现代医学分科过细、对患者个人作为整体重视不足的弥补。多学科会诊(MDT)作为被中国医疗业界和越来越多患者了解和认可的临床组织形式,未来必定会形成潮流,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可和推广。

传统的医疗模式多数是各自为政的分科体制, 各学科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和协作渠道,导致很多复杂疾病的患者,尤其是肿瘤患者需要反复到不同的科室求医和多次转诊,耗费大量宝贵的时间、耽误治疗或者没能获得最佳的系统化的治疗方案,导致疾病的不良结局,还会使患者身心疲惫、诊疗费用增加和满意度下降。而单个医生也会因为个体知识的局限性和缺乏与其他科室的沟通交流, 诊疗方案受限,而可能导致承担更大的责任和更多的心理压力。

早在1766年,英国剑桥已经为肿瘤患者采取2-3次多学科会诊的方式进行诊治。之后这一多学科会诊方式得以进一步发展,如:美国的麻省总医院 (1811)联合多个专家的诊治;梅奥诊所(1863)将医学、教育和科研相结合和霍普金斯(1879)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引导下推动了多学科联合诊治的发展。MD安德森肿瘤医院 (1941)将多学科诊疗模式(MDT)普及到每一个肿瘤患者诊治流程中,这一举措更深远地影响了医学界。目前在欧美国家,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已成常态,英国甚至已经立法,每一位癌症病人都需经过MDT综合治疗。MDT诊疗对于挽救肿瘤病人绝对是无可替代的诊疗模式,而且它也会成为未来中国肿瘤治疗的主流趋势。

我曾经在香港、欧洲和美国等地学习和工作,期间都参与过多学科的妇科肿瘤诊疗,而体会最深刻的则是在安德森肿瘤医院学习时参加的MDT:每周一的下午,来自妇科的17位妇科肿瘤医生、与肿瘤内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等科室专家组成的多学科组,针对所有新发妇科肿瘤患者、首次治疗后(手术、放疗、化疗)的患者、复发的患者分别进行一一的讨论,共同确定诊断及最佳治疗方案。为复发患者选择最新研发的最适宜的临床实验。每个患者都是医生眼中的珍宝,让最新的技术、最佳的方案和最新的临床药物惠及所有人。同时,临床营养师、心理医生、社会工作者都会在各个层面帮助患者。以子宫颈癌的诊治为例,中早期宫颈癌诊治方案可以手术为主、而中晚期宫颈癌最佳的诊疗方案是联合放化疗,在此期间多种手术方案的选择,前期化疗、前期放疗、术后化疗、术后放疗等多种选择,甚至是否加用免疫治疗或者最新的药物治疗。面对如此多的选项,无论是病人还是医生都需要各方面的沟通协调才会做出最正确的决定,获得最优的治疗方案和疗效。研究表明,通过MDT诊治的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时间都显著高于传统模式治疗的患者。

国内目前仅有少数大型三甲医院或肿瘤医院开展了MDT,能够得到MDT诊治的患者比例仍属少数,远远地落后于欧美国家。中国的MDT未能成为常态的原因有多种:MDT没有向英国一样的立法,执行力度不够;没有放在诊疗常规中,所以学术监管不严格;没有合理的服务价格体系,很难让参与者积极落地;医院的传统分科体系不是以疾病为中心,造成科室间协调差异;科室间存在利益冲突,协作性较差;医生没有经过的MDT培训,习惯于个体诊疗行为,具有主观随意性;没有更多的值得信赖的社会化的MDT诊疗中心,提供有需求的患者或者医院科室。

考虑到MDT符合患者根本利益的基础定性和作为国际医疗临床组织实践方向,国内应逐步根据医疗机构具体条件逐步推广多学科会诊实践,具体操作建议考虑:

(1)打破以往以治疗手段分科的体制,建立以病种分科的新体系,邀请多个学科合作。如乳腺科将乳腺外科、化疗科、放疗科合并在一个乳腺科室,科室内部形成完善的多学科诊治团队;

(2)对无法成立单病种诊治中心的医院,要加强科室间的协作机制和会诊制度,成立多学科协作组,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服务;

(3)建立特色专科或者专病的MDT诊疗中心,通过医疗机构间的远程服务或者为那些在医院未能享受到MDT的患者提供一整套符合国际标准的MDT诊疗服务。

以上建议,需要打破既定医疗机构以往习惯做法和行政格局,施行起来,并不容易,但潮流所指、民心所向,特别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机构,是必需努力开展的方向。在我自己创立的璞至医疗内部,我们奉行以患者至上的核心价值理念,多学科协作(MDT)是我们保障核心价值观实现的临床工作组织和管理手段。我们相信,尽管中国医疗体系并不完美,但已经有、并会有越来越多机构会和璞至医疗一样,努力推行多学科协作(MDT),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我们相信,这对患者本身福祉、医患和谐、行业进步,都有重大意义。我相信并期待多学科协作(MDT)在中国医疗界广泛认可和实施的未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