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那点号算什么

2016
02/19

+
分享
评论
Frank诸任之
A-
A+
如果放弃门诊量的增长,甚至减少门诊收入,只要让来自住院患者的收入、利润明显增长,大医院同样日子可以活得很滋润。

北京医管局最近宣布2016年年底前,北京22家市属三级医院将取消现场挂号,全部推行“非急诊全面预约”挂号就诊模式。这新闻一下子让大家热议,医管局认为这一举措不仅方便患者,而且也将对号贩子“釜底抽薪”。而很多“热心群众”认为此举可能会导致患者更难看病。我认为门诊那点号不算什么,要算的是医院能得到什么好处。

过完年,大家可能还记得网络热传的一张图片,来自郑大一附院门诊,那真是人山人海。从医院的统计数据看也是如此,2014年门诊426万人次,2015年达到476万人次,增加50万人次。挣钱吗?当然,该院人均门诊花费约200多元,那么2015年门诊收入可增加1个亿。估计都能抵一个二级医院的总收入了。

这可不是郑大一附院最挣钱的地方,2014年郑大一附院总收入75亿,已经让人乍舌,2015年医院总收入超过80亿,达到创纪录的84亿,比前年增加9亿,刚才说的门诊收入增加1亿,还有8亿哪里增加呢?出院病人。2014年郑大一附院出院人数31万,2015年是35万,增加4万人次,该院人均住院费用约2万,刚巧正好增加8亿。

那么就是说郑大一附院年收入增加主要来自出院病人增加,门诊收入增加的量仅占总增加量的11%。如果想通过增加门诊量来增加医院收入,并不是一个可取之处。而且门诊药费比例更高,对于医院利润来说并不是主要来源。现在大家或许明白北京医管局的做法了,不要在乎门诊量,应该把视角放到住院病人身上。

第一种方法:增加床位使用率和减少平均住院天数

北京医管局公布2015年市属医院平均住院日为8.3天、床位使用率为97.96%,这两个数据都比北京全市平均水平及全国平均水平好(两者的平均住院天数约为10天,床位使用率约为90%)。一喜一忧,喜的是市属医院做的较好,忧的是向好的空间较小。建议市属医院可以想更多创新医疗技术和方法来突破

第二种方法:调整住院病人结构

北京医管局公布市属医院手术总量为50.03万例,同比增长7.34%。比出院病人数量增长要好(出院人数为76.45万人次,比2014年增幅下降5.9个百分点),因此我估计是手术病人增加多,内科或非手术科室病人少增长或不增长。这样一来,医务性费用增长会明显,利润增加明显。

病人结构调整还可以增加“重”病人数量,减少“轻”病人数量,所谓重病人就是“疑难杂症”,每天的住院花费要比轻病人多,那么平均出院病人费用就会增加,但风险是住院天数的延长。

第三种方法:进一步增加医务性收入,降低药费比例

北京市政协委员、刚刚在去年12月履新北京医院管理局局长的于鲁明在1月22日的政协医药卫生界别小组会上明确,今年的医疗服务价格要“动一动”。于鲁明提到“涉及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有几千项,动静可以不这么大,先从几千项中拎出几项、几十项,护理、床位、手术的费用动一下,包括中医针灸的价格,不可思议的低价格也要动一动。市发改委已经开始进行相关测算。”

总而言之,如果放弃门诊量的增长,甚至减少门诊收入,只要让来自住院患者的收入、利润明显增长,大医院同样日子可以活得很滋润,而且门诊量增加后,大医院医生既辛苦多抱怨,还容易引发医患矛盾,大医院何必去接这个烫山芋。让基层医院多看门诊,分流患者,大医院和这些基层医院只要保持良好沟通协作,“挑选”有价值的患者到大医院来,那么医疗市场大小共赢的局面就形成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