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背景下 医疗机构的收入模式将如何转变

2019
08/13

+
分享
评论
梁亮亮 / 健康界
A-
A+
在健康中国战略大背景下,薪酬制度的指标会更加注重对预防工作以及科研的投入。

编者按:2019年7月15日,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行动”系列文件,全面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医疗机构将作出什么改变?健康界试图从改革中心点的转移、收入模型转变和经济创新等角度,谈医改到健改的统筹设计框架,并力争在具体方案、具体行动上给部分医疗机构提供探索的思路以及适应的工具。

《医疗机构如何匹配健康国家战略》从改革中心点的转移为起点,谈谈医疗机构如何转观念。

本篇为该系列第二篇,将从健康绩效与医疗机构收入模型转变的角度,探讨医疗机构怎么转做法。

《健康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创新之源》为该系列第三篇,将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探讨健康改革如何抓落实。

改革大背景总方向

从2009年开始,国家就启动了医药体制改革的整体工作,应该说破除以药补医是方向性政策,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内的公立医院是落实以药补医政策改革的基本盘。而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进一步深化了医疗机构逐利性向公益性方向转变。这个过程逐渐打破了医疗机构原有的收支模式。公立医院在财政补偿、医疗服务、药品耗材检查政策性加成为主要收入模式下逐渐转化为财政补偿与医疗服务两项收入渠道。

一、钱从哪里来

研究医疗卫生机构的盈利模型必须考虑收入费用的支付来源问题,我国的公立医疗机构基本是医保覆盖单位,政府财政补偿与医保的支出也主要用于基本医疗服务,部分用于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据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公布最新数据,2018年公立医院来自各类医保基金的收入达到12339亿元,占公立医院医疗收入的51.5%。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入医保占比更高。所以医疗卫生机构的盈利模型需要考虑到医保的筹资与支付模型的变化。

在目前主要以病种、床日为标准的收费模式下,公立二三级医院更多倾向于做更多的医疗服务,赚取相应的医保支付额度。而医保作为支付方更多考虑把钱花在刀刃上,以治病救人为首要原则,并兼顾可持续与医保基金稳定,所以全国目前在三级医院广泛推广DRGs分组付费,以及在部分医疗机构的总额预付制度。

在现有的模式下,财政补偿与医疗服务是否能够匹配居民疾病救治需求,保质保量完成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同时实现控制医保费用过快增长,实现基本医疗服务的均衡与可及化目标,凸显公益属性,适应国民经济发展以及人口健康水平,追求更高的健康绩效的变化,将成为考验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和管理变革的重要指标。

二、客观看待公立医院改革格局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医疗,机构,模式,疾病,医保,医院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