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多学科交叉风潮 超声分子影像与人工智能专委会成立

2018
08/11

+
分享
评论
王方怡 / 健康界
A-
A+
别观望,快跟上!

未央八月,超声影像界迎来盛事一件。

8月10日,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分子影像与人工智能专委会宣布成立。该专委会将以超声分子影像与人工智能为两大抓手,积极推动超声影像领域的医工理多学科交叉与合作,推动早诊早治理念落地与精准诊疗水平提升。

历史底蕴厚重的兰州,见证了极具开拓性与前瞻性的专委会成立仪式。同天,首届分子影像与人工智能学术研讨会顺利举办。

方向:前瞻性与敏感性

“做科学研究,也要具有方向敏感性。”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超声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常务委员黄品同表示,前瞻性的研究方向,代表着一门学科的未来,甚至能够推动整个行业产生革命性进展。

众所周知,人工智能风头正劲,分子影像方兴未艾。二者的飞速发展,不仅推动了超声医学的发展,也提升了超声医师的地位。

“超声医学走到今天,正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之中,人工智能与分子影像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超声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会长何文说,无论在学术研究方面,还是成果转化方面,分子影像与人工智能都具有较好的潜力与前景。

颇为应景的是,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刚刚发布《肿瘤演进与诊疗的分子功能可视化研究重大研究计划2018年度项目指南》,计划在2018年度资助培育项目约20项,重点支持项目约7项。据全力推动该重大研究计划获批的田捷介绍,从今年起,该计划将连续发布8年,既是非常好的科研平台,又可佐证分子影像研究的前景与趋势。

“我们不仅要顺应潮流,还要走在趋势之前。”中国科学院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田捷,特地引用国际影像战略策略研讨会(IS3R)副主席LIuis Donoso的金句——“AI不会替代影像科医生,但会用AI的影像科医生将替代不用AI的影像科医生。”

敏锐嗅到学科发展的重大机遇后,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迅速反应,经总会批准,于2018年8月10日宣布成立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分子影像与人工智能专委会。

专委会得到超声医师及相关交叉学科从业者的热烈欢迎,超100人申请加入。据何文介绍,考虑到各个单位、不同地区的人员组成和分布,经报请中国医师协会批准,最终确定首届79位专委会成员名单。

其中,王志刚、唐杰、王鋐担任顾问;

黄品同、田捷担任主委;

郑海荣、顾宁、郑元义、刘政、赵明昌担任副主委。

交叉:必要性与开拓性

为促成超声分子影像与人工智能专委会的成立,前期经历多方筹备。

按照惯例,中国医师协会要求成员必须具备医师资格。但是,“学科交叉”正是超声分子影像与人工智能专委会强调重点。“只靠临床医生,是不能解决临床痛点问题的。”黄品同说。

在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分会会长及多位委员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医师协会特别批准超声分子影像与人工智能专委会可吸纳无医师资格的多学科交叉人才,以促进超声医学提速发展,迈出开拓性的探索步伐。

“我们已经到了通过医工结合,来提升超声学科实力和精准诊疗水平的阶段。”何文表示,在医学科学和基础科学快速发展的大潮中,只有积极开展多学科交叉合作,才能不被时代落下。

结合自身科研经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超声科主任刘政分享道:“一个人闷头想Idea很难,但通过跨学科的交流,新想法、好项目极易在头脑风暴中被点燃。”

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郑海荣看来,各个领域的学科发展现在都呈现出“汇聚”的态势。亦即,以前各学科的发展如蜂窝煤一样各自围圈,但单一学科已越来越不能胜任复杂的科学攻坚问题。“通过多学科交叉合作,才能更有效地产出成果、知识、技术乃至产品,推动多个领域的大发展。”

呼吁:别观望 快跟上

“最怕的是,有些人还在观望、在犹豫,不跟上前进大潮。”

此前,曾在专访中以“小马和驴”的故事道出人生选择重要性的黄品同,又对健康界讲起一个跑步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每天在自家阳台上锻炼。

一天,他看到马路上一群人朝同一个方向跑过去,心里便打起了小算盘:“这些人要跑到哪里去?我要不要加入?如果加入,万一没什么结果,还不如自己在阳台上舒服;如果不跑,万一前面有大好事,岂不是又太可惜?”

在黄品同看来,当下许多人都处于这种矛盾状态。

他们一方面容易孤芳自赏、固步自封,把自己局限于舒适区内;一方面已经搞不懂前沿进展,与快速变化的社会有所脱节;但另一方面,又生怕付出没有结果,辛苦白费,“这又再度证明这类人缺乏敏感性”。

黄品同强调,“我们希望呼吁更多有志之士,加入超声影像多学科交叉的大潮中。”

通过10余年专注于超声微泡空化的相关研究,黄品同坚信,在超声分子影像与人工智能专委会成员的交叉合作下,一定能产出为整个医疗领域带来颠覆性利好的研究成果。

未来:平台赋能 合作互赢

为将专委会的理念落地,各委员在成立现场展开激烈讨论。

田捷首先建议,要把专委会打造为一个媒介和平台,通过整合临床需求与工科资源,为多学科交叉创造条件,“把事情做实”。

在田捷看来,团结恰是超声医学领域的优良传统。下一步,如何借助专委会的力量,让多学科人才合作互赢、发展共赢,正是努力重点。

解放军总医院超声科名誉主任、解放军超声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唐杰认为,专委会还需具体探讨如何将超声分子影像与人工智能有机结合起来,结合以后做什么等关键问题。“在前瞻性引领之下,专委会要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

实际上,“落地”问题,正是专委会的委员们期待和关注的焦点。

在健康界的随访中,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仪器研究所所长万明习表示:“中国生物医学超声领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际学术前沿,通过跨学科深度交叉,走创新发展的道路,这是正确的发展途径!希望在专委会的带领下,能够针对本领域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取得突破,促进该领域产业和临床技术的快速发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超声诊断科医生冀鸿涛认为:“成立专委会可以让科研探索更加规范化,彼此增加交流机会,拓展思路。如果能够借助专委会的平台,让各个研究机构紧密配合,协作产出属于中国的拳头产品,将是这个组织最大的价值和成功。”

另外,温州医科大学药学系主任赵应征还提出两个具体建议,包括提前确定下一年度专委会的研讨主题,以便在研讨方向上更有针对性;积极探索委员在线交流形式等。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脑认知与智能医学教研室主任何晖光也提出四点建议,包括多做科普工作、广纳年轻人加入、邀请企业界加入、多开展小范围深度讨论会等。

“作为委员,既是光荣,也是义务。”何文表示,专委会将会尽快思考确定具体发展计划,并进一步发展和壮大队伍规模。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风潮,超声,学科,中国医师协会,专委会,影像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