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院长 | 都健:践行人本服务 带来规范内分泌诊疗“幸福感”

2018
02/22

+
分享
评论
索思 / 健康界
A-
A+
​都健人本服务的“鸡汤”总能让人喝下去,无论是中国医大四院的员工、患者,还是基层的医生。她的秘诀是什么?

从医33年未与患者发生矛盾的秘诀,对她来说,只有一句话:做一位好医生,专业要精益求精,服务要以人为本。

她就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下称中国医大四院)副院长、内分泌代谢病内科主任都健。她眼中的服务,不只是对院内患者、对科室成员、对医院员工,还有对院外有健康需求的百姓和基层医生等,这是因为在她的心中秉承着一种“亲近人”的理念——时时处处以人为先,对内分泌患者如此,对管理工作也如此。

“漂亮的转身”

都健被同行们竖起大拇指,称她的管理之道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对此,都健总是笑笑,“我是完美主义者,更愿意把看病时的服务理念用在管理中,并且不断学习。”

在成为中国医大四院内分泌代谢学科带头人的3年中,除床位数、服务质量和学术水平等的提升,最让都健开心的还是幸福指数的上扬,“我们因专业的奉献而快乐,百姓因我们的服务而幸福”。当然,这种变化,还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说到发展轨迹,从2004年到2015年,中国医大四院的内分泌科一直在大内科中以医教研齐头并进的态势稳步发展。到了2015年,中国医大四院领导团队在设定医院发展战略规划时注意到,随着社会发展,以肥胖症为发病源头的代谢性疾病发病率逐渐升高,如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而此阶段的代谢手术已被确立是这类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恰逢以院长刘金钢牵头的整个代谢外科团队迁移到中国医大四院,由此,为了医院的发展,建立一个以内外科牵头MDT治疗该类疾病的团队成为发展的关键契机。此时,医院便对内分泌代谢内科迅速提升给与了迫在眉睫的要求——逐渐成熟的内分泌科必须以一个“漂亮的转身”发展壮大出来。

于是,都健作为内分泌学科带头人和副院长来到中国医大四院,从划分病房和增加病床数开始,使内分泌科浓墨重彩起来。

“病床数是服务能力的重要体现。”都健刚接手时,中国医大四院崇山院区内分泌科的病床数只有20张,收治的人群也主要来自沈阳北部地区的糖尿病患者。

为给患者更好的服务,都健将内分泌代谢内科分成了三个各具特色的病房。为形式上和内容上双重体现内外科MDT诊治理念,第一内分泌病房建立在与代谢外科同一楼层上,不仅有利于对MDT讨论,还有利于内外科医生间的会诊以及合作;为了满足所在区域内分泌患者以糖尿病患者为主的情况,第二内分泌病房主要收治糖尿病患者;第三内分泌病房被设立在中国医大四院的和平院区,主要服务沈阳市铁路医保统筹区的特病患者——糖尿病并发症达到一定程度的人群。

“但是三个病房和病种并非完全绝对独立。”都健介绍,在管理上,由于疾病的发展与合并,病房之间也会相互转诊。随着病床数扩大到近百张,内分泌科医生队伍壮大到24名,研究生学历达到95.83%,借助落户于中国医大四院的辽宁省肥胖-代谢病诊治中心的学科平台,团队在学位与职称构成方面皆更上一层楼。随着软硬件的匹配逐渐加强,2015年初,内分泌科确立的五项特色技术——“多学科联合诊治肥胖症”模式、糖尿病双C治疗和3C治疗、骨质疏松症筛查预防治疗一体化管理、医生-护士-糖尿病患者一对一治疗、具备国际资质造口师对糖尿病足护理技术和承担的四个研究方向课题——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不同减重治疗模式对骨代谢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2型糖尿病发病炎症机制及临床对策、肥胖发生机制及干预手段的研究,也陆续得以实现和完善。鉴于节节高升之势,目前,中国医大四院内分泌科已经成为沈阳北部地区内分泌代谢疾病诊治的龙头科室。    

“我们”要紧密

随着中国医大四院内分泌专科在当地影响力的扩大,“近百张的病床数也远远不够了”。都健统计,内分泌科床位的利用率平均达到了110%,“许多患者等待病床的时间要一周左右”。当然,这种情况在中国医大四院其他科室也普遍发生着。

为了解决患者“看病难”的问题,在国家政策和医院规划二合一的考量下,医院领导团队决定展开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的探索—建立医联体。

但反对的声音,也随之出现。用糖尿病举例,作为三级医院,普通糖尿病患者减少后,科室如何生存?二级医院如何承上启下?基层医院能否承接住患者?

这种声音不无道理。“但如果我们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呢?”都健指出,将一支有榜样意识的团队直接派入下级医院,包括护士、药师和辅助科室的技师等,用三甲医院专业氛围的辐射作用,一定会带来整体面貌的改变。

仍以糖尿病为例,作为不可根治的慢性疾病,随着疾病病程的发展,其诊治不仅延续时间长,且具有管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关乎到医护、患者、家庭和社会。都健认为,“内分泌或者糖尿病分级诊疗的落实,不仅不会导致生存问题,或能成为医疗资源合理分配的突破口”。这一思路,成为她促成建立医联体诊治糖尿病模式的定心丸。

与中国医大四院牵手紧密型医联体的是一五七医院,作为二级医院,其下面还有若干社区卫生站。为了保证“紧密”的状态,中国医大四院不仅进行了技术层面的支持,使专家教授下沉,还在管理层面进行了融合和统一,在医联体内整合财务管理、人事管理、设备管理和集中采购药品耗材等。

都健每次提到一五七医院时,都会在前面不自觉的加上“我们”两个字,与她一样的人在中国医大四院不胜枚举,这在整个医院蔚然成风,可见这种融合的状态,“现在我们的工作模式越来越顺畅了。”都健对此表示欣慰。此举不仅深化了医疗卫生改革,更方便了沈阳东北部群众就近就医,实现小病在社区、康复在基层,大病疑难危重病在大医院诊治的目的。

通过各方近三年的共同努力,中国医大四院的就医门诊、医疗服务和管理水平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医院特色门诊逐年丰富,门急诊量稳步增长。“医联体建设作为医院深入推进医改的重要抓手。”都健这样向记者介绍。

“基层,请上来”

对比“手把手”“天天见”的二级医院,在提升沈阳边远基层医生诊疗技能方面,都健等中国医大四院人付出了更多努力,“因为每一步临床诊疗技能的提升都非一日之功,需要长远的规划”。

为了将规划整体有序落实,2017年,在中国基层卫生协会的领导下,辽宁省基层卫生协会糖尿病防治工作委员会成立,“我们主要想覆盖更多地县级以下的县乡镇卫生院,使其管辖范围内的百姓能够做到糖尿病早防早诊早治。”担任第一届糖尿病防治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的都健说。

在落实中,都健依旧力求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不仅让专家走下基层多次、多样的授课,还把基层医生“请上来”,使其到三级医院来感受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的临床诊疗以及服务模式。

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基层医生的知识水平,另一方面还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使其同时拥有了专业的技术和行为规范,并能以其为圆心,给周围的医生和百姓治疗疾病的信任感。

在2016年先期进行的辽宁全省范围内的糖尿病规范化诊治巡讲中,听课人数少则150人,多者逐渐增加到600人。“哪怕基层医生不能一次完全接受新知识,但是只要我们有恒心和耐心,他能记住一点就是一点进步。”都健格外珍惜这“一点进步”,因为这可能就意味着,一名患者用药剂量能更准确,一个家庭减少一点误诊的损失,一名医生受到更多的尊重……

有了学习的氛围,学习途径的便捷性又摆在了都健面前。为了增加基层医生学习途径的多样性,辽宁省基层卫生协会糖尿病防治工作委员会还建立了线上教育平台,邀请各大专家每周定期到平台授课,“线上听课人数最多达到两万人左右”。都健介绍,当基层医生在临床工作中遇到困难时,还可以利用特设的微信群或APP,向上级医院的医生提出问题,或者进行转诊。

当然,对患者健康教育的普及和宣教,中国医大四院也在“以身作则”。在都健的倡导下,中国医大四院内分泌科率先注册了微信公众平台,将最前沿的治疗和防控理念传递给患者,“越是专业的医生,越要用‘亲民’的方式、方法进行健康传播”。每次提及健康传播教育,都健总是感到任重道远。

随着基层整体水平的提高,“请上来”的两层含义——诊疗技能的提升和医生自身学习途径的开拓逐渐实现。在未来,都健希望另一句话也能成为现实,这句话就是“大手拉小手,基层已上来”。

【人物名片】

都健: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大四院副院长,内科教研室主任,内分泌代谢病内科主任。兼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减重及代谢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基层糖尿病防治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学会辽宁省内科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辽宁省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基层卫生协会糖尿病防治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等多家杂志编委。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内分泌,幸福感,人本,中国医大四院,糖尿病,基层,医院,医生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