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刷手机会得“脑胶质瘤”吗?

2021
05/13

+
分享
评论
林怡婷 / 健康界
A-
A+

关于胶质瘤的病因,一直都是世界医学中难以完全攻克的难题。目前公认为可能相关的因素包括:遗传、辐射等。

本文为健康界看健日报原创文章,更多深度好文请点击:看健日报

刷手机2小时,工作5分钟。睡前看一眼手机,这一眼就是凌晨3点…

这些现象是许多年轻人的现况。但是生活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也常常也会刷到这样的信息:玩手机导致猝死,玩手机出车祸,玩手机易得脑瘤…

这些传言都是真的吗?

图1深夜玩手机的年轻人(源自图虫创意)

“辐射”是导致脑胶质瘤发生的可能原因

玩手机易得脑瘤?这个问题就涉及人体神经组织的组成。人体的神经组织中有两大神经细胞——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简称胶质细胞)。其中,神经元细胞是神经组织中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胶质细胞则像土壤一样,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起着支持和引导神经元细胞迁移、促进神经系统修复、协助物质代谢等作用。

所谓胶质瘤,就是来源于神经系统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细胞的肿瘤统称,常发生在大脑和脊髓,亦是颅内(大脑内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5%[1]。然而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创新,过去的二十年里,在基因组学研究中已经阐明神经胶质瘤的遗传基础。但对于其具体的生物学功能和其调控下游信号通路的机制,仍不明确。

关于胶质瘤的病因,一直都是世界医学中难以完全攻克的难题。目前公认为可能相关的因素包括:遗传、辐射等。一些已知的遗传疾病,例如神经纤维瘤病(I型)以及结核性硬化疾病等,为脑胶质瘤的遗传易感因素。有这些疾病的患者,其脑胶质瘤的发生机会要比普通人群高很多。

因此,“常刷手机”真的可能会导致脑胶质瘤!

作为肿瘤界的“阿喀琉斯之踵”,脑胶质瘤预后差、治疗方法有限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肿瘤。依据WHO分级系统,胶质瘤分为WHOI~IV级,WHOI级和WHOI级属于低级别胶质瘤,WHOI级和WHOV级属于高级别胶质瘤[2]。目前,胶质瘤的总体治疗效果还很不乐观,除少部分低级别胶质瘤(如毛细胞星形细胞瘤)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治愈外,大部分胶质瘤患者在接受多种治疗后仍极易复发,特别是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WHOV级),其平均生存时间仅约1年,文献报道其5年生存率也仅9.8%[3]。因此,胶质瘤对患者家庭及社会均造成巨大的负担和伤痛。需要注意的是,化疗仍是治疗神经胶质瘤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化疗药物带来的副作用日益突出,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寻找治疗脑胶质瘤的分子靶点,根据肿瘤特征以及病人具体情况,制定精准治疗方案,受到越来越多关注。

图2:成人与儿童脑胶质瘤影像学与病理学特征[4]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是神经外科领域的“皇冠”,尤以脑胶质瘤相关知识体系最为庞大且更新最快,也最是需要基础研究成果的推动。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四版修订版首次在组织学诊断基础上附加分子病理学特征,尝试对星形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起源肿瘤进行整合诊断。IDH突变、1p/19q共缺失、TP53突变、ATRX突变、TERT启动子突变、H3K27M突变等关键分子信息作为组织学诊断基础上附加的分子病理学特征逐步为临床医师所熟悉[5]。

恶性脑胶质瘤特别是胶质母细胞瘤,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仍需标准治疗方案,即手术最大程度切除、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同步化疗、替莫唑胺序贯化疗和(或)肿瘤治疗电场(TTF)。这是由于继贝伐单抗之后,迄今尚无通过新诊断的或复发的胶质母细胞瘤Ⅲ期临床试验的新型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或其他抗肿瘤免疫疗法。有专家认为,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良好的动物模型、血-脑屏障的阻碍、缺乏简单直接的治疗靶点、参与的信号转导通路过多、空间和时间的异质性、肿瘤干细胞抵抗、复杂的肿瘤微环境(TME)等[5]。

防大于治,脑胶质瘤疫苗已进去1期临床试验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细胞,肿瘤,治疗,胶质瘤,疫苗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