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确诊难治愈,医生该不该告诉患者,TA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

2021
04/22

+
分享
评论
张译文 / 健康界
A-
A+

超七成患者曾经尝试自残,告诉他们病情会适得其反吗?

美国喜剧演员皮特·戴维斯(Pete Davidson)在得知自己确诊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后长舒了一口气,并将这一消息公之于众。这在网上引发了广泛讨论,话题中心就是“该不该告诉患者,TA患有BPD?”

过去,医学界普遍认为不应该告知患者诊断结果,一是因为BPD确诊困难且治疗过程极具挑战性,二是因为BPD伴有污名化的问题,告诉患者可能会导致他们丧失希望,放弃治疗,增加其自杀风险。

对此,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社区精神病学专业副主任艾米·巴恩霍斯特(Amy Barnhorst)表示,虽然确诊BPD确实不值得高兴,但感到被侮辱的想法更多时候是医生自己一厢情愿的看法。

“相反,当我向患者解释BPD的时候,他们大多数都会感到宽慰和理解。”她说道。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医学界为什么会产生分歧?

BPD是一种心理障碍,会影响患者对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和感受,进而影响生活。BPD患者非常害怕被抛弃,缺乏安全感,难以忍受孤独,渴望被爱和维持长久的关系。然而,他们身边的人可能会因为患者没来由的愤怒、冲动以及频繁的情绪波动而疏远他们。

据悉,BPD发病率高,且经常合并其他精神心理疾病,包括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药物使用障碍和恶劣心境等。70%-75%的BPD患者曾经尝试自残,多达9%的患者死于自杀。通常,这一病症始于成年早期,大多数病情严重的患者也处于这一年龄段。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可能会逐渐好转。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病房16区主治医师唐利荣在接受健康界采访时表示,“是否告诉BPD患者诊断结果”需要辩证看待。

“首先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医生能否通过系统的检查和专业的评估,判断患者确实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就精神医学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很多医生可能还无法准确识别这一疾病,有可能会把一般的情绪不稳定等特征误认为是BPD的表现。”因此,在没有明确诊断的情况下不建议盲目诊断BPD并告知患者,以免带来负面影响。

此外,BPD治疗相对困难的特点也让一些医生认为要慎重告知患者。明尼阿波利斯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 of Minnesota)医学院精神病学和行为科学副教授、医学博士卡兹·纳尔逊(Kaz Nelson)表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就将人格障碍归入第2类中,代表人格障碍属于“无法改善”的疾病。

“但是,人格障碍跟患者本身的成长经历有很大关系。”唐利荣医生解释,随着现代医疗实践的进步,现在BPD可以通过治疗去改善,只是相对来说治疗周期较长,疗效显现较慢,且需要医生具有较多的治疗经验。

“另外,患者性格不同,得知诊断结果后的表现也不同,有的患者可能会如释重负,觉得自己之前的行为不是道德品质出了问题,而是因为生病才使情绪和行为不受控制。对这类患者而言,告知诊断结果确实能起到促进作用;但也有患者可能会因为感到治疗困难变得非常消极且悲观。”

2013年发表在《临床神经科学的创新》(Innovations in Clinical Neuroscience)上的一篇文章就讨论了“精神科医生应该考虑的伦理和临床问题”,文中写道,若告知结果,患者可能会“作出消极而强烈的反应,很容易触发相关并发症”,甚至可能增加其自杀风险。

综合以上原因,唐利荣表示,在我国的文化背景下,在诊断结果尚不明确、对患者性格及应对方式并不足够了解的情况下,医生需要保持谨慎。

但西方学者可能会有更加明确的观点,比如艾米·巴恩霍斯特建议将诊断结果明确告知BPD患者。在她看来,癌症、肝病等疾病同样确诊困难,难以治愈,但医生不会向这类患者隐瞒病情。这与西方文化特点有关。

据悉,《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自2013年出版至今,有关BPD的诊疗规范一直没有更新。对此,纳尔逊表示:“我们努力想要告诉大家,很多过去禁止的事其实是可以做的,包括告知诊断结果,和患者讨论诊疗计划等。医生可以与BPD患者正常相处,就跟对待其他普通疾病患者一样。”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唐利荣指出,过去对BPD治疗方法的研究相对较少,大多采用心理动力学取向的心理治疗,近年来辩证行为疗法(dialectic behavior therapy,DBT)逐渐兴起,目前在西方国家运用的已经相对成熟,我国的几家精神专科医院也已经引入和本土化本项治疗技术。

“DBT由传统的认知行为治疗发展而来,其治疗思想是让患者接受自我,而不是强行改变,比较容易为患者所接受。”她解释称,它的基本思想是寻找一个思想的平衡状态,消除极端想法和极端行为,强调理性与感性的协调。这种方法结合了东方禅学的辩证思想,强调“接受”与“改变”之间的平衡,也更重视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友善关系的建立。研究表明,DBT对于治疗边缘型人格障碍有较好疗效。因此,随着学术界对BPD更清楚的认知及治疗方法的发展,未来也会促进患者对此疾病的接受度。

如何预防精神疾病患者的自伤自杀风险?

自伤自杀念头和行为往往是精神疾病常见的症状,多见于抑郁症患者,也可见于其他受精神症状支配的情况。唐利荣医生表示,患者的自伤、自杀风险一直都备受精神科专家的关注,因为这是精神障碍疾病最大的危害,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目前,我国采取了多种方式来降低这一风险。在国内,各个省市都启用了24小时心理危机干预热线,一些医疗机构也开通了心理援助热线,为有自杀倾向的人提供建议和帮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人格障碍,BPD,DBT,精神科,心理科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