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虚、焦虑、抑郁……让老人“心安”亟待社会多渠道发力

2020
01/21

+
分享
评论
谷会会 / 健康界
A-
A+
当一个人在身体走向衰老的同时,心理状态也会发生变化,老年人极易出现抑郁、愤怒、焦虑等心理症状,特别是高龄、患病、空巢、贫困老人心理问题发生率更高。

健康的老年人,不仅无需社会照料,而且还能提供“老年人口红利”,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老人健康、推进健康老龄化已成为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共识。

众所周知,心理健康是躯体健康的重要基石之一。但是,目前我国对老年人的关注仍停留在满足其物质需求,软件上的精神关怀明显不足,尤其是患病、空巢老人的心理需要及问题常被忽视,老年人出现严重精神问题的事件时有发生。

毫无疑问,我国亟待增加精神服务供给,保障老年人心理健康。2019年12月3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民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指南(试行)》(下称指南),明确了医养机构需提供的九大项服务,其中之一便是心里精神支持服务。

现实需求与政策要求已经明确,医养机构如何接招?

养老机构要为老人的心理健康负起责来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持续攀升,我国已然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2018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49亿(占总人口17.9%),预计2020年将增至2.55亿左右,2025年将超过3亿,2050年将达到峰值4亿。其中,高达75%的老人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将近20%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

与此同时,全社会生育率下降,家庭子女数量减少,超过50%的老年人为空巢状态,传统的家庭养老能力不断弱化。

这一大背景下,老年人心理健康越来越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研究显示,当一个人在身体走向衰老的同时,心理状态也会发生变化,老年人极易出现抑郁、愤怒、焦虑等心理症状,特别是高龄、患病、空巢、贫困老人心理问题发生率更高。2011年全国首次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中国城市社区老人抑郁情绪问题检出率高达40%。

“我们接诊的病人中60%以上都是老年人,他们占了近2/3的床位。”上海某区精神卫生中心的韩医生表示,其中一半是由阿尔兹海默症等疾病引发的器质性精神障碍,另一半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抑郁。

谁来慰藉老年人的心理、保障他们的心理健康?社区、养老机构等社会化机构或将扮演重要角色。

“随着家庭规模小型化,越来越多的老人不再局限于家庭养老,他们逐渐开始接受社会提供的养老服务,这其中既包括社区与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也包括老人居家接受的上门服务。”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石松指出,这部分服务,就包括心理健康支持服务。

特别是国家大力推动养老机构向医养有机结合的方向发展,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的同时,也应为其提供医疗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健康咨询与治疗等成为其中的应有之义。

“徒有其表”的心理健康服务

早在2000年,《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就明确提出,养老机构的日常工作必须包含老年心理服务内容。但是诸多调研显示,目前养老服务更多地集中在物质照料方面,老人的心理需求并不受重视,心理咨询、精神慰藉等服务内容单一,流于形式,服务能力与慰藉效果有限。

一般来说,心理咨询师主要服务心理问题较轻的人,特别是不构成心理疾病诊断的心理问题;社会工作者主要是负责心理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养老机构的心理服务一般由他们联合护士、养老护理员等进行,方式主要有三种:聘请专业人员为老年人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个体心理咨询;组织书法、绘画、音乐、棋牌、手工等各种活跃身心项目;志愿者提供陪伴、互动等服务。

从目前来看,在机构中全部由专业人员提供心理服务并不现实。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抑郁,老人,心安,机构,医养,老年人,服务,心理咨询师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