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救治黄金1小时:这家县医院MDT机制怎么建?
在急诊抢救室,患者从进入抢救室到完成初步处置再到离开,这一系列操作必须在1小时内完成,以便尽快将患者转送至手术室或ICU。为此,急诊抢救室必须配备必要的复苏设备、药物,组建多学科团队,并确保救治流程的通畅。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创伤就医高达6200万人次,耗资约650亿元,成为人类死亡的第五大原因,更是45岁以下人群的首要死因。创伤是一种时限性疾病,其救治有着严格的“黄金1小时”要求,即从发生到接受确定性治疗需控制在1小时内。
在急诊抢救室,患者从进入抢救室到完成初步处置再到离开,这一系列操作必须在1小时内完成,以便尽快将患者转送至手术室或ICU。为此,急诊抢救室必须配备必要的复苏设备、药物,组建多学科团队,并确保救治流程的通畅。
由于患者在急诊抢救室的滞留时间对预后有着显著影响,缩短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室滞留时间,尽早完成初步处置并送至手术室进行确定性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
01MDT机制助力创伤救治能力提升
浙江省常山县人民医院在梳理患者抢救流程时,发现了一个关键问题:在电话专科医生会诊这一步骤中,若会诊医生年资较低,则无权决定手术,需向上级医生汇报。为解决这一问题,医院制定了患者滞留原因查验表,并通过531评分法对27名参与严重创伤救治的医护人员进行了调查。
医院进一步查验了45份超时病例,发现其中36例(占总人数的80%)因会诊时间长、手术准备时间长、检查时间长而超时。检查时间和手术准备时间长的问题中,86.66%由急诊流程不完善、绿色通道不通畅以及抢救室病员多、业务繁忙引起;而会诊时间长的问题中,85.72%由MDT(多学科团队协作)机制不健全、手术指征把握不准导致。
为改善现状,常山县人民医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医院成立了项目管理小组,设立总负责人,并下设护理组、医学影像组、超声组和重症医学组等专科小组,以打造高效合作的多学科团队。针对会诊时间长的问题,医院启动了“一把手”工程,完善组织架构,制定创伤团队启动标准,完善MDT机制,并明确创伤组长选拔、任命及值班制度职责。
其次,医院实现了院前、院内、重症的“一体化”管理,信息互联互通,将MDT机制延伸至院前。通过打造全域信息“一张网”,采用数字化救护车,利用5G技术赋能急救,实现救护车无网络环境下的远程会诊、全县地理信息和视频系统实时传输、实时心电监测、GPS定位等功能,确保患者信息先行,专家等患者,实现上车即入院的高效救治。
同时,医院还通过多项举措提升院前院内创伤团队的救治能力,如全员CTCT培训、急救站点与哨点共同进步、“分院哨兵”与“总院专家”的互动等。针对检查时间和手术准备时间长的问题,医院优化了绿色通道流程,升级预检分诊绿色通道系统,实现一键启动绿色通道;推行创伤护士一站式服务,减少交接等待时间;细化排班制度,明确医护各岗位职责,并优化院科两级紧急人力资源调配预案。
02抢救室滞留率大幅度下降
经过一系列有效措施的实施,常山县人民医院取得了显著成效。与2022年相比,2023年的患者滞留率大幅下降至20%,滞留时间也减少了近一半。医院引入了创伤复苏单元一键启动与远程指导系统,确保创伤患者能在30分钟内接受输血,10分钟内完成床旁FAST检查。2024年4月30日,医院成功通过中国创伤救治联盟的评审,并被授予“创伤中心”称号。常山县人民医院不断创造创伤救治的成功奇迹,这些成就也被多家媒体和平台广泛报道。
其中,一名脾破裂后大出血的稀有血型(俗称“熊猫血”)患者,一名心脏被刀刺伤的患者,以及一名伤情极为严重的患者(伴有多发肋骨骨折、胸骨骨折、气胸、创伤性湿肺及失血性休克等多重伤害),均在医院的精心救治下,从生死边缘被成功挽救回来。
责任编辑:洪文颖
审核:莫言枫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