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98年,加拿大籍传教士柏贯之在合肥开设西医诊所,柏贯之任院长,诊所称之为柏贯之医院(中国科大附一院前身),这也是合肥地区最早的西医院。1914年,柏贯之医院更名为合肥基督医院。

20世纪30年代,医院已有完善的医疗业务用房及附属用房,拥有床位75张。

1976年,医院(当时称为安徽省人民医院)收治唐山大地震伤员,医护人员正在为伤员提供悉心的生活照护。

1976年收治的唐山地震伤员和灾民乘坐汽车从合肥返乡。

1979年,骨科孔繁锦主任为患者上固定夹板。

1984年,医院神经外科许建平主任团队正在进行X线脑室造影下帕金森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

2000年,血液科孙自敏团队为5岁女孩小袁成功完成脐血移植,这是安徽第一例脐血移植。

2001年,心血管内科严激教授团队在安徽省率先开展了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让重度心衰患者重获新生。

2003年,普外科李建生教授、胡何节教授主刀开展肝移植。

2005年,“立体定向神经导航系统”助推汪业汉、傅先明主任带领的神经外科团队不断突破生命禁区,造福更多病友。

好吃,你就多吃点!2008年7月医院收治汶川地震30名伤员。ICU老党员仇林英来到爱心病区,当起了志愿者,她惦挂一位没有亲人陪伴的一名老伤员,并给老人喂饭。

2008年7月3日,医院欢送第二批康复的汶川地震伤员返乡。

2014年底,医院新建主体大楼投入使用,现医院由总院(院本部)、南区(安徽省脑科医院和安徽省心血管医院)、西区(安徽省肿瘤医院)、感染病院(合肥市传染病医院)和微创医学中心组成,正在建设老年医学康复中心和北城医院。集团总编制床位2200张,开放床位5450张。

2017年12月23日,中国科大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揭牌成立,安徽省立医院成为中国科大附属第一医院。

2018年8月30日,安徽省首个术中3.0 T核磁共振复合手术室在医院南区正式启用。神经外科牛朝诗主任团队为一位颅内巨大肿瘤病友成功实施精准手术。

2019年春节,医院执行院长、普外科刘连新教授主刀开展肝移植。医院现已成为安徽省内唯一、全国仅有的9家具有全部器官移植资质的医疗机构之一,年开展各类移植近500例,年完成器官捐献50余例。

如今,医院成为首批通过认证的“中国心衰中心”,在严激教授带领下,CRT技术处于全国领先行列,连续多年CRT总数全国第一。

2019年,骨科尚希福教授为患者实施关节置换手术。其带领团队独创的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LDAA)微创髋关节置换技术,已治愈数千患者。团队发明的“股骨近端重建技术”被称为髋关节置换的颠覆性技术,给病友带来了福音。

2019年,接受移植后健康生活了20年的小袁,成长为一名白衣天使,回医院探望给了她第二次生命的“孙妈妈”。

智慧手术室:引进钛米智慧手术室物流机器人,实现手术室和无菌库房之间高值耗材、普通耗材、器械等的下单及自动物流配送,构建手术高值耗材JIT管理系统,避免术中因为取药和器械等导致的手术中断,缩短术中等待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