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医院手记:我为什么要找熟人看病

2016
05/09

+
分享
评论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A-
A+
一个社会对医生的态度,体现了对生命的态度。尊重医生,就是尊重生命。患者性命相托,医生救死扶伤。医患双方,身处对抗疾病的同一战壕,本该相互支撑、相互合作,却如今的中国演变成“相煎何太急”的极端对立。

编者按:一个社会对医生的态度,体现了对生命的态度。尊重医生,就是尊重生命。患者性命相托,医生救死扶伤。医患双方,身处对抗疾病的同一战壕,本该是相互支撑、相互合作的依存关系,在如今的中国却演变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极端对立,暴力伤医事件层出不穷。5月7日,广东省人民医院陈仲伟教授被患者砍伤致死,让本已不堪重负的医患关系再添新殇,我们在悲愤之余又徒呼奈何?!

人们常说生命无价,却常常对自己的生命进行明码标价:我花了十几万,你竟然救不活?人们从不喜欢主动避让救护车,却人人乐于责备120总是来得太慢。人们从未留意医生一天要看一百多个病人、水都不敢多喝怕上厕所,却总是抱怨自己等了一个多小时而医生只看了五分钟。

是啊,有时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结果也许就会截然不同。唯有医患相互理解,才能创造奇迹,才能医患和谐。医患之间存在无法逾越的巨大知识壁垒,病人对治疗效果的预期往往远远高于医生,对医学知识的掌握和医学风险认识又远远低于医生。缺位和无效的沟通既给临床治疗制造了巨大成本,也使医生的情感遭到巨大打击。

当然,现实中也有很多可亲可爱的患者,他们理解医生,在面对疾病的时候选择了信任医生,选择和医生共同面对未知的风险,岳霞就是这样的患者家属。看长沙晚报记者岳霞的看病手记,让我们走进她的看病经历。

附:湘雅医院看病手记


我为什么一定要找熟人看病

——献给湘雅医院李学军教授团队和我认识的医生们

长沙晚报 岳霞

标题有点噱头,其实,首先,这是一封感谢信。

进入记者行业的前七年,我一直跑医疗线。以湘雅医院为例。我跟前前院长陈主初教授商量过怎么推湘雅名医,也在SARS最厉害的2004年采访过刚从衡阳会诊完病人回来的胡成平教授,现在能想得起名字的,还有儿科岳少杰教授,乳腺科的唐利立教授,ICU的艾宇航教授,急诊科的李湘民教授,皮肤科的谢红付教授,心理科的杨放如教授等等。

跑医疗线的时候,我还写过“看病不要找熟人”的稿子,理由是医生会认真地对待每一个病患,找不找熟人无异。

2016年4月初,我家老太太无意中检查出脑内脑膜瘤。神经外科在省内,无疑是湘雅医院最好,虽然有朋友说这不是很大的手术,其他三甲医院也能做,我还是毫不犹豫地决定在湘雅医院来完成这个手术。

看病的第一步,就是找熟人。医疗系统还是有很多以前的老朋友在,熟人不难找,马上就确定了教授,确定了动手术的方案。

但是床位难。全省的病人都涌向这里,病床比最严招生令下的小升初学位还稀缺。

等待快十天后,终于等到了床位。找的是技术精湛的李学军教授主刀,脑膜瘤也是常见手术,把68岁的老太太送进手术室后,我们虽然忐忑,但是并没有不安。

刚做完手术后拍出来的CT片,显示手术切除得非常好,切除点也没有出血。等候在手术室外的二十多个亲友的团松了一口气。

病情的转折在第三天开始。根据老太太术后的种种表现,第三天上午,管床医生王非一凡表情严肃,拿着随时用来抢救的氧气包,带着我们推着病床去CT室做CT,发现术后颅内出血,伴随水肿。

第三天下午三点多,管床医生王非一凡继续表情严肃地带着我们,推着病床去CT室做CT,对比两张结果,看病情是否进一步恶化。四点多团队的主治医生王苟思义也是表情严肃地把陪护的家属叫到医生办公室表示,如果情况继续不佳的话,可能要进行第二次手术,把头盖骨取下来,缓解颅内压。然后要家属在病情危重的通知单上签字。

我的情绪一下子有点崩溃,根据术后两天在病房醒麻药的经历,我想我们家老太太无法再经历一次全麻手术,有可能连手术台也下不了。

我想,整个医疗团队一样的有这样的担心。李学军教授最后说,先看看吧。下午6点多,管床的王非一凡医生过来告知,今天晚上王苟思义博士和他都留在这里,李教授也可随时可到,看老太太情况,随时准备手术,已经通知了手术室做好了手术准备。

那一夜,我守着68岁的老太太,盯着监控仪,目不交睫。心不安的时候去医疗站溜达,碰到一个值班的进修医生,话带广东腔。虽然他不是这个团队成员,但是他显然也听说老太太出了麻烦,跟我叹息说“年纪大的老人,脑组织像豆腐脑一样脆弱”。

凌晨一点的时候,管床医生王非一凡走到病房来,在病床边站了一会。我问他怎么还没休息,他说,睡不着,来看看。

第二天上午,又是王非一凡继续表情严肃地带着我们,推着病床去CT室做CT,看对比结果。上天眷顾,出血点和水肿程度都没有增加,原来的少量出血好像也在慢慢吸收。

好在老太太年轻时被称铁姑娘非浪得虚名,以后一天天恢复得很明显。

手术第十二天,李学军教授查房时说,今天或者明天就出院吧。当天晚上我们就从医院撤离回家,一方面,重获新生的老太太已经迫不及待要逃出医院;另一方面,我想还有好多心急如焚的病人家属在等待一个床位空出来。

虽然以前做过医疗记者,但是每次采访,事实上都是蜻蜓点水。这一次,湘雅医院半个多月的驻扎,让我更多机会观察医生这个群体。

首先,我真心地感谢湘雅医院35病室李学军教授医疗团队对老太太的精心治疗。我每次看到这些白衣者,都觉得他们自带光环,我的心恭卑到尘埃。他们值得这样的尊敬,因为是他们的技术和努力,让每一个病患的生命有质量的延续。社会上有不少关于医生的误解,其中之一是“收到红包后会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其实,每一个医生诊治一个病人,完成一台手术,即使出发点不为普罗大众,没有想起希波克拉底誓言,单为他的职业声誉和职业成就感,他都会竭尽全力做好每一次治疗。

第十天时,看到核磁共振的检查结果,以前一直严肃着跟我讲话的王苟思义医生的脸上,绽放出了那么开心的笑容。温暖而纯净,让我感动。

虽然找了熟人,我没有任何贿赂医护人员的行为;第一次看到管床医生王非一凡,看到他后面括号里的“实习”两字,得知他是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研究生,自觉萌萌哒,带了几根饼干棒棒到办公室,被他带回病房拒绝了。

其次,我再来说说为什么看病一定要找熟人。最近几天不好的消息有两个:广东省人医口腔科主任被二十多年前的病人刺杀;湖南一县产妇老公把急救的两个妇产科医生,一个打昏一个打伤。

在35病室里的半个多月,也听到了病房里的很多故事,有病人家属到医生办公室指着医生鼻子说小心的;也有偷偷摸摸到病房里发法律援助卡的投机分子。

现在的医疗环境,确实不太乐观。最让医生不安的,也许是病人不信任。不信任,任何不符合自己想象的医疗手段都会被质疑。

跟管床医生王非一凡同学熟悉以后,他跟我唠叨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媒体要多呼吁一下呢,医生现在是弱势群体呢”。我想我看病一定要找熟人,就是想告诉这个医生,我信任你。我信任你精湛的医术,信任你会竭尽所能,信任你专业的判断。我不想医生在做每一个治疗时首先想到的都是自我保护。也许正是基于这种信任,医生才更愿意为你冒险,为你咬牙捱着,相信生命的力量。

母亲离开35病室一周多了,前天收到了来自北京的第三方机构对这次治疗的回访,我毫不犹豫地都打了5分,最后我说,我能打一个四分吗,这四分是给医院的,因为病人太多,护士太少,工作太累,能不能不把我们的天使当LV用呢?

最后,我还欠王苟思义的孩子一个道歉,是我们家的老太太,让孩子的童年少了一个父亲陪伴的夜晚,可恨的是,这个爸爸,以后也许还会面临很多像这个老太太这样的病人。

谨以此文,感谢湘雅医院35病室李学军教授团队和所有医护人员。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湘雅医院,手记,熟人,老太太,医生,教授,手术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