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疫情「拐点」到了吗?2022年疫情会结束吗?
未来一周西安疫情会迎来拐点,两周新增病例会降至个位数。
12月29日凌晨五点,西安,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睡梦中时,71岁的景海已经坐着轮椅,由老伴推着,开始去往医院的路上。
景海是一名尿毒症患者,每两周要进行五次透析。西安疫情防控升级后,交通管控,出行交通工具受限,老伴只能步行推着景海去医院透析。
之后当地一家尿毒症爱心平台关注到这一情况后,主动提供车辆,帮助景海进行了两次透析。
随着西安防控举措升级,这一条路也断了。2021年12月27日,西安暂停2天1人外出采购政策,要求居民等拿到核酸阴性证明后,才能出门。
一夜之间,西安人民的生活被按下暂停键,足不出户、居家生活成为常态。景海去医院的方式,再次被切断。
可尿毒症患者的日常透析护理需求无法在家得到解决。当地尿毒症爱心平台发起人智安告诉健康界,「透析病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时间都花在透析上。如果不及时进行透析,患者无法把毒素排出体外,可能会面临死亡的危险。」智安呼吁当地政府能为尿毒症患者建立透析出行通道。
疫情「拐点」何时到来?
透析病患者出行困难,根源在于西安疫情目前形势严峻。截至2022年1月1日24时,西安已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573例。自2021年12月25日以来,已经连续8日新增在百例以上。
数据的不断攀升,也让西安民众万分期待疫情「拐点」早些到来。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院教授金冬雁在接受健康界采访时表示,目前西安疫情仍在胶着状态,幸运的是,隐匿传播似在减少中,在「封城」下,超级传播的可能性大大减小。
金冬雁认为,当下重点要查清楚隐匿传播是怎么发生的和何时发生的,发生在家庭内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同时也要查清楚新发现病例是何时感染和何时发病。这些参数都清楚后,才能看到趋势。
根据陕西省卫健委公布的1月1日陕西新增123例本土确诊病例信息显示,本土确诊病例23,因生活区域有确诊病例,12月16日被隔离,12月31日核酸检测结果阳性,2022年1月1日经市级专家组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轻型)。
金冬雁以此分析认为,本土确诊病例23,12月16日隔离到2022年1月1日才确诊,也可以说明当下确诊病例很可能是前些天感染和发病的:「感染和发病要比确诊早,要看未来趋势,应该看感染和发病,按照现在的情况,西安疫情春节前结束不了。」
根据西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的通知显示,截至2021年12月29日,西安市共有高风险地区1个,中风险地区58个。
秦农银行碑林支行在2022年1月1日发布的公众号文章中称,支行综合管理部杜雅楠:接通知,在(西安市)前几轮核酸筛查中,至今仍有一部分人一次也没做过。(西安市)大数据局已为这些人标了黄码,并短信提醒三天两次核酸码色转绿。
低风险区核酸检测还不够深入。病毒学家常荣山对健康界说,从目前情况来看,西安在中高风险区核酸检测覆盖度已经很深入了,未来新增病例会持续下降,「同时,低风险区占整个西安市的一半以上,但核酸检测覆盖度还不够深,未来几轮检测,隐匿病例占比将会增长」。
西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张峰虎2021年12月29日曾表示,整个采样速度从最初的 1000 万人用时 24 小时缩短到 7 小时;出具结果从 300 万人用时 30 小时缩短到 12 小时;全市日最大筛查能力从每日 70 万管提升到 160 万管。
常荣山就此认为,按照10混1一管检测,每日检测能达160万管,那么2天内完成一次全员核酸检测,最大能检测1600万人。
自2021年12月9日西安本土疫情发生以来,西安已进行过7轮全市全员核酸检测。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张洪涛对健康界表示,目前所筛查出的病例依然属于「消化存量」的状态,西安在全员核酸检测加速进行和已经「封城」一周以上的情况下,未来一周西安疫情会迎来拐点,两周新增病例会降至个位数。
对于疫情达到动态清零后,何时才能完全解封,常荣山认为,还需要一周左右的观察,才能大致知道动态清零的首次归零时间,此后「新增为零」要维持一周,才能全境恢复到低风险。
西北地区春运会受影响?
西安作为交通枢纽,位于中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交汇点,是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关键节点。西安在2020年春运期间的旅客发送量超过2000万人次。
2022年春运将于1月17日开启,而目前西安因疫情「封城」,无疑将会给西北地区春运带来重大影响。健康界在社交平台发现,众多西北地区网友已经选择绕过西安回家过年。
张洪涛认为,西安疫情的加剧,西安周边省市也会受到影响,当地政府可能会出台就地过年的相应政策。
「西北地区春运会受到影响。」金冬雁强调,西安因为新增病例比较多,疫情外溢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其它城市还需要提高警惕。
2022年会迎来改变吗?
新冠疫情已经持续发展两年,变异毒株德尔塔、奥密克戎依然肆虐,国内疫情时有发生,国外疫情高位增长。
走过岁末,已经迎来崭新的2022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曾表示,这个冬季和春节我们将和国际社会一起度过最后一个寒冷的冬季,我们终会「拨开云雾见天日,守得云开见月明。」
我国疫苗接种率已达80%以上,完成全程接种人数超过11.9亿人。据国家卫健委消息,截至2021年12月31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83533.2万剂次。
常荣山对健康界表示,北半球绝对大部分人都接种了疫苗,或者如印度、中东国家大比例的自然感染情况下,几乎九成以上的人都有了浓度有高有低的抗新冠病抗体,北半球的免疫屏障部分建立了;尽管抗体的浓度在6个月后会大幅下降,再次接种或者加强接种因此是非常必要的。
他认为,疫情在2022年三四月后就会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如果把2019-2020年冬天视为第一波,2020年冬天是第二波,现在就是第三波,也将是感染人数最多的一波,2022年6到8月南半球的冬天还有一小波。
到了2022年年底,就不复存在「前三波时后一波高于前一波」的情况了,总感染人数会下降,症状越来越轻,防重症及死亡成为重点,检测将常态化,居家隔离成为主流,不再以阳性多少作为限定区域内物理防控的唯一指标,「但这有赖于疫苗,未来还需要更为高效的疫苗!」常荣山说。
但张洪涛认为,具体还要看这个转变是以什么标准来判断,如果依然以核酸检测阳性来判断疫情是否严重,那么这个转机将是不会存在的,并且未来几年甚至10年新冠病毒依然会存在,一直会对人类社会造成影响,「但如果以症状作为标准,在免疫屏障建立起来的情况下,2022年将会迎来大的改变。」
金冬雁对2022年充满希望和期待。他认为,经过两年疫情的防控,大部分地区的人们都通过自然感染或者疫苗的接种取得了一定的免疫力,在这种情况下,新冠病毒的传播性虽然强,但是它的致病性和危害性都是在进行性减弱当中。
「如果继续按照这个方向发展,那2022年会有光明的前途,就会成为终结新冠疫情的开始之年。」
(文中景海为化名)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