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H”今日首发 君实生物后这些新三板生物股也将赴港上市

2018
12/24

+
分享
评论
乔丹 / 健康界
A-
A+
新政开闸之后,新三板市场掀起一股赴港上市热潮。

12月24日,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君实生物)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首家"新三板+H"股上市医药公司。一周前,12月17日,君实生物旗下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商品名:拓益)获批上市,成为首个国产PD-1抗癌药。

虽然拥有首个国产PD-1抗癌药,但在今年港交所新股破发率高达七成的大环境下,净利仍处于亏损状态的君实生物,能否打破破发魔咒引起关注,不过相较19.38港元/股的发售价格,截止下午收盘君实生物股价报23.75港元/股(合人民币约20.9元/股),不仅没有破发,而且大幅上涨22.5%,总市值180.57亿港元。

自今年4月底新三板与香港交易所签署备忘录,规定对新三板公司赴港上市不设前置性审查程序及特别条件以来,新三板市场掀起一股赴港上市热潮,成大生物、泽生科技等纷纷启动赴港上市计划。

研发投入大,募资65%用于研发及产品商业化

君实生物成立于2012年12月,于2015年8月13日挂牌新三板,2018年5月30日开始停牌,停牌前在新三板市场市值为129亿元。

12月21日,君实生物在披露的发售价及配发结果公告显示,公司此次募集资金约65%的款项分配至在研药品研发及商业化。其中约40%或1177.6百万港元的所得款项净额将用于研发及商业化核心产品JS001(特瑞普利单抗),为JS001的临床试验提供资金。约16%或471.04百万港元的所得款项净额将用于其他在研药品。约9%或264.96百万港元的所得款项净额将用于兴建临港生产基地及吴江生产基地。

君实生物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9万元,实现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4.35亿元,当期研发费用为3.49亿元。201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50万元,实现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3.17亿元,当期研发支出金额为2.67亿元。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4万元,实现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35万元,当期,公司的研发投入金额为1.1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君实生物此前表示,与传统肿瘤治疗方法相比,免疫治疗是一种全新抗肿瘤治疗理念,目前国内尚未普及。由于肿瘤患者和医生对单抗药物安全性和疗效还缺乏了解,因此,潜在肿瘤患者和医生可能更倾向于选择传统的标准疗法;其次,由于免疫疗法昂贵的治疗费用,肿瘤患者可能选择放弃免疫疗法而使用传统疗法。因此,药品上市存推广风险。

12月17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告,有条件批准首个国产PD-1单抗--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商品名:拓益)上市。君实生物表示,将继续进行III期临床试验,并将在证明其对中国患者的长期临床裨益后,完成国家药监局的审批要求。12月20日,君实生物收到江苏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具特瑞普利单抗GMP证书,这意味着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可以进行生产。

目前,Opdivo、Keytruda及Libtayo为全球仅有的三种已上市抗PD-1药物,已获批准用于多种肿瘤适应症(与JS001旨在针对的多种肿瘤适应症一样)。其中,Opdivo和Keytruda分别于2018年6月和7月获准在中国销售。

在本土品牌药中,除了君实生物外,信达生物-B(01801)的IBI308、恒瑞医药(600276)的SHR-1210均在2018年4月递交了新药申请,百济神州的BGB-A317已于2018年8月递交新药申请,按照进度来看,信达、恒瑞、百济距离新药上市获批也不远了,君实生物与其他5家企业形成竞争在所难免。

赴港上市有望成为新三板投资退出渠道

今年4月21日,香港交易所和全国股转公司在北京签约合作,迈出企业在新三板、港交所两地挂牌上市的第一步。这意味着,未来新三板挂牌企业赴港上市不用摘牌,就可以在港交所发行股票和上市,同时保留新三板挂牌企业和H股上市企业的"身份",享有两地市场的交易、定价及融资服务。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就内地"新三板+H股"模式表示,新三板有自己的上市规则,只要符合香港的上市规则,企业在新三板上市后再赴港上市也会受到欢迎。他还强调,并不存在任何特别通道,未来会继续与新三板合作及沟通。

在东北证券新三板研究中心总监付立春看来,"新三板+H股"会产生聚集效应,能给这部分优质新三板企业在活跃度、成交量、成交价格等方面带来比较高的溢价。港交所企业将来也可以来股转系统挂牌,对其在内地市场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广证恒生报告显示,目前新三板挂牌医疗保健企业中,涉足创新药研发和产业化的企业约 30 家( 占比约 4%~5%),大部分为研发型企业。 新三板的创新药企业中,大部分是以创新药自主研发为核心业务的研发型企业,如君实生物、泽生科技、诺思兰德等等,且该部分企业大多还未有成熟上市产品,故盈利为零甚至为负,主要通过融资来过渡创新药的前期研发阶段。

新政利好之下,新三板市场掀起一股赴港上市热潮,据中国证券报报道,除君实生物外十多家新三板企业表达赴港上市意愿。

其中,生物医药领域共有4家公司拟赴港上市。成大生物发行H股申请已于11月23日获证监会批复同意;武汉九生堂已公布计划H股上市并已通过股东大会;泽生科技表示拟发行H股,上市后公司将转为境外募集股份并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

同属医药行业的仁会生物则选择了先从新三板摘牌后赴港上市的方式,公司主营产品是重组人胰高血糖素类多肽。公司董事长桑会庆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选择"新三板+H股"还是选择摘牌后搭红筹架构赴港上市,与企业自身情况、成本考虑等都有关系。

泽生科技常务副总经理蒋正刚认为,生物医药初创企业前期研究周期长、资金投入高。如果没有合理的退出渠道,很少有投资机构愿意投资处于研发早期的企业。"新三板+H股"让投资者看到了退出渠道。

尽管新政开闸掀起一股上市热潮,但安信证券表示,赴港上市也是有门槛的,需要相应的规模体量和标准。以生物科技公司为例,港交所对于生物医药公司设定的门槛是15亿港元市值和已通过一期临床测试、即将进入二期临床测试这两大条件,相应程度上规避高风险的公司,也可将急需资金的好公司收入囊中,让投资者共享资本红利。香港市场主要欢迎新产业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如果想赴港上市依然面临资本规模较小、小市值公司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对于新三板公司来说,"打铁还需自身硬"。

(本文综编自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港股挖掘机等公开报道)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君实生物,港上市,三板,港交所,企业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