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实战丨辽宁省肿瘤医院赵岩:用信息化减少患者不必要的风险

2020
03/30

+
分享
评论
顾莹 / 健康界
A-
A+

对信息的后结构化处理能力将赋予医院管理更多功能。

疫情期间,当医院接诊群体几乎都是肿瘤患者时,正常有序地提供个性化诊疗服务就成了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最大的挑战。

东北地区最大的肿瘤专科医院——辽宁省肿瘤医院(以下简称:辽肿)就面临着这样的难题。辽宁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赵岩告诉健康界,他们目前想到的办法是充分利用信息化优势,开展预约诊疗、远程医疗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新诊疗模式,目前效果不错,已能够覆盖到所有首诊和复诊患者。

辽宁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赵岩

点击图片,跳转查看《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院应急与危机管理系列课程》

“疫情期间,辽肿复诊患者的预约率达到80%,首诊患者中有50%左右也采用了提前预约的方式就诊。”主管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赵岩说,减少等待,不仅让患者有更好的就诊体验,也会减少不必要的风险。此次疫情,辽肿启动了应急反应机制,且迅速建立起线上MDT。可以说,“系统性思维+快速精准落地”也已成为辽肿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留给行业的标杆印象。

远程医疗:保障肿瘤患者正常诊疗

辽宁省肿瘤医院的远程诊疗服务共有三个平台,且都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互联网医院框架内的远程诊疗,服务于曾在医院就诊过的患者,这一部分患者群体大多是处于治疗中或康复中的肿瘤患者,有继续治疗和随访的需求。

医院微信公众号上开通的在线问诊功能于疫情期间开通,医生以义诊的方式解答患者咨询,这样的方式不仅能节约时间,还可以降低医疗开支,开拓了诊疗服务的新模式。非实时MDT、新冠肺炎AI筛查都可以在移动端完成,而医院入驻的第三方互联网平台所提供的诊疗服务则主要面向首诊患者。

在充分考虑肿瘤这种恶性疾病连续医疗服务的需求后,辽肿第一时间对患者的就诊需求进行精确分层,借助信息化建设优势,开放免费义诊、复诊指导、远程病案邮寄服务,将患者不必要的移动与聚集降到最低。与此同时,医院还及时发布官方疫情信息和科普信息,推出智能化肺炎自查,进行来院人员信息采集等。

目前,患者预约诊疗平台已与医生手机端打通。患者在平台上预约诊疗后,主治医师和科室主任就会收到一条包含患者电话的短信,通过短信可以搜索到患者住院期间的诊断情况及最近一次的出院时间,用以帮助医生在系统里查阅患者信息。

如果需要面对面诊疗,医生会与患者预约时间,避免不必要的等待。不需要来医院就诊的患者,医生也会给出建议,尽量让患者在疫情期间减少外出。

这一系列的举措提升了患者的就诊效率和患者满意度。赵岩表示,一开始患者会有不适应,但后期,患者满意度有了明显增加。肿瘤患者的定期复查尤为关键,医院会相应给出更为精准的指导,也会对部分患者进行科学引导,避免产生焦虑情绪。

微信患者群的陆续建立也给医患间提供了更多交流机会。辽肿是全国唯一一家具有科普资质的医院,疫情前很多科室自发形成的患者群,现如今帮助患者解答了很多共性问题。

在这背后,是信息化构建思路联动起了医院各业务部门,让辽肿的应急方案得以顺利运作,对防控工作、医疗服务,包括医院管理工作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不同诊疗场景的出现实际上也倒逼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完善,有利于医院优化诊疗工具,也帮助缓解了诊疗服务中的压力和风险。”回顾两个多月的抗疫经验,赵岩总结道,“这次疫情对我们是考验,也是一次反思机会。因为减少诊疗等待实际上是为了减少患者不必要的风险,平时很多环节的管理都应该提高到应急管理层面,应急演练也绝不能只走过场。

打破壁垒:系统性思维服务新诊疗

在新诊疗服务方式中,赵岩强调了几个关键词,开放、共享、绿色和发展。汇总患者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然后服务于患者,体现的是“开放”;诊疗的全流程中提倡“共享”,部分源于数据共享能够实现多学科诊疗的顺利开展;“绿色”理解成无纸化诊疗,提升患者体验;而拥有“发展”的理念,医院才能一步步把规划的内容变为现实。

秉持着这样的新诊疗服务理念,赵岩发现,非常时期更能考验医院信息化架构的系统性和合理性。

负责辽肿信息化建设两年多,赵岩总结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走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医院首先实现了财务的信息化管理;第二阶段是依据具体业务流程和应用场景进行的应用软件开发,共有40多个信息体系陆续建立,包括HIS、CIS、PACS、护理、院感等系统;第三个阶段是平台化建设,打通业务间的壁垒,从而形成统一的数据平台。他认为,尽管已经开始了平台化建设,但是围绕患者安全开展的一系列能够溯源的医院管理体系,还在逐步完善中。

就现阶段而言,打破横亘在各级医疗机构间的现实障碍成为全国医改的重点之一。一般来说,肿瘤患者都需要较长时间的医疗服务,而这些服务的提供很大一部分可以通过互联网医疗在医联体内实现。辽宁省肿瘤医院是肿瘤医联体的牵头单位,可以与102家医院中的肿瘤医院和综合医院中的肿瘤科实现联通,理论上能为患者提供数据的连续服务。

在互联网医疗实践方面,辽宁省肿瘤医院一直都能够具备站位意识、创新意识和精品意识。对此,赵岩解释道,“按照区域肿瘤诊疗中心的设计布局整体业务流程,从而使得肿瘤中心对基层起到帮扶、统筹、相互呼应的作用是一种站位意识;创新意识会体现在流程再造方面;而具备精品意识就会更强调信息化产品的打磨,强调使用前的深度调研、一线人员参与产品设计,以及强调医院自身的个性化合理诉求等。”

对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未来,赵岩更看好云、大数据、5G、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数据收集,实现应用、预测直至精准施策。

找准平衡:最大程度实现共享共赢

2019年,国家对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费用、效率等进行了科学测算,赵岩坦言,这些数据相当程度上支撑着政府的决策。“目前肿瘤医院已经全面使用了DRG的支付体系。”

正如各种调研数据支撑政府决策一样,医院的各环节数据也在帮助医院科学决策。

实际上,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并不遥远。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未来所有环节的数据都能打通,包括实验室系统的数据,那么就可以实时记录慢病患者的所有数据,这对于患者的愈后判断、病情进展的考量,以及疗效的分析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可能会改变整个业态。

“现在我们做的,就是把所拥有的信息进行后结构化处理,即把医生的自然语言变成可测量的结构化数据,再反过来对医生容易犯的低级错误进行纠正,未来甚至可以具备提示临床路径、推荐临床研究或给临床指南方面提建议等功能。”对信息的后结构化处理,也开启了赵岩对于信息化建设所能承载更多功能的想象。

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为辽肿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方向上的指引,但是面对新技术的涌现,公立医院如何做好平衡其实需要医院管理者的更多智慧。赵岩承认,在成本和功能之间找到平衡是比较难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思路一定要清晰且与时俱进,要考虑建设成本,更要避免重复建设。”

在与技术支持企业合作时,难免会出现新增的个性化需求。赵岩向健康界表示,辽肿每年至少会预留10%的资金用于临时需求,也是希望与供应商实现最终的共享共赢。

从全行业来看,国内医疗信息化建设投入比重低是事实。2017年,国内医疗卫生机构医疗IT投入占医疗卫生机构总支出的比例仅为1.05%;而海外发达国家每年医疗信息化投入规模约占卫生机构总支出的3%-5%。这也是赵岩多次提到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一直在路上的缘由。

针对医务人员对信息化建设接受度的问题,赵岩强调,关键要看信息人是如何工作的,要从自身找原因。“如果医院在设计功能、流程时,能从医务人员的视角出发就不会觉得困难。如果使用者接受度不高,说明调研不充分,系统设计不够人性化。”

现代信息化建设令人期待,赵岩也设想过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最理想状态。他认为,首先是患者的无痛感就诊,所有服务动动指尖就能实现,结合患者自身数据进行精准的测算之后,医生还能为其制定出一套最好的解决方案。

在医院管理层面,信息化建设未来能够对人财物的分配,提供更为科学精准且极具时效性的解决方案,有力支撑医疗管理和医院运行管理。

如果信息化建设足够成熟,还可以运用数据预测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帮医生制定出正确的诊疗方案,避免出现低级错误。

当然,这一切的实现,最关键的还是要围绕患者安全进行人性化服务。赵岩认为,信息化再完备也不能代替医生,因为医疗是有温度的,有时,医生的一句温暖的鼓励,一声轻轻的问候,一个温柔的抚摸,对患者的恢复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感谢再鼎医药(上海)有限公司特别支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赵岩,抗疫,实战,医院,患者,诊疗,数据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