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均波院士:创新转化标杆医院要达到什么标准?

2023
06/19

+
分享
评论
​凌武娟 李子君 / 健康界
A-
A+

葛均波院士接受健康界专访时说,发布榜单,组织培训,构建系统,开发成果转化工具,逐步去做,持之以恒,行稳致远。

医学要如何创新?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医学创新的发展需要突破常规的‘离经叛道’。」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院长、中国医学创新联盟(CMIA)总发起人/理事长葛均波曾经说。

近年来,我国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已逐步从国家的政策呼吁转变为政、产、学、研的创新合力,并且涌现出一批创新转化标杆医院。

覆盖全国三甲医院,由中国医学创新联盟(CMIA)联合健康界推出的《中国医院创新转化排行榜》自2022年首发以来,备受行业关注,起到了中国医学创新领域风向标的作用。

6月17日,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办的2023第五届中国医学创新峰会·CMIA琅琊汇上,葛均波院士与多位科学家和医院管理者一起共同揭晓了《中国医院创新转化排行榜(2022)》。

葛均波院士对今年的榜单进行了详细解读。他表示,今年榜单在去年榜单的基础上新增进步最快榜单(TOP20)和转化金额榜单(TOP20)两个分榜单,形成「1个综合榜单+8个分榜单」的结构。

榜单显示,2022年全国三甲医院专利申请总量和授权总量分别下降34%和40%,发明专利申请总量和发明专利授权总量上升20%,PCT申请量上升7%,更为关键的是,专利转化成效显著,总量达到1544件,较去年上升54%,授权总量和许可总量分别上升48%和84%。

葛均波院士表示,这说明中国医院创新转化也逐步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从「量」到「质」,专利转化越来越被重视。

《中国医院创新转化排行榜(2022)》综合榜单前十名分别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安徽省立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在发布排行榜后,葛均波院士接受健康界独家专访。在谈到我国医学创新转化存在的痛点和难点时,葛均波院士指出:首先,是医生和医疗机构对创新转化的系统性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医生的知识系统和医学创新转化需求不匹配,对成果转化缺乏系统性认识,多数医疗机构对医疗创新转化知识和流程了解不够全面和专业;

其次,是医疗机构和医生的成果转化需要系统支撑;

其三,是医学成果转化技术转移专业服务机构和人才匮乏,对人才的专业要求高,复合型人才更少。

「正是因为有这些痛点,我们才需要将政策捋顺,统一认识,通过平台去推动,将体系搭起来。我们已经发布《医疗机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共识》,并在组织编撰《医疗机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指引》,发布榜单,组织培训,构建系统,开发成果转化工具,持之以恒,行稳致远!」葛均波院士总结道。

以下为采访实录。

健康界:在刚刚的发布会上您提到,中国医学创新联盟(CMIA)自2017年成立以来就在探索如何用更好的指标体系衡量中国医学创新的医院力量,联盟为此也做了很多工作,并于2022年首发医院创新转化排行榜,第二年的榜单也已发布,作为联盟的总发起人,请问您是什么心情和感受?

葛均波:榜单发布,让我感到非常开心,也很激动。

首先,榜单的发布是顺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创新成果转化政策趋势,之所以评定这一榜单就是为了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医院标杆,推动整体医院创新转化能力的提升。

第二,从有评定这一榜单的想法到去年榜单首发,我们经历了一定的困难,指标体系也修改了很多版,我们的团队努力克服这些困难。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政府机关、医院和领导专家的指导与支持,在此我对支持和关注榜单评定发布的领导、专家和同行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三,联盟一直以来都在推动国内医学创新事业发展,榜单能够连续两年持续发布,并形成品牌,在我看来这是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情,希望真正能通过这一榜单继续营造医学创新转化氛围,推动形成医院创新转化标杆。

健康界:作为国内首个医院创新转化排行榜,榜单自去年发榜以来广受行业关注,成为相关部门和医疗机构成果转化工作的重要参考。请问您当初是基于怎样的考虑要发布这一榜单?当时期望榜单能起到什么作用?

葛均波:自2015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医学创新转化带来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2022年12月21日,教育部、国知局、科技部发布的《关于组织开展「百校千项」高价值专利培育转化行动的通知》更是提出坚决树立申请专利主要为了转化和产业化的鲜明政策导向。

中国医学创新联盟(CMIA)自成立以来,一直在探索如何创建更好的指标体系,衡量中国医学创新的医院力量,推出《中国医院创新转化排行榜》,我们希望榜单能够发挥这几个作用:

首先,是希望形成医院创新转化价值导向,通过构建专利数据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医院创新转化评价的正确导向,重视专利的管理、培育和转化服务:

第二,是反映医院创新成果转化整体现状,通过专利数据的统计和总结,总体了解全国医院医学科技成果和转化现状,帮助医院创新转化工作自诊和改善;

第三,是树立医院创新成果转化标杆,通过医院创新转化工作成效的排行评比,帮助医院明确自身位置,建立创新转化标杆并发挥示范;

第四,是促进医院创新转化整体提升,以榜单为抓手,通过研讨和走访,推广医院创新成果转化先进经验,帮助医院专利管理优化,带动医疗机构医学创新转化整体提升,引领医院创新转化发展。

健康界:您在发布会上提到,今年的榜单有榜单构成、榜单数据、指标权重、榜单延伸服务四大升级,为什么要在这些方面进行升级呢?

葛均波:榜单构成需要增加2个分榜,转化金额直观体现创新成果的商业价值,高价值转化提高整体创新氛围,树立标杆医院;

榜单数据方面的提升,实际上是扩大核实医院数量,通过电话、微信、邮件、挂号信等多种方式进行核实,尽可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提升指标权重,意味着提高转化权重,以强化创新转化价值导向;

延伸服务则是联盟针对有需求的医院,出具针对医院的专利分析报告,分析医院专利现状和趋势,为医院专利及转化工作提出建议,并进行现场报告解读。

此外,还将组织创新转化不同专题的研讨会、培训会和标杆医院学习会,针对医院创新转化及专利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进行研讨和经验分享,这些都是想更加切实地帮助相关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做好成果转化工作。

健康界:您多次提到了标杆医院。您最希望标杆医院起到什么样的引领作用?

葛均波:标杆医院的管理体系一定有其先进的地方,从专利的申请到发明专利,直到专利的转化以及落地,都能够体现先进性。

我们看到有些医院专利申请数量非常多,但是转化比较少

,这并不是我们所倡导的,我们希望医院申请的专利都能够落到实处,转化成为成果,为人类造福。

所以我们需要研究标杆医院的管理体系,去了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医院成果的转化非常高效。

大家都是三级医院,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有些医院在转化方面做得很好,我相信成绩是来自于其管理体系。我们将这样的医院称之为标杆医院。

健康界:榜单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三甲医院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下降,但转化成效显著,2022年转化量达到1544件,较去年同比增长54%,这是我国医学创新领域一个非常可喜的趋势,您怎么看这一现象?

葛均波:从整个全国范围来讲,我们都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去年就提出存在很多「僵尸专利」,现在看来,整体申请数量和授权数量的下降说明国家对于这些「僵尸专利」从源头上进行了筛检。

专利必须转化才能为人类幸福服务,才能带来社会进步价值,没有转化的专利没有价值。

医院要在不断推动创新转化平台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医院创新专利技术的保护,对现有专利给予更多的关注、深入挖掘其转化应用的潜力,让科研创新转化能力成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健康界:您不仅个人创新转化实践经验丰富,也在不断推动国内医学创新生态建设,如以医生为核心的临床创新和技术转化平台——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为我国心血管领域创新转化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想请您和大家分享一下,CCI实现行业引领的重要原因?

葛均波:CCI 2015年成立至今走过了八年,从搭建人才培养/培训体系、项目孵化体系,形成创新转化生态链闭环,完成理论到实践的探索,到成立四个分部(湖北、山西、广东、贵州)、一个分中心,我们也将发展理念升级为「From the doctors, By the engineers, For the patients」。

秉着跨界、融合、创新的初心,从心血管领域器械创新拓展到泛血管领域器械创新,CCI逐步打造出以器械创新、体系创新和文化创新为支撑的国内医疗器械创新生态圈,能够获得这样的成绩,我认为其中的重要原因可以概括为「天时地利人和」。

首先,要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天时」。在CCI成立前一年,国家就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此后国家政策逐渐开始重视和倾斜创新。

尤其在近年以来,科技自立自强已经成为政策支持的主航向,自主创新的重要性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可以说,CCI几乎是在一个最合适的时机启程出发,响应国家的号召前进,顺应国家的大势发展,将自己的小目标融入了国家创新战略实施的历史进程。

2015年我和众多同道将CCI创办于浦江之滨,将CCI诞生于上海这座最接近国际最前沿的开放城市,这属于「地利」。

这一路上,始终有一批人在积极参与CCI的工作,为CCI的运营和发展无私奉献。随着CCI的壮大,越来越多社会资源也在支持着CCI的前进。

此外,基于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创新目标,CCI过去8年来聚集起了一批医生和工程师,并成为CCI得以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许多学员在有所进步之后选择以各种方式反哺CCI的发展,这就是「人和」。

我们希望这个平台能够成为保护专利,并且为转化专利提供服务的平台。我们还建立了创新学院,招收在临床上比较有理想,有情怀,并且愿意创新的医生,给他们培训,教他们如何申报专利,保护专利,帮他们找到投资者,把他们的专利转化成器械,把样品变成产品,从而将创新成果推向社会,造福病人。

最近,我们在上海成立了泛血管器械创新学院。

为什么是泛血管呢?因为我们发现,心血管医疗器械可以带动全身血管治疗器械的发展。

从显像,到诊断,到支架、球囊、导丝、导管、瓣膜,这其实是一个体系,我们可以在这个平台共同为亚专业服务,为更多病人提供更好的治疗手段,打造相对成熟的医疗器械创新生态圈。

健康界:中国医学创新联盟依托CCI成熟的创新模式,将创新扩展到整个医学层面,请问您在创建联盟时基于什么样的初衷,期望联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联盟未来会如何发展,有什么规划?

葛均波:2017年,我联合16位院士在内的40位学科带头人和33家中国顶级研究型医院成立联盟,初衷就是希望搭建医生和医疗机构深度参与的医学创新转化生态系统,通过搭建交流和对接平台,促进各医学创新主体和创新要素的优势互补、协调对接与系统集成,充分激发我国医学创新要素的活力,全面推进医学创新引领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并促进健康产业发展。

未来,联盟将持续提供行业引领,发布医疗机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共识及指引,发布《中国医院创新转化排行榜》,引导创新项目高效精准转化落地,深化创新者对医学创新成果转化的系统认识;开展医疗机构创新转化服务、专科创新转化服务和模式研究;探索将医疗机构和医学作为一个整体,争取更多支持,助力创新成果转化行业发展。

健康界:就像榜单所显示的,我国医院成果转化数量与质量稳步提升,在当下,您认为国内医学创新转化还有哪些痛点和难点亟待解决?如何优化完善整个医学创新生态,解决这些痛点?

葛均波:首先,是医生和医疗机构对创新转化的系统性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医生的知识系统和医学创新转化需求不匹配,对成果转化缺乏系统性认识,多数医疗机构对医疗创新转化知识和流程了解不够全面和专业;

其次,是医疗机构和医生的系统性支持需要提升,医教研科技成果亟需成果转化,实现医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医疗机构和医生的成果转化需要系统支撑,全社会资源都需要提升对医疗机构和医生的支持;

其三,医学成果转化技术转移专业服务机构和人才很匮乏,对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的专业要求高,复合型人才更少。此外,如何实现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把这种模式弄得更好,也是个问题。

正是因为有这些痛点,我们才需要将政策捋顺,统一认识,通过平台去推动,将体系搭起来。所以我们已经发布《医疗机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共识》,并在组织编撰《医疗机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指引》,发布榜单,组织培训,构建系统,开发成果转化工具,逐步去做,持之以恒,行稳致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创新,转化,医院,医学,榜单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2024医学创新大会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