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医师法》!未来已来,未来可期
为了促进医学发展,保障医疗服务质量,保障人民健康,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强调医师的准入、继续教育和定期考核等系列制度的建设和健全。
本文为健康界看健日报原创文章,更多深度好文请点击:看健日报
距离《医师法》正式实施(2022年3月1日)越来越近了,我们有必要再读《医师法》,加深对重要条款的理解和适用,以期在未来的执业过程中更好的保护自己,更好的履行医师的职责和使命。
1、牢记医师职业使命和神圣职责
牢记使命,不忘处心。
医师、律师等关乎社会重大公共利益的职业,国家都对其有使命和职责方面的要求。
律师的使命是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职责是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
医师的使命是救死扶伤,医师的职责是防病治病、保护人民健康。
这是医师职业的根基,也是《医师法》立法的底层逻辑。
2、珍惜自己的羽毛,牢记医师执业证书被废止和不予注册的适用条件
医师执业证书被废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1)死亡;2)受刑事处罚;3)被吊销医师执业证书;4)医师定期考核不合格,暂停执业活动期满,再次考核仍不合格;5)中止医师执业活动满二年;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从事医疗卫生服务或者应当办理注销手续的其他情形。
关于刑事处罚。刑事处罚主要包括:1)管制;2)拘役;3)有期徒刑;4)无期徒刑;5)死刑。这里面需要重点强调三个问题:第一,行政拘留、行政罚款属于行政处罚,不属于刑事处罚;2)在刑事案件中,有一种处理结果叫做定罪免刑,也就是说,虽然触犯了刑法,但犯罪情节显著轻微,不给予刑事处罚。笔者认为,定罪免刑的,不属于《医师法》规定的证书应当被废止的情形;3)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下的刑罚,但适用缓刑的,笔者认为仍然属于受过刑事处罚。但关于这点,实践中颇多争议,不同的行政机关理解和适用也不完全相同。
关于“中止医师执业活动满2年”,应当是累计满2年或是持续满2年,《医师法》并未明确规定。但从便于执业管理和立法原意看,应当是持续满2年不进行医师执业。
医师执业证书被废止后,在满足一定条件下(主要是期限要求,参见《医师法》第16条),可以再次申请注册,甚至包括刑事处罚执行完毕届满2年后。但,如果医师严重违反医师职业道德、医学伦理规范,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是可以被终身禁止从事医师执业的。这在《执业医师法》里是没有规定的。
3、重视证书管理,避免被吊销执业证书,甚至触犯刑法
医师变更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等注册事项的,应当及时到卫健委办理变更注册手续。(《医师法》第18条)
如果医师不及时办理变更注册手续,将面临行政处罚,甚至是刑事责任。
《医师法》第57条规定:未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的,将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执业活动,直至吊销医师执业证书。
如果给予上述处罚后,仍然拒不改正,被吊销执业证书后仍旧执业的,将面临非法行医的刑事处罚。(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4、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和个人信息
《医师法》第23条规定了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应当履行的义务,其中就包括“依法保护患者隐私和个人信息”。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