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设备投资该如何决策?
大型医疗设备配置作为医院诊疗水平的基础力量,可能成就医院的区域地位,也可能成为医院业务的发展负累,设备投资决策是决定医院未来十年甚至几十年发展的关键一环。
在医院运营管理工作中,常常遇到很多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对深入临床学习抱有怀疑和困惑,例如临床的专业门槛那么高,没有医学背景的行政人员到底要学什么内容、学到什么程度或是学习的重点是什么。
在设备投资决策这一案例中,我们将从医疗设备本身开始学起,了解设备工作原理才能理解设备的适应症、作业流程、资源配置需求等相关资料,设备的入门知识学习能让工作人员站在与临床稍微一致的业务背景知识角度,与科室人员同频探讨业务发展的未来规划。
一般而言,设备投资决策先从设备采购需求(PR,Purchase Request)评估开始,确认需求规格后再讨论采购订单(PO,Purchase Order)方案。设备采购需求的评估分为临床业务开展必要性和设备投资经济效益性两个方面。临床业务开展必要性主要是针对疾病诊疗需求分析,分析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金标准”、治疗方式等,疾病对应的检验、检查、治疗设备的现行方案与替代方案,当次设备更新的主要目标与业务决策重点。
以下为某医院MRI设备采购需求评估的简要示例:
一、针对院内现有医疗设备的替代性分析,不同设备从工作原理角度探讨其适应症范围。例如MRI设备常与CT设备并行使用,可以分析两种设备的差异性看看是否可以不采购MRI设备,使用CT设备检查进行替代。
从工作原理上看,CT设备成像原理是X光射线穿过物体后的衰减强度形成投影图像,X线穿射人体经部分吸收后被检测器所接受,检测器接收射线的强弱取决于人体截面内的组织密度,图像灰度值代表了物体的射线衰减系数,与密度近似成正比。例如,骨组织的密度较高,其吸收的X线较多,检测器可测得一个比较弱的信号;脂肪组织密度低,其吸收的X线较少,检测器可测得一个比较强的信号。
MRI设备成像原理主要是利用人体内占体重约60%的水分中的氢原子核的存在,这些氢原子核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会发生一定的位移(进动),从而产生一定的信号,包括纵向弛豫时间(T1)和横向弛豫时间(T2),人体各组织器官均有不同的时间驰豫时间,正常组织和病理性组织也有不同的驰豫时间,这些信号再经过处理重建之后就会形成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以及各种斜面的图像。
简单通俗地理解,CT成像关键因素是组织密度,而MR成像关键因素是组织内氢原子含量,所以对应人体检查适应症可以理解为,CT成像对于骨骼和含气病灶的显示较好,而MRI成像对于颅脑、神经、脊髓、肌肉、韧带和骨髓等软组织的显示较好。同时可以结合当地医疗市场与病种结构进行替代性分析,以此定调设备采购种类。
二、针对计划购进设备的功能性分析,同类设备从设备性能角度探讨其采购决策。通过功能需求分析来明确未来采购的设备规格,避免“高配低用”成本浪费。
核磁共振设备常见1.5T和3.0T两型,“T”所代表的特斯拉用于描述MRI中使用的磁体强度的测量单位。磁体强度直接影响成像的质量,磁强度也决定最适合被成像的患者以及被扫描或成像的特定身体部位。3.0T核磁较1.5T核磁优势是磁铁产生的信号更强,从身体组织接收的信号越多,允许了更大的空间分辨率和增加的对比度检测,产生了更高分辨率的图像。但同时由于磁场强度更高,患者体内的植入物如人工关节、心脏支架、残留弹片产生的图像伪影会更加明显,并且在对其周围区域进行成像时会引起更多问题。3.0T核磁在关节成像、腹盆腔脏器成像、功能成像等方面具有优势,而1.5T核磁在伪影较为严重的骨组织与软组织交界面检查、肥胖患者、腹水患者、孕妇等大腹围的患者、脊柱成像等方面具有优势。此外可以结合核磁设备与院内特定项目检查时间、科研应用等方面的对应性分析,以此筛选设备规格挑选的关键考虑因素。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