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启敏院士:这才是医生不让人工智能取代的“秘诀”

2018
10/14

+
分享
评论
杨瑞静 / 健康界
A-
A+
面对人工智能,医生如何做才能不被取代?詹启敏院士告诉你秘诀>>>

“医学人文情怀是永恒的,不能被丢掉。医学与人文融合才能使医学得到发展,时下大热的人工智能永远是辅助的医疗手段,不能替代医生。”

在2018年10月9日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南博鳌医学创新研究院和健康界联合主办的2018中国医院创新发展峰会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建院6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詹启敏进行“医学教育”的主旨发言时如是表示。

詹启敏的发言深刻透彻,现场掌声不断。以下为詹启敏院士的发言内容,编辑略有删减。

医学教育处在最好发展期

今天的医学和健康事业发展应该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这是我国第一次将全民健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中国梦联系起来;2016年8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在北京召开;2016年下半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正式颁布;2017年,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健康中国建设已成为国家发展重要战略。

与此同时,中央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医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这就要求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应该以内涵式发展为主,而不是单纯地在规模上扩大。

高等教育应该有前瞻性,要服务于时代发展。2017年7月,为推动医学教育、医学人才发展,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医学教育改革要遵循规律,服务需求,优化结构,提升质量。这提示我们,医学教育正处在一个很好的发展时代。

在北京大学迎来120周年校庆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高等教育的三项基础工作,即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现代医学有三大发展趋势

过去的医药卫生事业是以疾病诊疗为中心,今天的发展提出一种全方位、全周期的理念。从生命诞生的第一天到临终关怀,从健康、亚健康,到疾病治疗、康复和养老,以健康为中心是指对个体全程全方位全周期的关注,这是大健康的概念。

根据新时代的发展,大卫生、大健康的特点还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关口前移。前移就是重视疾病的预防和早诊早治;

二是重心下移。我们期待在医改成功的那一天,80%的疾病能在基层医疗机构得到诊疗;

三是多视角关注。医学问题应该结合环境、社会、工程、生物等因素综合考虑。

目前来看,现代医学有三大发展趋势:一是现代医学对科技进步的依赖性在增强,二是现代医学更加关注多学科的交叉,三是现代医学更加需要医学人文。

科学理论和技术上的每一次突破都使医学发展上一个台阶。从解放初期的人均寿命36岁到今天的76岁,中国医学的最大贡献是控制了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除了临床的诊疗治疗,科学技术发展改变的还有健康管理模式。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健康,我们不仅要提高诊疗水平,还要加大对健康管理、风险识别、健康干预、慢病管理等力度,这些是现代医学发展中具有时代性和操作性的任务。

医学教育要寻找新的立足点

要解决大健康问题,首先要有一支高质量的、规模合适的医疗队伍,但我们的医药卫生人才培养还面临着很多挑战。

与北京协和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一样,北京大学也在思考教育改革的发展思路,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革,包括课程改革、培养体系改革。从过去简单地以解剖、组培、病理等课程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模式,转变为以系统课程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现在,北京大学医学教育已注重人文科学与生物科学并重。

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学院设置延续了几百年,也一直在寻求新的立足点和结合点。目前学校的医学教育机制以学生高中毕业后进入大学接受八年医学教育为主,我们正在考虑一种新八年培养模式,即利用北京大学综合学科优势,校本部理科、工科、人文社科的优秀生源,在学生接受3—4年本科教育后再转入医学八年制教育。

除了专业知识培养,医学教育还应该同时加强对学生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因为医疗的基本模式是医生和病人之间的沟通。为此,北京大学医学部推动“临床医学+X”模式,促进医教科研协同发展。

医学人文情怀一直被需要

2018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后,我们意识到一个问题:在培养医学人才时,医学教育不仅要赋予他医学知识,还要让他有科学思维习惯和医学人文综合素质。因为,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是脑思维革命的升华,脑思维的升华引起每一次工业革命,科学思维会决定国家的命运和世界的未来。

在医学领域,我们还要处理好“家”和“匠”的关系。目前的成熟专家和未来的年轻专家要想成为临床医学“家”,就要有思想,能够面向现在,思考未来,谋划医学发展。而这个创新思维一定会超出常理。和科学一样,艺术也需要创新思维,科学和艺术会在巅峰时“握手”。医学临床实践、手术和科学实验都讲究美学,艺术创造也体现科学规律,这就是艺术和科学的共性。

医学和人文紧密联系,医学不仅仅是科学,也是仁学和社会学。医学工作者不仅要运用精湛的医疗技术治疗疾病,也要给予患者广泛细致的人文关怀。人工智能永远是辅助医疗手段,不可能完全替代医生,医学与人文融合才能使医学得到发展。

北京大学医学部是北京大学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力量。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发展将依托北京大学综合学科强大优势,通过医工、医理、医学和人文的交叉结合,协同发展。在北京大学发展历史中,第一次将医学部确定为北京大学未来5—10年最具有发展潜力的领域。无论在国家层面、大学教育层面,还是在医疗层面,医学教育都处于最好的发展阶段。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人工智能,詹启敏,秘诀,医学,科学,人文,疾病,医疗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