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生物上市在即 能否打破“破发魔咒”?

2018
10/24

+
分享
评论
乔丹 / 健康界
A-
A+
在今年港交所新股破发率高达七成的大环境下,歌礼生物、百济神州以及华领医药三家来自内地的创新型生物科技药企均未能幸免,股价表现惨淡。明星光环之下的信达生物能否打破“破发”的魔咒?

港交所新政开闸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上市后,先后有歌礼制药、百济神州、华领医药3家生物医药公司登陆港股市场。10月24日,据彭博消息,首个把原创新药授权给跨国制药巨头的本土药企信达生物将在香港IPO中融资4.12亿美元,价格定为13.98港元,并计划于10月31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这是第四家登陆港交所的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

分析人士表示,生物制药公司由于药品研发投入大,周期长,中短期实现盈利难度较大,且新股破发率高达七成以上,前三家上市的生物制药公司均破发,表现惨淡。但公司药品具有垄断潜力,并得到机构投资者支持,且行业发展空间大,因此信达生物此次能否打破“破发魔咒”值得期待。

上市底气足

“信达生物研发团队比较强大,俞总(俞德超)自身是科学家,对生物领域的产品研发理解很透彻。” 成都新医势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成都泉源堂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战略总顾问夏军向健康界表示,“俞总是科学家中的企业家,企业家中的科学家。”

成立不到7年,“明星”创始人加上自主创新“光环”,让信达生物迅速完成5轮融资,合计5.62亿美元。据招股书资料,至今年上半年Pre-IPO轮融资时,信达生物的整体估值已有12.8亿美元。与此同时,俞德超的股份已被稀释至6.31%。

信达生物成立于2011年,致力于开发、生产和销售用于治疗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单克隆抗体新药。先后获得富达、礼来亚洲基金、美国资本集团、君联资本、淡马锡、国投创新等全球多家知名创投基金资本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A轮投资距离信达生物创立公司仅仅两个月就完成了。业内认为这可能是基于其创始人——俞德超博士的个人能量。俞德超从事生物制药创新研究近20年,是国内唯一发明两个“国家一类新药”并促成新药开发上市的中国科学家。这两个药品,一个是世界上第一个上市的抗肿瘤病毒类药物“安柯瑞”(OncorineR);另一个是广为人知的治疗湿性年龄相关黄斑变性的1类生物创新药康柏西普,2014年4月康柏西普(朗沐)正式上市,就拿下上市第一年度销售超亿元的开门红。

与此同时,信达生物的D轮融资领投方为拥有国务院国资委背景的国投创新管理的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这也为信达生物的成长提供了政治背书。

不过,俞德超此前曾表示,这几轮融资与信达生物的发展及产品研发进展密不可分,不同阶段资金投向皆有所侧重。

在产品方面,官网显示,信达生物已建立起一条包括17个新药品种的产品链,覆盖肿瘤、眼底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病等四大疾病领域。其中2个品种入选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10个品种在临床研究,4个产品进入临床Ⅲ期。

目前信达生物最快能上市的产品为信迪单抗注射液。这是我国首个申请上市的国产PD-1单抗,也是继百时美施贵宝Opdivo之后第2个申请中国上市的PD-1/PD-L1药物。信迪单抗注射液代号IBI308,申请适应症为霍奇金淋巴瘤。除此适应症之外,IBI308还在进行非小细胞肺癌、食管癌以及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研究,主要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

信达生物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东方高圣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瞿镕向健康界总结:一是公司创始人俞博士有在中国成功把创新药研发产品推到上市的经验,这个是很多其他同类公司缺乏的;二是公司产品方面,拥有多个有全球专利的产品,包括PD-1、美罗华等生物类似药布局也相对比较靠前,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比如PD-1目前是国内第一家申报上市的;三是股东方面,公司吸引全球多家顶级专业基金的投资,不仅仅是投资金额,未来也会带来国际化的资源和能力。

破发风险犹存 但长期看好

在香港资本市场为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大开绿灯后,赴港IPO募资以支持高昂的研发和运营费用,成为内地药企首选。

开绿灯的不只是香港资本市场,对于投资人无言,生物科技企业同样存在吸引力。道彤投资合伙人邹国文向健康界表示,国内外的宏观环境及创新突破使生物科技处于持续创造价值的有利地位,港股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给投资机构增加了一个退出渠道。“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生物科技的研发成果转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同时大量顶尖海外科学家团队回国,出现了‘科学家红利’。CFDA及FDA的审批大大加速,尤其是对于重大突破及稀缺产品,都有了绿色通道。中国产业链迅速向欧美看齐,CRO、CMO、CSO等产业链日趋成熟。还有一点,不理性的资金热捧和扎堆,以及成功的‘创业故事’,也是催化剂。”

据信达生物招股书显示,公司去年亏损7.16亿元人民币,按年扩大32%。在信达生物的前面,歌礼生物、百济神州以及华领医药已陆续在港上市。然而,在今年港交所新股破发率高达七成的大环境下,这三家来自内地的创新型生物科技药企均未能幸免,股价表现惨淡。

对于未盈利生物公司赴港上市频频破发的原因,邹国文告诉健康界,“首先,受全球资本市场不确定及港股下行的大环境影响,市场普遍较弱;其次,港股是相对成熟的机构投资者,更看重持续的盈利能力,同时跨国药企新药全球上市时间越来越短,国内药企的时间差优势丧失;再次,大量企业扎堆到港股IPO,甚至出现港交所的锣不够用的罕见景象,资金面比较紧张。最后,生物科技企业一级市场投资的泡沫本来就很严重,出现倒挂不足为奇。”

那么,明星光环之下的信达生物此番能否打破“破发”的魔咒?

“按照目前30亿美元的估值看,我觉得是存在一定破发风险的,破发并不一定代表企业本身存在问题,而是目前整体资本环境不太好,包括国内研发方面的标杆企业百济神舟,也已经下跌了30%以上。”瞿镕表示。

夏军则表示,是否破发不好说,但长期来看是具有潜力的。信达生物生物的理念是“开发出老板姓用得起的高质量生物药”。“目前国家推动抗癌药降价方面,陆续推出零关税、医保准入谈判、专项联合采购等系列‘组合拳’。最近一轮国家抗癌药专项谈判的结果显示,17种抗癌药拦腰降价进入医保。这种情况下,信达生物立志做‘用得起的高质量药’,在谈判价格上会有优势。”

与此同时,夏军认为,信达生物顺利登陆港股后,还要看PD-1是否能够最快顺利地拿到批文,生产能力和营销能力也是接下来要长期的观察的。

对于信达生物上市后的挑战,瞿镕总结了三方面:

一是资本层面,上市后的市值是随时都在动态调整和直接体现的,不像一级市场,不交易就没有存在估值下降的风险,而二级市场是赤裸裸的体现出来了,市场不好或者企业本身遇到问题,二级市场会有充分的反应,可能会影响团队的心态;

二是经营层面,投资人对于企业发展有比较高的预期,临床进展情况以及未来产品上市后的销售情况,都会面临比较大的压力。比如目前进展最快的PD-1产品,2018年6月份,原研的两个药已经在国内上市,而且价格也比美国下降了超过50%,未来国内即使获批,定价是否有优势?另外,国内的恒瑞医药、百济神州的同类新药等也都是比较接近的进度,国内竞争也会很激烈,是否有足够的优势应对?公司其他生物类似药也都是热门的研发方向,都会面临类似问题。

三是从股权层面,由于进行了多轮融资,团队的股权稀释比较多,目前俞德超股权稀释后只有10%左右,未来控制权的稳定性也存在潜在风险。

邹国文认为,其实对于未盈利生物公司,上市后都存在企业估值波动的压力,没有营收和利润,不好按照PE/PS等计算,也不好对标;在人才方面,需要熟悉和港股投资者以及和券商顺畅沟通交流的人员,熟悉港股的CFO也非常重要;除此之外,还要面临信息披露及规范运营、已募集资金的使用及再融资的挑战。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信达生物,破发魔咒,上市,港交所,港股,企业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