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一次性转化2500万元,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在创新路上奋发图强

2019
09/26

+
分享
评论
高欣玥 / 健康界
A-
A+
多科室协同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形成闭环,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医学创新成果转化专题报道

近十几年来,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始建于1976年,长期致力于建设“患者首选的国际化肿瘤中心”。集医教研之合力,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为社会提供专业和公众健康教育,开展临床和转化医学研究,为减轻当前肿瘤之负担和未来肿瘤之威胁、推动科学之发展而不懈努力。

目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拥有17个基础研究科室、34个临床科室、14个医技科室。经过40余年的努力,共获得专利42项,其中中国专利34项、国际专利8项。如按类型分类,获得发明专利34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3项。现已转化12项,共获得转化资金3906万元。其中寿成超教授主持的“注射用血管生成抑肽”项目单项一次性转化金额2500万元,此为2016年《北京市进一步完善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发布并实施落地后,单项转化金额最高的项目,同时也是在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和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范围内单项转化金额最高的项目。目前转化模式已经较为成熟,可复制。

关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健康界采访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潘凯枫、科研处处长贾淑芹、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寿成超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潘凯枫:多科室协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努力形成转化闭环

2019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出把“成果转化正式纳入三级医院考核指标”,此项改革确实是三级公立医院未来发展的“指挥棒”和风向标。这一改革引导三级医院进一步落实功能定位,在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同时,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能力。同时,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卫健委、北京市医管中心也出台了一系列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强化了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公共服务等方面职能,为科研成果转化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体现了国家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精益社会发展优势广泛惠及民生的决心。

健康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北大肿瘤采访视频(标清)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积极响应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的战略重点,高度重视成果转化方面工作,于2016年制定了适用于自身情况的管理办法,规范了研究所成果转化流程,并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此平台由院长任负责人,科研处、产业处、财务处、审计室等多科室共同组成,形成科技成果转化闭环。从科学家们的技术研发开始,随后进行成果登记、评估、经历转化后,最终获得收益,而收益将再次用于后续的技术成果开发。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无论是在人才培养或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及奖励机制方面,均向医护人员倾斜。参与科技转化的人员奖励比例逐渐提高,通过转让或许可取得的净收入、以及作价投资获得的股份或出资比例,有一大部分用于奖励成果完成人以及对科技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工作人员,激励研究人员作出更多更有效的成绩。未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将积极相应“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国家战略,战略的重点是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养知识产权文化。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科研处处长贾淑芹:积极调动研究人员科研创新活力,发挥科技对医疗事业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随着2014年至2016年北京逐步推行多项促进医学创新转化制度,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紧跟国家脚步,积极配合制度落地,出台了《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办法(试行)》,规范了研究所成果转化流程。《管理办法》中将成果转化的收入70%归转化人所有,15%作为转化团队的科研基金,15%作为所内基金支持后续科研项目。该政策推出后极大地促进和规范了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增大了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激发调动了研究人员的科研和创新活力,发挥科技对医疗事业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在此项政策下,先后通过“一次性转化”方式将“注射用血管生成抑肽”和“抗细胞型朊蛋白单克隆抗体及其在诊断检测试剂盒中的应用”项目完成转化。

随着新的制度调动着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专利的转化形式也层出不穷。寿成超教授主导的“注射用血管生成抑肽”项目成功后,继而出现拟以专利“作价入股”的转化形式。为此,院内立刻组建了“知识产权领导小组”,边向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汇报边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流程。在所/院纪委的监督下,今年发布了院内《科技成果评估处置和利益分配管理办法》,在既往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完善院所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办法。

知识产权制度是国家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激励创新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保障。目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很多研究人员在专利方面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专利保护的专业知识。为解决这个问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计划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加大力度对科研人员进行关于专利保护、政策解读方面的培训。同时将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问题在院内微信公众号、网站进行公布。同时拟建立面向企业的技术服务站点,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寿成超教授:医学创新转化一定要与临床实际需求相结合

项目负责人寿成超教授自1994年回国后,组建由一位项目负责人、一位副研究员、两位技术员以及一至两位研究人员的团队,开始涉足肿瘤血管生成机制研究。他们在国际上较早发现肿瘤细胞除能表达和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外,还同时能表达VEGF受体。肿瘤细胞表达分泌的VEGF可分别通过肿瘤细胞和内皮细胞表达的VEGF受体,直接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血管的生成。这一发现打破了VEGF受体只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的传统医学理论,同时也表明了VEGF在肿瘤生长和转移中的重要性及功能的多样性,该研究被随后的许多国际同行所证实并得到较为广泛的引用。随后,寿成超教授团队通过以VEGF受体为靶点的肽库筛选技术,获得了2个能有效阻断VEGF与其受体结合、进而抑制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的活性多肽。同时还通过对肿瘤病人血清蛋白指纹图谱分析研究,发现可选择性进入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内皮细胞中微丝的组装发生改变,导致其迁移能力、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能力和三维管状结构形成能力的下降,并诱导其凋亡、从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肿瘤血管形成,进而抑制肿瘤生长的内源性多肽。通过多次动物实验,显示出该多肽作为新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具有良好的潜在临床应用前景,这个重要的发现使得整个团队的研究目标转为抗血管生成小肽药物的研发,最终研发出“注射用血管生成抑肽”项目中主要研发成分的多肽FpAT。该项目先后受到国家863计划、十二五重大新药专项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资助,前后历时近十年。目前多肽FpAT已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颁发的1.1类新药临床试验批件,并已成功转让,单项一次性转化金额2500万元。现该项目已完成临床前研究,并通过企业正在组织相关的临床试验。

关于该项目的成果转化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寿教授表示”药物的研发和转化过程其实是很困难的,获得临床试验批件仅仅是整个过程的第一步,随后会进行I~IV期临床研究,而临床研究过程成功率是很低的。“注射用血管生成抑肽”项目在进行转让过程中也因企业经验、资金等问题更换过一次企业。终究团队的努力没有白费,目前这个项目已经开始组织相关的临床试验,并且有关多肽FpAT在抗血管生成治疗中的应用已获得中国和美国的发明专利授权。”

寿成超教授在最后表示“临床医生参与医学创新转化项目,在进行课题内容选择时一定要与临床实际需求相结合。以我既往10余年的科研管理经验发现,临床医生发起的医学创新项目要在结合临床实际需求的基础上,以提高诊疗水平为目的,往往比较容易取得成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奋发图强,单项,转化,科技,血管,肿瘤,专利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