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观察 | 接盘侠现身 企业医院赶乘剥离改革末班车

2018
07/01

+
分享
评论
漆昌乐 / 健康界
A-
A+
进入2018年下半年,企业医院从母体剥离成为唯一选择,接盘侠们陆续浮出水面。

被视为建国以来最大体量的医疗资源放诸市场,企业医院最后一次剥离浪潮催生着烦恼与期待。“带有计划经济特征的企业医院卫生体制已经整体瓦解,国企医院的外在环境已经逐渐消失殆尽。”北京大学医院管理EMBA教授朱恒鑫连用两个“已经”评价企业医院处境。

受国企改革纵深推进的影响,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被强制性推向前台。时至今日,企业医院剥离问题已经不是想不想、敢不敢的问题,而是怎么改、改多快的问题。“不下水永远学不会游泳”,成为国资委相关司局领导出席行业会议时的基本态度。

按照国资委的最后时限要求,剩余2000多家企业医院需要在年底前完成剥离工作。健康界据此估算,在余下不足200天内,平均每天约有10家左右医院“出嫁”。“当然,肯定会有一些难度,但是今年底完成已经无需讨论。”日前,在首届东湖健康论坛间隙,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副局长吴同兴向健康界表示,目前企业医院的剥离工作进度基本符合预期。

不过,从健康界多方接触后的反馈来看,市场各方对本次剥离进度的兴趣显然不及对改革路径浓厚。虽然国资委明确划定四种主要改革方式,但是“分离移交”和“关闭撤销”显然并非优选项。

“随着时间推移,整体划拨、混改将成为主流改制模式,部分中小医院可采取资产拍卖、员工持股等方式。”一直关注、研究企业医院改革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原院长张亮分析称。

末班车

真正打破企业医院“观望”局面的,当属三个月前国资委、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刊发的8号文件。按照相关要求,母体企业从2019年起不得以任何方式向医疗机构提供补贴。“这个政策太狠了。”一位来自鄂尔多斯的企业医院院长向健康界吐苦水。

吴同兴给出的数据显示,企业医院的总门诊量已经突破1亿人次/年,住院总人次约为500万/年,母体(所属)补贴总计100亿元/年。不过,部分企业医院管理者听后“并不买账”。在他们看来,虽然母体企业的财政补贴总盘子很大,但是实际分到每家医院的拨款并不可观,“肯定是效益好的企业优先。”

“我们医院整体经营不错,基本不太依靠企业补贴,但是也在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已经签了协议。”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旗下一家医院院长告诉健康界,现在的形势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从前两轮企业医院改制途径落实情况看,剩下的2000家企业医院应该是发展比较好的医院,也就是选择机会比较多的医院。”中国卫生集团有限公司总院长王景明向健康界分析道。

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企业医院已经先后经历三次大规模改革和改制。在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的大环境下,多数企业医院经历了艰难的岁月,有的消亡、有的二次改制、有的移交地方,有的还在寻求重组改制的路上。

截至目前,时间、目标、方式己经确定,企业医院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顺势而为。不过,说易行难,国企医院改革因涉及问题繁杂,涵盖医院性质选择、政府支持程度、社会资本进入路径、职工安排方式、资产处置类型、改制程度、管理机制等多层次、多方面,过去一年来一直被描述为“攻坚战”“硬骨头”。

为了规范有序推进包括企业医院剥离在内相关工作,国务院和各地国资委“着实花了不少心思”。134号文(即《关于国有企业办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印发后,国资委组织开展多场工作培训和座谈会。

2018年5月底,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委员孟建民和国资委党委委员、总会计师沈莹相隔一日先后主持召开部分中央企业剥离办社会职能工作座谈会,聚焦进展情况、难点问题,措辞严苛,提出“坚定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必胜信心”“倒排时间表”“克服等靠思想和畏难情绪”“千方百计攻克难关”等。

健康界梳理公开资料发现,各地均在积极行动。

从红头文件颁发速度来看,山西省是目前唯一紧随134号文步伐,印发省级文件(即《关于山西省国有企业办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的省份,且二者内容基本一致。

从完成进度情况来看,河南省是全国最早完成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的省份。据新华社2017年11月消息,河南省属国有企业剥离办社会职能的任务已经总体完成,比国务院既定目标提前一年有余。其中,兴办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机构,已通过分类处置措施剥离到位。

从改革行动密集程度来看,陕西省是目前全国舆情指数最高的省份。“陕西是国企大省,全省国有企业办社会涉及845家,国有企业每年承担办社会职能费用接近50亿,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任务量居全国第一。”2017年6月,陕西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时任副省长)姜锋强调,不剥离、不解决,国有企业改革的“裹脚布”就解不开,发展的“大步伐”就迈不开。

接盘侠

“2018年年底,‘企业医院’这一称呼将成为历史。”中国医院协会企业医院分会会长金永成感慨称,企业医院从母体剥离已到了收尾阶段,应在有限的时间里选择最适合医院发展的模式,尽量满足国家层面、企业母体层面及自身层面的不同需求。

实际上,企业医院在“补考”和“赶考”过程中,也基本以重组改制和专业化管理两个选择为主。“政府是否愿意接受取决于三个要素:当地财政能力、医院实力、是否符合区域卫生发展规划。目前并非主流改制模式。”张亮说。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末班车,接盘侠,医院,健康界,企业,医疗,剥离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