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重症救治长城,全力救治重症患者

2022
12/31

+
分享
评论
健康北京
A-
A+

重症患者是防疫堤坝中最重要的一环,全市各医疗机构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断优化救治流程,扩充重症床位,提升救治能力,倾尽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当前,随着病毒变异、疫情变化、疫苗接种普及和防控经验积累,我国新冠疫情防控进入了新阶段。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防控工作目标确立为“保健康、防重症”,工作重心由防范全人群感染转移到保护重点人群、降低重症和死亡。

重症患者是防疫堤坝中最重要的一环,全市各医疗机构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断优化救治流程,扩充重症床位,提升救治能力,倾尽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1

北京医院

北京医院重点收治重症特别是老年重症患者。坚持“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目标,每天分析急诊抢救和留观重症患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纾解和收入病房救治;按照一科一策原则,逐一分析各病房的救治能力,不断加大重症患者的收治力度;坚持集中收治与分散收治相结合,已转化A04、D05病房作为重症救治病房,抽调高级职称骨干医生任组长,目前已满负荷运行;有序转化D09、C02等病房作为重症救治病房,持续加强重症患者收治工作;抽调全院医疗骨干,支援急诊、发热门诊和重症抢救室工作;召开内科、外科系统科主任会议,全面开放内外科病房,进一步提高专科病房收治重症患者的数量;开通北京医院互联网医院新冠门诊,呼吸、中医等专科医生在线接诊,方便患者及时得到专业意见,赢得宝贵治疗时间。

尽心竭力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动员参加过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的10余位带组专家,发挥专业优势和工作经验,带头投入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中;建立健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全院巡诊机制,将全院病房划分为17个诊疗区域,每个区域安排一位呼吸与危重症专家进行日常巡诊与会诊;建立“新冠病毒感染相关重症会诊专家团队”及“重症患者多学科MDT会诊机制”,迅速制定并实施《北京医院新冠病毒感染住院患者诊疗方案及注意事项》《北京医院新冠病毒感染住院患者诊疗流程》《北京医院重症病例救治多学科会诊制度》;将全院护理骨干人力资源进行梳理后,集中投入到抢救室和重症监护病房;发挥我院中医科技术优势,将中医加入重症救治MDT团队,精心制定中医协定处方;医务处、护理部分别组织全员培训,规范治疗流程、强化病情监测、全力提升重症患者救治能力;各科室加强节假日工作排班,着力增加救治的医护力量。

2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在全院各科室抽调人力支援急诊的背景下,医院快速开放刚刚建成的急诊创伤中心区域,临时供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留院观察;随后,经过紧急布置,医院开通东北角临建楼二层区域,释放25张病床,供各类肺炎合并基础病等重症患者留院观察治疗。“支援的同仁们都在坚持付出,急诊的医护团队更要坚持,发挥轻伤不下火线的战斗精神。”急诊科执行主任张向阳说。

以急诊为新冠危、重症患者接诊的前线,重症医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普通内科形成重点后援。“按照病情轻重,初步将收治住院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划分为危重型、重型、普通型。”医管部部长谢志毅说,危重型患者由综合ICU收治;重型患者优先收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普通内科病房内增设的重症床位,由科室与重症医学科采取共同照护模式管理患者;同时,医院重新调整病房布局,布置12A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独立病区,12B为普通内科独立病区,以最大量收治新冠病毒感染重型患者。

3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既要盘活现有床位存量,也有保证必要时的床位增量。该院坚持“大团队、大学科、大平台、大救治”的原则,跨学科、跨专业,加快完成综合ICU监护单元以及重症病房的建设和升级改造,扩展重症救治能力,应收尽收、应治尽治。12月22日,以呼吸科为核心的临时综合重症监护室(ICU)和临时呼吸重症病房正式开门接收病人;12月26日,呼吸三病房也正式开诊;目前,医院还正在筹备建设呼吸四病房,并将于本周开诊,这将极大缓解了新冠新防控措施下的患者就诊压力。同时,医院外科系统的病房也都做好了迎战准备,随时腾挪,随时转化。

床位可灵活增加,人力如何充分保证?人力资源处、护理部统筹协调院内医生、护士,以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人员为核心,以内科系统人员为班底,成立了多个重症患者救治团队;同时从全院范围抽调医护人员补充所需人员,确保正常运转。

为保证急诊区域医疗供气安全,12月23日工程办公室动力科紧急启动急诊氧气站应急升级改造工作,24日23:30液氧罐及配套设备到货,并开始安装就位调试工作。25日17:20急诊液氧罐完成全部设备施工、调试、液氧加注工作,并开始正式为门急诊区域供气。急诊液氧站改造共历时18个小时,新增了1个5m3液氧罐(具备100m3/h汽化能力)以及200m3/h汽化器,有效提升了门急诊院区的氧气储备量及供气能力。

4

北京积水潭医院

为确保各项医疗救治工作高效落实,积水潭医院党委迅速成立急危重症患者救治领导小组和专项工作组,院党委书记、院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全面协调领导三院区医疗救治工作。同时设立医疗救治(门急诊工作组、住院患者收治工作组、危重患者抢救组)、物资保障、后勤保障、信息报送、舆情化解、关心关爱7个专项工作组。

医院建立联防联控机制,进行扁平化管理,每天晚上8点由书记、院长组织召开线上专题调度会,主要听取医务部、护理部、院感处、资产管理处、信息中心等职能处室以及急诊、发热门诊、ICU、呼吸科等临床科室每日患者救治问题以及最新的工作要求的落实情况;协调解决人员支援、物资、药品供应;及时解决医疗救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最大限度提升工作效率。

此外,医院强化值班值守,加强对总值班等应急值守力量的培训和要求。院领导执行在岗带班值班制度,院办加强对总值班队伍值守能力的协调和统筹安排,加强值班期间文件接收、落实紧急会议、强化应急值守能力。

5

北京120急救调度指挥中心

12月25日下午两点半,一通从西城区六铺炕二区打来的急救电话让120急诊医生刘扬顿时紧张起来。一位有糖尿病病史的87岁老人出现了嗜睡的症状,并且家属自测老人的血氧饱和度下降到了90,出现了“沉默性缺氧”。对于高龄老人来说,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信号。刘扬带领队友迅速赶往。而这也是拥有23年工作经验的刘扬今天接到的第5个派单。近期,刘扬和其他队员一样每天工作12小时,连续上班。有高血压病史的他,一天吃三种降压药。他说:“虽然可能我们每一个车组、每一个医生都是急救的一个小米粒,但是做出来就是一锅大米饭。为了让这些需要我们的老人在这个冬天感受到这热气和温暖,我们就要鼓足干劲添柴加火,让这些老人都能吃上热腾腾的大米饭。”

来源:北京医院、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卫视、北京急救中心

编辑:吴风港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chenxiaoyue@hmkx.cn
关键词:
危重症医学科,重症,急诊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