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融合创造价值 做好智慧医疗赋能者

2018
05/11

+
分享
评论
邰从越、桂克全 / 健康界
A-
A+
到底该怎么给智慧医疗赋能,心医国际联合创始人、CEO邰从越有不一样的思考。

摘自心医国际联合创始人、CEO邰从越在2018健康界峰会的演讲内容

导语: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激活了人们对创造医疗价值的想象。而以实体医院为依托进行互联网远程医疗、推动医联体迅速发展,是现阶段中国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互联网医疗模式一个缩影。

人们常说:知易行难。可我觉得:知比行难。

各家企业有各自的战略布局,所以知和行之间隔着一个太平洋。如何真正落地战略,是我们做企业的人都面临的一道考题。今天的企业生态,已经不是单一业务体系的发展,而是多维式的。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这应该是我们所有人追求的目标。在医疗大健康迎来红利的当下,大家更愿意用重构这个词来谈医疗,这是因为几乎所有服务和创新,最终都是通过重构来赋能的。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给智慧医疗赋能,下面谈谈我的一些观察和思考。

新一轮医改政策再升级

国务院办公厅刚刚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秉承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原则,推动互联网与医疗、公共卫生、药品供应保障等深度融合。

该《意见》提到:推进远程医疗覆盖全国所有医联体和县级医院,推动东部优质医疗资源对接中西部需求;允许医疗机构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等互联网医疗服务;互联网医院的发展是以实体医疗机构为依托,责任的主体还是医疗机构本身……

上述政策提到一点很重要,也是我想说的第一个词:“实体”。我的理解是:互联网医疗也是医疗,它不能离开实体来运转。基于实体的所有互联网医疗都是严肃的,都必须要经过有关部门的监管和严肃的梳理才可以开展。

我要分享的第二个词是“减负”。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要加快推进,“医联体”是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抓手,也是一种制度创新。而把分级诊疗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依靠紧密型的医联体。在整个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政府提出首先要给大医院减负,其次要给医生减负,第三要给患者减负。可以说,这是政府在推进新医改过程中,实行分级诊疗的一项重要内容。

“赋能”是我要分享的第三个词。所谓赋能,就是要抓住机会,抓住所有参与到整个互联网医疗或者与健康改革相关的产业伙伴带来的机会。

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要求:各地要“充分运用新理念、新技术,促进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保障医疗安全”,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等10个方面创新医疗服务,并要求医院建立远程医疗、预约诊疗等5项制度。这一行动计划背后,其实潜藏大把机会。我们应该如何彼此赋能?应该如何共同给客户和用户赋能,这里面其实体现我们对整个产业的理解。

产业变革引领三大发展路径

在我看来,驱动产业变革的,不外乎三个重要动因:

第一是政策的驱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三大部门组建后,新“三医”的格局渐次展现;新近“互联网+医疗健康”政策的出台,鼓励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多基层群众。而分级诊疗的关键是基层首诊,提升基层医生的医疗水平,留住人才将成为未来的重点。

第二是生态的驱动。以实体医院为依托,整合生态资源,将最终形成“医+疗、医+药、医+险”三大生态板块。现在,大家越来越需要抱团取暖,彼此之间都有自己的特长,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基因,都有自己的发展路径,但如果我们只在自己的路上走,肯定是走不远的。所谓“独行快,众行远”,医疗、医药和医保推动了很多政策的出台,这也让我们看到彼此的有更多的合作机会。比如商业保险的推动,就让医疗产业链有了更多的创新与变革。

第三个动因是技术的驱动。医疗行业是新技术最大应用场景之一,从技术普及期的云技术、3D,到技术发展期的大数据、AI,再到技术探索期的Fintech(金融科技),其实不管是什么技术,它只是工具,更多地还是要帮助我们提升效率和增长能力。

上述三大动因,共同驱动了产业变革,也让我们看到了未来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和好机会。

在我看来,医疗信息化产业的未来发展有三个路径:

一是软件平台化。从单一应用到整合集成的远程医疗平台,从客户端软件到基于SaaS的云端服务,从标准化到敏捷响应的微服务,越来越多的跨系统平台,已经遍布在产业。

二是服务智能化,包括智能化的医疗资源匹配、智能化的诊断与决策和智能化的生态应用。

服务有很多种,诊疗是服务,智能诊断也是服务,流程的智能化也是服务。通过技术的发展和运营服务能力的提升,我们可以看到,流程上的优化已经可以做到智能分诊和智能预约,甚至还可做到更多流程智能化。人工智能,无疑是传统人工诊断的最佳辅助形式。

三是业务一体化,包括一体化的方案(技术、学科、资源)和一体化的服务(规划、建设、实施、运营)。今天,不管是医疗集团,还是医疗IT企业,都在做业务一体化,但客户需要的是能提供更具针对性、可以满足更多需求的解决方案,而不再是单纯的产品和服务。

三大赋能路径助力分级诊疗落地

正是基于对产业趋势的洞察,心医国际早就开始一系列探索和布局。

2010年以前,传统模式下的医疗服务所呈现的状态是:资源固化和效率相对低下。从创立之初,心医国际就通过丰富院内信息化产品服务,以提升医院效率和改善患者体验。

到2013年,心医慢慢发现光做院内信息化支持已经不够,还需要去协同院际之间的沟通,通过远程建设及首创的运营服务,形成点对点的医疗业务服务,横向联结医院使优质医疗资源得以释放。

2015年,心医国际提出做医联体协同网络的概念,包括在专科联盟的要求下,形成网状的结构和服务模型,实现医院多点联结和资源利益共享。

今天,心医国际又发现:其实医疗服务不光需要IT的支撑,也不光需要运营的支撑,更需要的是专业能力和资源进来,这就最终促成多维融合价值网络的诞生。

我们认为,开放的平台要升级到一个融合的平台,最终形成一个开放的协同平台。我们希望给客户带来的是服务价值,因此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以服务为宗旨,最终为客户提供一个智慧医院的整体解决方案。

在“智慧医疗”模式如何给协同医疗利益联合体赋能方面,我们总结出一个公式:即智慧医疗=(技术+运营+学科)x (生态+数据)= 医疗赋能。

在这个公式中,IT技术是高速路,形成互联互通。但光有IT技术还不行,运营也很重要,需要合理梳理机制、流程和彼此的利益关系,并进行科学化管理。然而,有了运营就可以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吗?也不是。每一个学科都有它的特点和要求,医院和患者之间,其实是靠学科去连接的。当把这些很重要的部分结合之后,还需要我们的产业伙伴,包括运营商、药企、物流、器械、保险等生态链上的合作伙伴加入进来,基于我们的数据,为智慧医疗的生态构造建立雏形。

受益于和多家医院建立起来的协同平台,心医国际在实践中慢慢地领悟到“技术、运营、学科”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IT技术是路,运营是桥,而学科建设是大厦。技术就像公路那样,起到快速联通各家医院的作用;运营模式则起到消除医疗体系之间的鸿沟,联通各个部门、各级医院;城市需要房子,而学科建设就像是建房子,帮助各家医院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将医院建设得更强。

理清上述关系后,心医国际团队开始给智慧医疗赋能,主要体现为资源赋能、运营赋能和学科赋能。

资源赋能:一站式触达优质医疗资源

以中日友好医院远程医疗数据管理平台为例,这一项目是倚托国家卫建委远程医疗管理与培训中心中日友好医院建立的远程医疗应用和示范机构。作为中日友好医院的合作伙伴,心医国际也是这个平台主要的助力建设运营方。目前,这一平台以远程医疗和专科医联体带动基层学科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已与3000多家省、市、县级医院建立远程诊疗网络,年平均会诊量超过1万例。

资源赋能的另一案例是四大省级远程平台,帮他们实现全省医疗资源高效配置,使优质医疗服务直通基层。从2011年开始,心医国际先后承建青海、河南、贵州、山西四地省级远程医疗平台示范项目并积极参与运营服务工作。这些政府的平台,在制度和标准上有很多严格要求,但同样很重要的一个要求是:政府需要见到成效,而这正是心医团队在这几年里跟客户一起努力,通过我们的运营能力来让政府见到远程平台所发挥的现实效用。

还有一个案例是政府主抓的传染病综合性防控项目。比如,新疆卫生计生委牵头建设传染病远程医联体平台。大家都知道:艾滋病是一种很重要的传染病,在新疆更是如此。因此,如何从国家到新疆再到基层的医院都可以建立艾滋病防治点,让乡镇医生一方面教育好当地患者防治艾滋病,同时还要管理好艾滋病人,这也成为政府面临的一个难题。

为此,我们以新疆六院为核心,辐射下端96家县级传染病医院,网络覆盖至基层医院专科门诊室,让基层医生申请病例更为快速、便捷。而且,我们第一时间搜集当地传染病患者信息,第一时间治疗,有效防止疫情扩散。同时,还对全疆各地艾滋病等疾病防治机构进行医疗指导、医护人员培训、管理督导,增加诊断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最终建立了一个覆盖全疆的四级传染病防治网络体系,实现传染病的“防、控、管、疗”四个方面的全效协同。

在给市级医院赋能方面,医共体内优质医疗资源也需要“纵向到底”。为此,我们摸索出一个“安康模式”(即政府主导、医院实施、第三方服务),从而实现多模态、全方位、一体化服务。具体来说,我们通过政府把政策打通,支持出台医保和新农合配套政策,依托安康市中医医院,建立上接国内知名医院,下联县、镇75家基层医疗单位的“安康市远程医疗平台”。

在多级远程医疗协作网建设方面,我们建立了全国首个“六级医联体”分级诊疗网络,即延川县“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协同远程医疗体系”。这一体系以延川县卫计局及县医疗机构为中心,向上联接中日友好医院等北上广国家级医院,协同陕西省省级医院及延大附院等延安市级医院,向下覆盖延川县13个乡镇卫生院及梁家河村卫生室。在当地,每10万人我们配一个流动的检查车,把与远程医疗相关的诊疗设备和诊疗网络布在车上,从而给很多边远乡村和人口进行覆盖式服务。

目前,共有13台救护车组成的服务乡镇卫生院的流动医院,均部署心医远程医疗移动平台。这些流动医院里的签约医生,跟城市里的签约家庭医生完全是两回事。在这些地区,是车动人不动,这样的模式都是我们的创新。

运营赋能:构建可持续运营模式

在运营赋能方面,心医累计用了四到五年的时间,形成独特的顾问式团队,打造了业内唯一的“医联体建设+可持续运营”服务模式。可基于政府、民营机构、公立机构不同的需求,构架相关的运营体系。

在这个可持续的运营模式其中,第一步是以运营为核心的远程架构设计,覆盖从国家到省到市到县到乡到村六级网络,分层次设计网络架构和运营机制;第二步是基于临床实践的合理化流程,从申请到分诊,到前质控,到匹配专家,到审核,再到发布,从临床出发的流程设计确保资源高效运用;第三步则由心医具备临床经验的专业服务团队,这些全部来自一线的医护人员,能有效将临床经验与远程服务结合,提升运营的效率和质量。

目前,已经有超过80%的客户在医联体项目首期,就会选择心医运营服务包。心医国际2017年全年的运营数据显示,共有180000+远程门诊会诊留住患者,其中有14400人通过心医的平台开通了生命通道,成功地被挽救。作为一家企业,除了可以在商业上创造最大的价值之外,这些数据也是我们可以坚持走下去的更重要的原因,这也是我们整个心医团队的想法。

学科赋能:与学科机构共享资源和收益

经历此前五年的实践积累,心医目前已构建全国最大的远程医联体网络:4500+医院、150+医联体、160+区域龙头、50+国家三甲以及20+专科龙头,形成基于临床业务的海量真实诊疗数据,这些数据未来可应用于万院互联开放平台。

以脑卒中专科医联体为例,正是依托于心医远程平台,才使得全国顶尖学科资源可以高效地服务于基层患者。目前,宣武医院与重庆九院开展学科共建,有效提高了重庆九院脑卒中救治水平,使脑卒中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更有效的救治。据悉,重庆市卫计委领导对该项目建设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同时肯定医院在分级诊疗下对信息化建设的探索和创新。

而北京口腔医院专科医联体,也是借助于心医远程平台,以临床需求为主线,开展基于推动科研的专科电子病历服务 、专科影像服务、专科病例数据挖掘分析管理服务等多项内容。其中以专科电子病历为例,心医平台提供远程会诊、远程教育、便捷转诊、业务管理等功能,通过申请、审核、会诊、转诊、反馈等多样化质控,通过大数据管理进行业务统计分析和质量控制,同时结合口腔专科诊疗特点,进行专科病历数据挖掘分析,服务于临床。截至2018年4月17日的数据显示,北京口腔医院专科医联体已经覆盖全国60家医疗机构,口腔医务人员2337人。

综上所述,心医国际就是这样一家以客户为中心,持续为医患创造价值的公司。为什么我们可以走这么久,而且还在坚持向前,就是因为心医拥有与其他IT公司不同的基因,我们的公司管理层中,80%是毕业于医药院校或曾从事临床工作,40%拥有医生经历,平均从业经验15年。

公司所有产品均为自主研发,公司拥有5 个研发中心,270+人独立研发团队,210+人医联体远程运营服务和质量控制团队,拥有4 项发明专利,6 项申报中专利,110 余项软件著作权和自主知识产权。

有了这些独特的发展基因,心医国际要做三件事情:一是在人才培养上要懂行业;二是要够专业,只有这样才可以跟上时代和行业发展的需求;三是要和很多合作伙伴共生发展。

心医国际的目标是到2020年,构建一个将远程医联体网络、区域公共卫生网络、医疗生态网络进行三网合一智慧医疗平台,然后通过多级远程医疗协作平台,实现资源整合与价值提升,最终打造一个医疗生态网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智慧医疗,多维,融合,医联体,医疗,心医,医院,平台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