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浮浮沉沉 互联网医疗图鉴已现

2018
06/15

+
分享
评论
郝兰兰 / 健康界
A-
A+
2018年,“互联网+医疗健康”冷静中前行。服务于B端与C端,利弊几何?盈利模式与平台价值将成为决胜关键。

日前,国家一纸文件出台,互联网医疗走出政策的模糊地带。

很多人记得,互联网医疗从早期的一站式医疗信息平台,到挂号咨询和轻问诊,再到互联网医院和远程诊疗,一路经历大起大落。

昨天如此,明天呢?

追溯

我国较早一批互联网医疗企业,可以追溯到2011年。

随后的2014-2015年,由于政策推动与资本竞逐,互联网医疗跨入爆发期。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2015年,全国共诞生1100多家互联网医疗企业。其中,2014年和2015年新增互联网医疗企业数量均超过150家。

据蛋壳研究院发布的《互联网医疗生存报告》,2014-2015年,互联网医疗企业初涉领域主要是健康保健、寻医诊疗、生物技术、医疗信息化、医药电商等。随着政策调整,资本进入观望期,一批互联网医疗企业销声匿迹。

2015年,互联网医疗何去何从再引热议。原因是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宋树立表示,除了医疗机构提供的远程医疗外,其他涉及医学诊断的工作不允许在互联网上开展,可以做健康方面的咨询。这一声音的出现,使得不少开展在线问诊业务的企业深受冲击。值得一提的是,心医国际等辅助医疗机构之间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的企业,受青睐程度顿时倍增。

时间翻到2016年,互联网医疗突然进入所谓的“寒冬期”。从数量上看,这一年新增互联网医疗企业仅20多家,获得融资的企业更是寥寥无几。公开报道显示,2017年注销的移动医疗公司高达1000家,“幸存者”不足50家。

同年,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在全市范围内限期清理“公立医院医务人员通过商业公司预约挂号、加号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当时,好大夫、健康之路、微医集团(原挂号网)等诸多平台,均涉及挂号和加号服务。政策冲击之下,这些企业的业务受到影响。当时就有企业表示,已经有部分医生停止了与其合作。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不断传出互联网医疗企业裁员或倒闭的消息。

转折出现在2018年4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很多机构终于找到前进的方向。就在该指导意见出台后的一个月,围绕互联网医疗的报道铺天盖地,但鲜见注册新互联网医疗公司的信息。有人分析,曾经经历商业模式变革的互联网医疗,目前表现得越来越理性。

变革

曾经一段时间,以互联网医院为代表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如沐春雨,一批互联网医疗企业投身其中,包括微医集团从网络预约挂号转型到互联网分级诊疗,进而发展互联网医院;从问诊切入的好大夫在线落地银川搭建互联网医院,还成功打通医保。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底,各地已开办52家互联网医院。

互联网医院的兴起,仅仅是互联网医疗产业形态升级的方式之一。

细读《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政策允许的方向已一清二楚:依托实体医疗机构解决医疗发展过程中的痛点。有人预测,多种医疗服务新模式将崛起,如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互联网+药品供应保障服务、互联网+医保结算服务,以及互联网+医学教育、互联网+人工智能服务等。

实际上,目前已有不少互联网医疗企业率先着手这样的布局,心医国际便是其中的代表性企业。

一直紧贴实体医疗机构打造互联网医疗运营服务平台的心医国际,其中一条产品线是支撑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内容涉及HIS系统、PACS系统、移动医疗、医院集成平台等。同时,旨在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几年前他们拓展另一条后来颇受市场青睐的产品线,即借助多级协同服务平台、远程医疗平台、远程教育平台、患者服务平台和业务监管平台等,破解医疗机构的医联体建设和远程医疗之忧。

心医国际只是互联网医疗企业理顺发展模式的代表性企业之一。当下,互联网医疗正逐步从百家争鸣走向有序竞争。以平安好医生、微医集团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得益于持续性的市场投入,将用户量做到平台级的规模。

相比而言,心医国际等互联网医疗企业的发展之路与微医集团不同,他们更多是服务医院,从医院的实体场景中直接获取用户。在心医国际看来,身处医疗这一特殊领地,以用户为大数据基础的传统互联网思维,同样需要作出一些改变。

去路

时至今日,围绕互联网医疗盈利模式的探讨从未中断。到底是由患者买单,还是由医疗机构、医生或保险公司买单,这道选择题一直没有普适答案。

目前,互联网医疗已基本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业务模式。

所谓自上而下,即借助互联网服务C端,主要涉及咨询、问诊等轻量化业务,用户量是其基础。代表企业有好大夫在线、微医集团等。有分析认为,这种模式的用户变现依旧离不开实体机构。可以看到,微医集团正布局互联网医院、线下全科诊所、药店等实体终端,平安好医生也在试水体检中心。这些举措无不是企业在想方设法依托实体机构承接C端流量变现。

另一类业务模式是自下而上。以心医国际、卓健科技等为代表,依托实体医院撬动批量用户。健康界获悉,目前心医国际已支撑国内数百家医院的远程医疗、远程复诊、远程影像、教育培训、手术示教、学科共建等需求。特别是,贵州等地甚至以省为单位使用心医国际的远程医疗系统和延展服务。

至于谁是买单者,业内人士认为,由患者买单是一个误区。

原因在于,线上问诊动辄收费几百元,远高于公立医院挂号费或医事服务费,做大规模比较困难。由于药企、医疗机构、保险机构对互联网医疗存在需求,由其买单的盈利模式相对更被看好。

除了盈利模式,平台价值也成为互联网医疗企业决胜未来的关键。

例如,服务C端的平台依托运营活动获取用户,再通过产品与服务留住用户,短期内容易见效。但个人用户选择自由度比较大,切换平台几乎零成本。因此,这类互联网医疗企业维护用户难免投入巨额成本。而服务B端(医疗机构、药企等)的平台,依托解决方案的综合价值、运营服务能力等优势,将系统部署进医疗机构。这需要资本和时间的双重积累,而一旦与医疗机构合作就很难被替代。

业内流传这样一种说法,相较于服务C端,服务B端就像房地产商盖楼,拿地、建设和运营,固然需要一个过程,但楼宇投入使用后就是一份永久性事业。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互联网,图鉴,医疗,企业,医院,平台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