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心”相悦 心医国际携手心脏联盟赋能医疗
55岁依然帅气直爽,成名20年一直挑战自己。
作为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马长生教授1998年完成了国内首例房颤导管消融术。如今担任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可谓功成名就。
然而,他却对健康界表示,他的梦想才刚刚起步。“在互联网+医疗健康新时代,我要办一所亮晶晶的综合医院。”
这让人想起《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中的一课“视觉化你的目标”。有了图景化的指引,通往梦想的道路便清晰可见。2018年8月8日下午5点,马长生与邰从越握手签约的瞬间,定格了他们所掌舵的心脏联盟和心医国际从此迈出彼此成就梦想的第一步。
在正确的时间,用正确的方式,去做正确的事情,这样的“三合一”并不容易。走到这一步,他们彼此寻找了三年。
马长生与邰从越握手签约,开启“互联网+心脏病学”创新模式落地。
两个追梦人
2015年,在“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全国各地创业热潮此起彼伏。在医疗健康领域,则兴起了一股建设互联网医院的热潮。
时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的马长生也借势成为大潮中的一员。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他作为第一发起人,联合了其他六位顶极心血管病专家,创立了“心脏联盟”,目标是办一所互联网心血管医院,提供质量好但又不贵的服务,颠覆传统的医疗模式。
创始团队极为“豪华”,其余六位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副院长陈绍良、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副主任吴永健、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副主任董建增、阜外医院心力衰竭中心主任张健、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主任聂绍平。
当时,互联网医疗已如星星之火。创始团队的想法是:联合更多专家搞一个自动决策系统,通过网络一联系,便会有很多人来会诊,也会有很多医院找来寻求合作。
然而事与愿违,“专家创业”干了几年,开网站、办APP、开线下诊所,却成就寥寥。马长生说,“我们心态很好,失败了还可以好好当大夫。”
但他也在反思:“我们开始有些闭门造车,所有需求都是想出来的。”团队中的临床专家,已经很多年没去过一趟县医院,而终于去了一趟社区做服务,才发现根本就不行,所有需求都是之前想出来的,并不是社会真正的需求。
马长生坦承,经过前几年的摸索,虽然养一帮人也不挣钱,但“心情很愉快”。因为就跟看病一样,再好的医生也会碰到问题。因此,他更乐意把心脏联盟的这几年定义为“持续探索”。
事实上,心脏联盟最大优势是拥有超过450位的心血管专家资源,如何利用好这一“医疗富矿资源”是马长生持续探索的核心。
2018年2月25日,心脏联盟西南心脏中心在重庆康心医院挂牌,马长生带领着心脏联盟的创始团队专家出席了揭牌仪式,而重庆康心医院也将从此共享心脏联盟大量、优质的顶级专家资源和先进的医疗技术。“现在,心脏联盟的新目标是帮助更多的县医院做好学科建设,帮其打造核心竞争力,提升当地的医疗水平。”马长生说。
在马长生带领心脏联盟在不断试错中前行的同期,邰从越也在引领着心医国际进行横向升级和纵向深度布局。
学医出身的邰从越,曾是辽宁省优秀毕业生,但他却说:“学医,我是个坏学生,我并没有像好学生那样一路沿着专家的路去走。”
同样是基于解决“太多人看病难”的初心,邰从越与大学同学王兴维创办了“心医”,取义“医者仁心”,意图在医疗IT的大势所趋中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创业之路道阻且长,邰从越在这条路上看到了太多难受的场景。
首先是错配问题。小病大医的无序和大病小医的无奈,都是错配。患者就医,苦恼之一是缺少一个精准的就医导航。“病人不是某个疾病的专家,目前没有更多的专业引擎和通道给他,病人能得到的精准的分诊和判断方法,其实是非常少的。”邰从越说,在多数情况下,病人只要有条件,都会选择更好的医疗,而不是适合的医疗。专家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医生看门诊,事先也并不会知道当天来的患者到底是谁,这不是他能选择的。这也是一个错配问题。
还有就是信任问题。做医疗之所以难,每天都会面临着非常多的挑战,就是因为医疗行业跟别的行业不一样,它需要建立强大的信任,而这种信任的养成,并不单纯是医患之间的信任,还有医院和医院之间的信任,专家和医生之间的信任,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信任。这些关系中,都有一个由生到熟的过程,然后才会慢慢地建立起信任,这个过程不是一两天,而是一两年,甚至更久。
这些行业痛点,让邰从越逐渐意识到:单纯的某一个纬度,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只有进行多维度的组合,才能最终给患者提供真正有价值的服务。
从2015年起,心医国际开始尝试从产品阶段向平台阶段升级,目标是构建中国最大的基于实体医疗机构的互联网医疗平台。从产品阶段走向平台阶段的过程中,邰从越领悟到了一句话的真义——独行快,众行远。
由此,心医国际与各级医院、各类医联体、专科龙头进行全面赋能合作,共建学科。与心脏联盟的合作,也是基于这样的逻辑。
三年观望期
三年前的一个夏日,马长生在与王兴维、邰从越交流后,对他们印象深刻,感觉到这是一个真正具有创业精神的团队。
当时,心脏联盟刚刚创立,团队专家信心满满,正全力搭建自己的专家平台。而心医国际也在走着自己的道路,全力拓展医院资源。
“三年前与心医合作的医院,还不到一千家,属于水落地皮湿的状态,医院对我们的信任度和认可度,都需要一个过程。”邰从越表示,与天时和人和相比,当时合作的“地利”条件还不到。
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真正给了互联网医疗一个“名分”。而此时的心医国际,已经构建成全国最大的远程医联体网,覆盖了全国5700多家医院、160多家医联体及20多家专科龙头。
地利已然成熟。在政策的东风下,双方的合作最终确定为合力推广“互联网+心脏病学”的临床实践,面向全国推进心血管病分中心建设,同时有效运用互联网手段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培训等工作。马长生说:“一直以来,心脏联盟都在积极探索先进的互联网与心血管医疗服务相结合的发展路径。心脏联盟与心医国际的合作,可为广大医生提供临床、科研创新服务平台,让优质的医疗资源能够辐射至基层。”
在马长生看来,心医国际打通了互联网医疗的所有环节,包括从临床需求,学科建设,医药服务,到药品供应、商业保险等,这其实就为心脏联盟实现互联网医院的梦想搭建了一条快速通道。而心脏联盟则可以专注于提供心血管的专科服务,办成一个心脏病的专业服务平台,把阜外安贞等大医院优质资源、大专家手里的国家重点项目对接到国内各医院系统,帮助这些医院进行学科建设,尽快提升其看病能力。
"远程医疗的两端就像哑铃一样,是一个协同成长的过程。上端的资源不够,就注定下端也难以壮大。"在邰从越看来,远程医疗必须要有规模,才能释放出真正的价值,而这正是心医国际能持续”赋能医疗“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对于”赋能医疗“,邰从越更喜欢用一个等式来说明:赋能医疗=资源赋能+学科赋能+运营赋能
所谓资源赋能,就是通过平台的搭建,让资源重新分配并合理流动起来。邰从越认为,很多人都有个误区,觉得中国的医疗资源是稀缺的,但其实这是个伪命题。在任何领域和行业,好资源都是稀缺的,关键在于如何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在邰从越看来,真正有价值的服务是让对的患者需求,对应到对的医生中去,而心医要做的,就是去撮合。如何去撮合,靠的是运营。什么是有效的运营,就是要知道不同的医院的痛点是什么,学科的痛点是什么,医生的痛点是什么,然后归类总结出什么样的服务对应什么样的需求。什么样的服务应该收取什么样的合理费用,才既能维持正常运转,又可以有利润,同时还能保证合作各方基本上都满意的。甚至,还有没有更好的医疗需求的满足,这些都是需要通过运营来实现的。
资源和运营,最终一定还是要落实到学科建设上。中国县级以上的医院,都会把科室分得很清楚,所谓术业有专攻。但是,对于最应该解决的问题,却可能束手无策。心医要做的,就是帮他们找到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比如,心医与心脏联盟的合作,目的之一就是把稀缺的心血管病专家资源输送到最需要的基层医院去。
心医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将近30万的门诊会诊量里面,有十个学科占了整个会诊案例量的70%,其中排名最前的是心脑血管(占10%)、儿科等,这说明下端医院在这些学科方面有着强需求,但因为自己搞不定,才需要通过会诊和转诊的方式来解决。正是看到了这样的需求机会,心医才决定重点在这些领域进行帮扶。
心医国际的规模化优势,正是马长生所看重的。“过去三年,我们花了一个团队拼命去联系,到现在才联系到六百多家合作。而心医国际已经有五千多家合作医院,运营经验更丰富,平台技术力量更强。有了这些基础,心脏联盟的专家团队,就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为更多基层医院服务的能力。心医国际加上心脏联盟,一加一确实比二还大。”马长生说。
民间力量是巨大的,也是最有效率的。“心医国际和心脏联盟就是这样的民间力量,我们会通过系统化的手段,让专家们行动起来。”马长生认为,专家的普遍缺点是好高骛远,吹毛求疵,不着地,老是觉得怎么还不见什么效果。鉴于此,他会带领心脏联盟的专家踏踏实实地和心医国际把这个平台搭好,把需求和供给联动起来,满足高端需求。
对于双方的商业分配模式,邰从越表示,会在实现利润的基础上实现对等分配,接下来最重要的是先从小范围的合作开始,从五家医院到五十家,再到五百家,然后扩展到全国更大范围,即先把量做起来。今年最起码会在会诊服务、培训服务上,实现几百万收入。
梦想的力量
2015年以来,国内医生集团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但多数至今尚未形成清晰的盈利模式。以心血管医疗服务领域为例,大家医联、万峰医生集团、哈特瑞姆医生集团和华医心诚医生集团等都在试图探索差异化的发展之路,但由于多数创始人依然在大型公立医院内工作,医学创新转化尚存政策障碍,加之多点执业受到院方不同程度的限制,诸多内外因素导致医生集团蹒跚前行。
心脏联盟也面临着类似的境遇,但马长生依然保持着一份清醒。他说,希望不要靠专家去忽悠厂家,化缘挣钱养活人不是他的追求,而要靠真正的创业来养活人。
“我没那么着急,能做到不赔钱,还能往前做试试,我就觉得很成功,很幸福了。”马长生说,他的梦想在五年前,是建一所互联网心脏病医院,现在则是建一所亮晶晶的综合医院大楼。“将来像协和医院一样,亮晶晶的大楼好几栋,一所综合医院,这是我未来十年的梦想。我也不准备辞职,我不像职业经理人,他们是管理专家,我要真干他们的角色,马上就惨了。所以,我还是要好好当专家,并聚集一帮核心专家,不仅支持心脏病,还要搞呼吸、消化、肿瘤、儿科,一个一个发展,我要办一个互联网人工智能医院,带一个两千张床的几十万平方米的、亮晶晶的大楼群,那是我们医院的旗舰,代表着中国最高的水平。我希望在十年之内,楼可以盖好,基本上开始营业,若干专业已是国内顶级。这就是我的梦想,我会认真去做。”
当一个人描绘他真正的梦想的时候,眼睛里放射出的是亮闪闪的光茫,你无法不为之感染。
受感动的也包括邰从越。
“我愿意帮马老师建成两座大楼。一座是实体的,是马老师心里面那所亮晶晶的综合医院,我们要把它经营起来;还有一座是虚拟的大楼,它更容易更快地建起来。”邰从越说,这座虚拟大楼其实在很多下级医院就存在着,只是他们的硬件条件可以但软实力差很远,或者软硬都不行,而心医国际和心脏联盟所搭建的平台正可以帮到他们。这所虚拟大楼建设的过程,在邰从越看来,就是一个接天连地过程,接天就是对接马老师团队的专家资源,进行学科建设;连地就是心医所对接的基层医院或下级医院比较多,适合落地。在接天连地的过程中,都需要两种技术,一是IT技术,二是临床技术。IT技术是心医的优势,临床技术是专家团队的法宝,这两种技术的结合,是可以不断复制到下级医院的。在这个过程中,心医国际会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为下级医院提供会诊服务、培训服务等。同时,还会从中筛选出一些重点合作的医院和医联体,打造成样板与标杆,从而让更多的医院学习与复制。
除心血管病专家资源外,心医还与长海医院合作(烧创伤治疗和消化道早癌筛查方面),以及与朝阳医院合作(急诊治疗方面),为下级医院提供更多的相关服务。此外,心医还与国药控股成立合资公司,打通医药服务和供应的产业链。这样的布局,也印证了心医国际正进入其发展的第三个阶段——生态阶段。
“心医国际是全科各专业全面发展,将来我的梦想实现的时候,心医国际也是其中重要的一员。我们要一起办成一个民营主导的中国最好的医院,这是民间的力量,这也是中国梦。”马长生说,心医国际与心脏联盟正在搭建的平台,是其梦想开始的第一步。
对于邰从越来说,这次合作也是其创业梦想的一个全新开始。双方携手打造国内首个“互联网+心脏病学”创新模式,面向全国各级医院构建心脏病学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的一体化闭环服务体系建设,对于心医国际及心血管界来说,都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处于上升阶段,目前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40%以上,两个数据均居首位。中国医科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院士曾指出,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医疗风险和高医疗费用的第一大慢性疾病,若不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将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从这一角度讲,运用互联网手段对“第一大慢性疾病”在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方面进行一体化探索与落地,不仅具有学科建设的示范价值,而且社会价值也更为深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