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华伟:社会办医的巾帼领跑者

2019
05/21

+
分享
评论
丁新磊 / 健康界
A-
A+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用这句话来形容郭华伟对医疗事业的追求再贴切不过。

2019年,我国改革开放行至第41年,中美医疗集团创办亦达30年。

坚守30年的社会办医激情与探索,让中美医疗集团总裁郭华伟在2019“博鳌·健康界峰会”上荣获“产业创新人物”称号。日前,健康界对郭华伟进行了专访,探秘这位社会办医巾帼领跑人的创新之路。

办医初心:从患者的实际需求出发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用这句话来形容郭华伟对医疗事业的追求再贴切不过。

“我们必须走出河南淇县,走向全中国”。20年前,中美集团董事长陈永的这句话,让24岁的郭华伟等一行人从中原大地北上,来到他们梦里向往已久的北京,开始创办医院。

“那个时候的情况真是两眼一抹黑,没有退路,我在心底告诉自己:干不成这件事,你无颜面对父老乡亲。”郭华伟回忆道,20年前,她从一名医疗从业者转型成为一名医疗创业者。无法继续投身临床一线的遗憾,让她清楚地意识到,必须以一种更广泛的力量投身于治病救人的事业,这是责任,更是使命。

1999年,国家医疗改革尚处初期,鼓励社会办医伊始,京东中美医院蒂落燕郊大地,成为中美医疗集团在北京东燕郊创办的第一家医院。

从一片荒地开始,从最初的几个人到几十个人,再到现在的成百上千人,中美医疗逐步从大专科+小综合,发展到大专科+大综合,成为集教学、医疗、科研为一体的医疗集团,形成目前一家三级综合医院(京东中美医院)+一家三甲专科医院(誉美肾病专科医院)的格局。

历经20年发展,中美医疗集团解决了燕郊地区老百姓远离公立医院覆盖、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同时也满足了当地人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北京协和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郭华伟说,这兑现了那份20年前自己对自己许下的承诺。

“中美医疗集团的发家,离不开父老乡亲们口口相传的口碑认可,这也激励着我们无论何时,都不忘初心,纯粹一些,矢志不渝地去坚守一件美好的事业。”郭华伟坦言,围绕患者的实际需求出发,是中美医疗集团创办医院的初心与核心。这也使得中美医疗集团历经多年风雨,始终能够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

谈及中美医疗集团未来5年的发展规划,郭华伟表示,错位发展是集团的发展方向,医院所有的规划一定是基于患者的需求、社会的需要。时下社会办医竞争激烈,民营医院的版图扩展刻不容缓,但是对于医疗这一救死扶伤、美好而神圣的事业,始终是一个值得百年经营和投入的事业,因此一定不能脱离医疗本质。“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比拼更多的应该集中在疾病、技术方面的攻坚克难与业务拓展升级。”

“心无旁鹜的做好自己,将技术与打造学科、团队、文化融汇在一起,这四股力量会沉淀、留下来。”郭华伟认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软实力方面的建设不能急于一时,未来中美医疗将持续坚守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国际交流五位一体的发展路线,重点打造以微创为引领的重症和肿瘤学科,做好肾病连锁上下游产业的延伸,做好当地老百姓的健康守护者。

家文化:激发医护服务患者的创造力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创办医院也一样。

人才短缺几乎是每家非公立医疗机构都面临的现实问题。在郭华伟看来,与公立医院相比,非公立医院在科研方面存在一种“天然”的弱势。社会办医需要找准自身定位,才能够真正实现“弯道超车”。因此,中美医疗集团一直把人才培养、医学人文作为医院重点发展的内容。

“一家医院的医疗服务没有做好,那一定是没有将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 郭华伟认为,医疗是一个综合体,仅凭个人的一己之力并不能解决所有的医疗问题,如何调动运营团队的力量是医院管理的根本所在。

与有形的医学技术相比,看似无形的人文关怀可以拉近医患间的距离,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因此,中美医疗集团自创建起,就始终注重“家文化”的建设和传承,给予员工家的安全感,员工再把它传递给患者,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郭华伟母亲节慰问女性员工

据郭华伟介绍,中美医疗所倡导的“家文化”首先体现在医护层面,医护人员要带着像照护自己家人一样的同理心去服务每一位患者;其次体现在患者层面,主张医疗服务不仅仅止于医院,还要伴随患者康复出院,回归家庭,进而转为家庭医疗服务。

为了让医护人员充分感受到家的氛围,中美医疗集团开展“一老一小”家庭计划:为员工家里的四位老人免费体检,包括在重大疾病方面设置有专门的绿色通道,比如基因筛查、肿瘤筛查等;为员工的孩子设置成长基金,从孩子读幼儿园起一直到上大学,提供不同比例的奖学金。

在中美医疗集团,许多员工从少男少女,到结婚生子买房等诸多人生大事,一干就是20余年。无论他们日常有多么忙碌,内心都是安宁而踏实的。生日会、节日福利、好声音晚会等各种形式的活动,让他们的生活充满仪式感,丰富而充盈的温暖感在中美医疗集团流淌不息。

中美医疗集团人文交流活动掠影

医院照顾好员工,员工就会照顾好患者。因此,把患者当家人并不是一句空话。郭华伟强调,“家文化”激发了医护人员不断地在不同的场景中优化、体验,为患者提供创意服务。例如,医护人员将中药制剂食源化,把中药材制作成糕点、披萨等现代人更为接受的服用方式,很受患者的认同。在这一过程中,医护人员不断地发挥着创造力、想象力去服务和照护患者,从而也让自身的工作焕发更多的活力,形成正向循环。

同样,郭华伟也是“家文化”践行者。2019年4月,郭华伟参加波士顿马拉松的美国之行,特意安排了整整一周的时间,完完全全地做回了一个妈妈的角色。

“女儿要上大学了。从11岁小小的她出国留学,到18岁成人的她升入大学,7年间多少次陪伴的缺失和成长的缺席,多少次匆匆的相聚和离别,多少次远隔重洋的期盼和挂念,一切都化成了回忆。只是这次,在她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抉择点,我作为妈妈不能再缺席了。”郭华伟说。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面临不同的选择,会有遗憾,但不后悔。”郭华伟认为,父母对于孩子的陪伴,不仅仅是时间和物质,更重要的还有精神上的陪伴和引领。无论在医疗事业方面还是马拉松方面,她都希望女儿看到一个不断挑战和攀登的妈妈,这比时间和物质方面的给予,更为富足。

跑马:换一种方式超越自己

“总担心自己能力和认知有限,每每深更半夜都在思考,害怕限制了大家的发展。”郭华伟说,因为没有接受过传统大型医院的系统培训,她内心中有种天然的责任和使命驱动着自己,并不停地反思自己:“我能给大家带来什么?我能引领什么?我会不会成为组织的障碍和短板?”

当集团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急需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需要在培育人才、医疗技术等硬核问题方面取得突破时,郭华伟曾不断地感受到一种知识的匮乏感。压力产生动力,这种感受同时也让郭华伟迸发出一种由内向外的力量,让她不断地学习、自省、外出 “取经”。

从2017年的11日5开始,每天都坚持跑步的郭华伟,开始正式备战马拉松,并且一发不可收拾。截止到2018年9月19日,她已经完成了十余个全马和一次为期4天的120公里戈壁挑战赛。

“我想通过马拉松跨界创新的方式去挑战、去超越自我。以一个医疗人健康的方式来实现对一个医疗企业的精神引领。”郭华伟说。

一次偶然的机会,郭华伟去外地参加马拉松之余,参观了当地一家优质的医疗机构。当对方了解到她的马拉松之行时,被她身上的坚韧和拼搏精神所感染,双方机构自此建立了深入的合作。受此启发,郭华伟的马拉松版图不断扩张,外出“取经”之路甚至延伸到了海外。

伦敦时间2019年4月28日下午,郭华伟完成了世界马拉松六大满贯赛的最后一站——伦敦站,历经连续8个月作战,终于为她的阶段性跨界挑战画上句号。

对于像郭华伟这样的企业管理者来说,能完成世界马拉松六大满贯赛的挑战,更是一场企业管理与自身管理在时间安排上的考验。郭华伟的处理方式是合二为一:在8个月的备战期间,她还进行了世界各地顶级医疗机构的“取经”之旅。国外领先的精细化管理经验、欧美国家先进的医疗科技及人文关怀等都是她的收获。比如在伦敦站,她参访了英国最大的公立医院——圣乔治大学医学院,学习了他们在骨科、空中接力急救、重症、搭配机器人培训和认证等世界领先的技术。

“跑马拉松是一场修行,可以让自己的思想、灵魂、身体三者同时都在路上。”郭华伟说,每个42.195公里,都是一场虐身体、虐思想、虐心理的过程。但每一次结束奔跑,再回到工作战场后,跨界的超越都让她对工作中的难题无所畏惧,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她享受着每一次奔跑所带来的飞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领跑者,郭华伟,办医,中美医疗集团,马拉松,医院,患者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