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院不可有“圈住”患者之念——互联网医疗伦理规范迫在眉睫

2019
11/15

+
分享
评论
马恩祥 / 健康界
A-
A+
互联网医院、互联网诊疗、远程医疗服务是一个医疗新生态,加上医疗伦理建设本身十分滞后,互联网医院和互联网医疗的伦理建设需要同步提到议事日程上。

2019年10月18日,《健康报》头版刊载了一篇记者撰写的新闻报道,讲的是依托西部某省会城市一所知名医院的互联网医院建成3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绩,譬如:网络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近2万名医生,缓解了西部地区优质医疗资源不充分问题;利用互联网远程医疗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资源共享,为推进分级诊疗、赋能基层医疗机构出力;通过整合一体的互联网医疗大平台,打破了医疗资源集中于城市,让公立医院、民营医院、互联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药店门诊处方实时在线审核,患者可自行在就诊医疗机构、距离最近药店、价格最低药店、自助取药机购药,或选择第三方配送,极大方便了患者就医。

通篇报道都是充满了正能量,的确是值得宣传报道的大好事。但不知何故,报纸却用了个《某某医院:互联网医院“圈住”患者》的标题,不知道编辑是觉得“圈住”一词稍有不妥还是故意要强调“圈住”一词,对圈住一词特别用引号做提示。

“圈”是个形声字,从囗( wéi表示被围)卷声。本义:家畜的小围栏。“圈住”的“圈”作为一个动词的意义,在百度汉语中列举的是“把禽畜关在栅栏里”、或是“把犯人拘禁起来”或是“闷在;关闭”等等含意,没有一个意义是积极和正能量的。

医院“圈住”患者显然不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而是出于医疗市场不当竞争的歪手段。本来报道所在的医院是在做互联网医疗服务于以病人为中心的大好事,可不小心让对文字意涵未准确把握的记者念歪了经。

医院在利用互联网医疗技术的过程中,不只是作为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的举措,也作为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手段,通过整合上游医疗资源提高疾病诊疗的技术与水平,吸引患者就诊,同时也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分级诊疗,方便患者就近就医与取药,降低患者的就医成本。这也体现了互联网医疗既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又帮助医院提升竞争力的双赢格局。

但现在也有一种不正常的倾向,有些城市大医院利用医联体、医共体和互联网医院,甚至利用医疗公共产品提供者的身份优势,通过互联网医疗进一步垄断医疗资源,不是基于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伦理,而是打起了如何“圈住”患者的歪主意,极力做下游医疗资源的虹吸,谋求对医疗的垄断,形成非良性的医疗市场竞争。譬如实行门诊电子病历后,患者反而不能像以前一样,凭就诊通用的门诊纸质病历到各医院就诊,接诊医生不再能全面了解到患者的既往就诊经历与病情。

互联网医院是伴随着“互联网+”而兴起的一种网络医院,自《关于印发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3个文件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25号)下发后,对于互联网医疗的管理就被提到了议事日程。由于互联网医院、互联网诊疗、远程医疗服务是一个医疗新生态,加上医疗伦理建设本身十分滞后,因而互联网医院和互联网医疗的伦理建设也需要同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就利用互联网医疗而言,从医院伦理管理的角度,当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1.互联网医院就诊终端伦理规范

互联网医院的就诊终端目前不仅仅限于医疗机构,不少的药店和一些健康咨询机构也加入到互联网医院中来,患者在药店和健康咨询机构实现互联网诊疗已经成为常态。来药店购药或到健康咨询机构咨询的有时并非病人,接诊的大夫也是网上的,并不在终端现场。这样的诊疗伦理应该如何规范?一些互联网医院与药店有着利益输送关系,笔者就遇到纸质处方在药店买不了药,一定要在互联网医院设在药店的终端机面前接受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医生的问诊才能买到所需要的药品。在药店买处方药的,有相当一部分是初诊患者,互联网医院的药店可以提供这样的诊疗服务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互联网,伦理,医疗,医院,患者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