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解春:一个退休医生家的度劫纪实
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如此凶猛的疫情劫难中,我为什么可以独善其身?
12月15日,从青岛讲学回来的我在航班落地后的一个小时内已将后面一个月的所有线下讲学、论坛、旅游等安排全部暂停或延期。一个退休医生的直觉告诉我,经过3年抗疫后的神州,以12月7日的“新十条”防疫政策为标志,终于迎来全面放开之日,同时也意味着一波或许是全世界最大人群的感染井喷或将呈现。尽管学医以后亲朋好友的微恙小病都要询问,常常不堪其扰又十分无奈,但这次责任所在,必须带领全家度过这次严冬的劫难。
不讲政治的病毒,其迅猛比我想象的来得还要快。第一个中招的竟然是我85岁的老母亲。16日晚上母亲来电说咽痛,体温37.6℃,我就知道已经被感染了。17日一早我带着药去了母亲家。母亲一人独居,平时还能自己烧饭、生活自理。尽管抗原检测还是一条杠,我还是果断地把我囤着的四瓶抗病毒药中的一瓶让她开始服用,医嘱连服5天。17日晚上母亲体温达38.2℃,我即让她吃一片退烧药,多喝水。我和弟弟已经开始商量老母亲的安置:弟媳妇自告奋勇说进去陪婆婆,但万一陪伴着倒下风险更大,而且母亲住所煤卫虽然独用但要经过共用走廊,甚不方便;我决定把母亲接到我住所的三楼,那里卫浴都在屋内,还有阳光房,适合隔离。我把三楼按隔离病房布置好,宽带和电视机机顶盒都安装好。但老母亲坚持自己一个人在家,不想连累孩子们。我一直认为自己豁达、乐观的基因一定来自母亲。她那宁可自己坚强面对也不愿麻烦别人的举动也在我们意料之中。看她声音洪亮,症状较轻,我们也只能作罢,再三嘱咐:有高烧、不适,马上电话让我去接。
18日的周末是忙碌而揪心的一天。早上电话询问母亲,体温已只有37.8℃,喉咙痛稍有缓解,让她做抗原,说是一条杠,让她再等几分钟,果然下面出现淡淡的一条红线——一切都在预料之中。怕什么来什么,95岁的丈人患有老慢支、肺心病等基础疾病,生活已经不能自理;丈母娘也92岁,一年前就开始请了一个居家阿姨照顾他们,平时我夫人、小舅子、小姨子们轮流探望照顾。18日上午我夫人让阿姨测个抗原,居然两条杠!尽管阿姨几乎无症状,还是马上让阿姨回家。于是我夫人就顶岗在娘家照顾二老。我反复叮嘱做好防护,心中已有一丝不祥。傍晚与女儿视频,一看女儿、女婿的脸,老医生的经验让我直接就问:你们发烧了?果然,两人发烧38.5℃以上,为了不让我们担心,自己在卧室里隔离,让阿姨和小外孙在外面。年轻人只能让他们自己挺了,我关照高烧38.5℃以上就吃退烧药,注意防护……四面楚歌、焦头烂额。我、夫人、女儿和女婿在三处扮演医生、护工、病人三种角色,全家进入与病毒紧张的白热化肉搏。
该来的总会到来。当母亲和女儿、女婿体温逐渐正常,喉咙痛缓解后开始咳嗽排毒等正常病程的同时,最担心的丈母娘家两个耋耄老人还是不能幸免地被感染了。在19日陪伴丈人的大姨子发烧、抗原阳性退出后,21日早上,丈人、丈母娘、小姨子同时发烧,其中丈母娘和小姨子抗原阳性,而丈人和我夫人抗原阴性。我和夫人果断决定把阳性的丈母娘和小姨子接到我家三楼封闭隔离,由夫人在娘家照顾丈人,两位老人同时早期口服抗病毒药,其它对症处理。
在这风声鹤唳的日子里,女儿家的阿姨也倒下了。5岁的外孙在全是阳性的三个大人中几乎裸奔。他曾发烧38℃,我即让他口服达菲,结果一天后他就体温正常,始终鲜蹦活跳;突然会破天荒地乖巧吃饭;会主动要求开窗通风祛病毒;会到处炫耀外公给他准备了特效神药……几乎一天隔一天地给他抗原检测,全是一条杠,真是一个神奇小子。
21日起,我即开启了家庭隔离病房的自我管理模式。夫人在24日发热、抗原阳性,把丈人交代给第一个阳性已转阴、阳过复岗的阿姨后也回到家中三楼隔离。我严格划定三楼屋内为污染区,三楼过道为半污染区。我戴着口罩每天三顿饭菜、饮料、生活用品送到过道的小桌上,我走后她们戴着口罩出来取;所有锅碗都分污染和相对清洁两套,不厌其烦地在半污染区隔空倒入;夫人要求使用洗衣机被无情拒绝,送上搓板让她们手洗……如此3个阳性病人在隔离病房,我一退休医生兼任护士、护工、厨师数职,决策没有障碍,执行雷厉风行,管理效率甚高。真正体会了管理界传说的一句话:个体便利店是效率最高的实体经济;私人诊所是管理效率最高的基层医疗模式。
我搁笔之际,夫人统计了21人的大家庭已有17人明确阳性,丈人也在发烧后5天抗原阳性;4个抗原阴性者中,两个8岁以下小孩都有高烧,只是抗原检测始终一条杠。最早感染的老母亲、女婿、丈人家阿姨都已转阴。其他人都在逐渐恢复中。所有人都没有去过医院。感觉老年人早期服用抗病毒药(我还是只相信我能明白作用机理的药物,那些药名如花如神、专家站台、我不明机理的药物恕我不恭),有明显的缓解症状的作用,体温都能控制在38.5℃以下,没有刀子喉、水泥鼻、浑身酸痛难忍等严重症状。血氧仪和制氧机对有老慢支、肺心病等基础疾病的老人还是十分关键的。但不知道是抗病毒药物的作用还是老年人本身免疫力低下,老年人转阴相对较晚。年轻人只要对症处理,注意休息,普遍都高烧2~3天即进入咳嗽排毒,体力在5~6天逐渐恢复。当然,不同毒株、不同个体差异很大,许多患者在没有充分药物供应、宽敞的隔离空间、家人照顾,更没有一个有经验的退休医生指导,确实会在这次劫难中十分难受。但社会总有许多令为人无语的无奈,我们自己一定要善待自己。
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如此凶猛的疫情劫难中,我为什么可以独善其身?或许不讲政治的病毒还是讲人性的,天选烧饭人就选中了我?从科学的角度讲,几种可能:似乎长期从医的我,在每次流感、疫情中,总能百毒不侵,是资深医生免疫力较强?刚刚填写了国家疾控局委托协和医学院开展的新冠感染情况调查,希望对已经不再从医的不同年资医生的感染率有所分析;近3年我走南闯北不少,或许已经阳过?但频繁的核酸检测从没红码,难道该做个抗体验明正身?或许是医生职业的防范起了作用?除了近似隔离病房的管控外,这十几天我每天早上煎服中药(黄芪、芦根、金银花等)一大杯;全天柠檬枸杞泡茶,始终保持咽喉湿润;除了18日世界杯决赛看球到凌晨,这十几天每天晚上10点上床,中午午睡1小时,保持10小时以上充足睡眠;这十几天饮食不考虑减肥和清淡,坚持高蛋白和充足蔬菜水果;每次与阳性病人接触过,包括可能阳性的快递、送奶、送报者,必用酒精消毒,尤其用酒精面巾擦洗脸、眼、口周及鼻孔……
不敢期望像梅西那样跌跌撞撞、左盘右带,如金钟罩附体般地冲入决赛圈。脑海中浮现的是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很熟悉的掩护撤退的英雄:孤军一人,战斗到弹尽粮绝,看到战友们都已安全撤退,慢慢起身:或安全脱险,或被敌人背后打来的子弹击中,但脸上写满了欣慰的笑容。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