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古人的“病有六不治”

2016
01/07

+
分享
评论
吴帅
A-
A+
迷信单单凭借药物及手术刀的力量,就可以战胜这些慢性病,这种自信在苍白的现实面前,正在显得越来越无力。

医生对病人的要求及建议是什么?《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如此说,病有六不治:骄怒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

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有六种情况,病不能医治;为人傲慢放纵不讲道理;轻视身体看重钱财;衣着饮食不能调节和谐;阴阳错乱,五脏功能不正常;形体非常弱,不能服药的;迷信巫术不相信医术的。只要有其中一种情形,就难医治了。

“骄怒不论于理”提醒的是,病了当去反思,切忌自大轻狂并且愤怒,不讲道理影响疾病转归。反思——在医治中甚至被放到了头条的位置。其次才是反思的内容:饮食和保暖、平时脏腑功能的锻炼、避免形体的羸弱、不去迷信那些荒谬及被神话的理论。

这种见解现在过时了吗?我看未必。因为骄怒不讲理,而拒绝执行医生医嘱,并且造成“不治”的案例比比皆是。

今天,占据病人主流的已经不是先天的疾病,而是后天疾病。在后天疾病的比例中,大多数又是慢性疾病,而不是流行疫病及自然天灾造成的意外疾病。现代医学对对器官组织急性的损伤、流行疫病的治疗越来越擅长,但对慢性疾病却表现得越来越乏力。

一个证据是,与从前相比,现代医学的发展并没有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癌症的病人越来越多,社会正在生产一个更庞大的病人群体。另一个证据是,虽然病人很多,但能够治疗的有效手段寥寥无几,并且有止步不前的迹象。

生活环境在一天天变好,医学技术在飞速发展,但生病的人却越来越多,这就是荒诞的现实。这些证据提示,继续往药物控制这个方向前进,可以提升的空间已经极其有限。

慢性疾病又是身心病,与人日常的生活习惯及生命行为紧密相关。像高血压、糖尿病、癌症这些疾病,对一个人而言,从没有到有,从有到一步步的走向失控,都与身心健康水平密切相关。多数高血压往往是因为偏执的自我加压心理,导致身体长期处于战争的状态。很多糖尿病根植于理智的丧失,偏执的暴饮暴食+拒绝锻炼。有大量的案例显示,过度的酒精香烟以及某种偏嗜的饮食,是导致癌症发生的关键。很多癌症病人不是死于癌症本身,而是死于过度治疗及心理失衡。

迷信单单凭借药物及手术刀的力量,就可以战胜这些慢性病,这种自信在苍白的现实面前,正在显得越来越无力。相反,如果转换一个方向,向这种“病有六不治”的前人思维学习,或许能够得到不一样的发现,得到截然不同的结果。一个人的身心状态是和谐还是走向战争,生活态度是理性还是感性失控,有没有识别风险行为的健康素养?这些都能影响到后天慢性疾病的出现和发生。

古人的“病有六不治”不过是在提示一件事情,讲道理讲理性可以促进防病治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