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医疗新生态 行业巨头们各有逻辑 | 博鳌·健康界峰会
在社会资本不断涌入医疗领域的当下,价值投资正为更多人所关注。
医疗市场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社会资本闻风而至,通过资本运作,掀起社会办医院、互联网医疗投资的“腥风血雨”,大浪淘沙之下,诸如杏仁集团、美年大健康等行业龙头崛起为峰,正在引领医疗行业新一轮的变革。
成功缘于对产业、行业的深刻洞察,并找准了资本与医疗的最佳结合点。在他们看来,随着国家政策利好不断、我国人口结构改变、消费不断升级、医疗技术赋能等等,都为社会资本在医疗领域提供了更广阔的疆场。
民营医疗黄金十年正在到来
医疗健康产业迎来最佳投资时期。
4月26日,在2018博鳌·健康界峰会“投融资专场”上,约印医疗基金CEO郑玉芬说,这得益于中国医疗产业持续高速增长。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间,中国人均医疗支出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平均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不过,截至2016年,中国卫生支出占GDP比重仅为6.22%,远低于发达国家。“毫无疑问,未来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国家密集出台系列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的政策,为新医改带来了新机会——医疗结构性改变、政策红利以及技术进步。诸如,我国大力推进分级治疗,三甲公立医院在规模上无限制扩展、在业务上大包大揽成为历史,在服务型科室等业务领域,腾出了巨大空间。
“所以,民营医院通过新医改,在未来五到十年有一个繁荣的机会。” 郑玉芬说。
约印医疗基金CEO 郑玉芬
当然,找准医疗产业的切入点至关重要。她谈到,整个医疗健康服务业是医疗健康产业的核心,作为资本,“要么抢医院,要么抢医生。”
事实上,这也是约印医疗基金的投资逻辑。在过去两年半的时间里,郑玉芬团队合计斥资6亿元,对22家相关赛道机构进行投资。
“希望能够打造一个生态圈。”郑玉芬说。切入的时间点十分考究,她看到医生多点执业正在推广开来,一些医生蠢蠢欲动,有的甚至下海加入医生集团。“看到这一趋势,约印自2016年起开始投医疗服务领域、布局医院。”
对于融资方而言,资本涌入的效益也显而易见,这是医疗健康服务业发展新动力以及新趋势。“当一家医院想成为行业龙头,做大规模时,资本的力量不可忽视,需要在合适的时点引入资本。”郑玉芬说。
当然,在整个医疗行业扩容和整合过程中,也会有医生集团的兴起以及各种市场化的医生资源需要对接资本。
并购不是简单的资本整合
医疗产业投资前景广阔,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唾手可得的奶酪。
美年大健康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俞熔谈到,医疗市场的格局在不断变化,给投融资带来了不确定性。“市场已由金融资本主导转为产业资本主导,单一领域龙头转向生态平台掌控,平台级企业和行业龙头获得更多溢价,资源主导或技术驱动正成为竞争力的保障。”
美年大健康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俞熔
与郑玉芬观点相同,俞熔认为,从资产市场的角度来看,医疗服务潜力可谓巨大,“十分看好专科龙头医疗机构的前景”。当然,在政策倾斜之下,国产器械如高值影像也被寄予厚望。对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他认为可以进行“单点突破”。此外,创新药加精准医疗也将是一个重要领域。
“医疗健康产业存在哪些具体的投资机会?”
俞熔认为,专科连锁、基层刚需、个体预防、数据智能、医生平台、中医药整合等六个领域是社会资本投资的主要方向。
对于当下如火如荼的医疗机构并购,俞熔说,“医疗机构的并购不是简单的资本整合。它更多的是协同、时机的把握,团队的融合,还有工具的恰当运用,最重要是双方具备共同的价值观和个性。”
估值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在医疗健康领域成为资本追逐热点的当下,如何进行医疗资产证券化似乎更受关注。
中金公司投行部董事总经理李响表示,要结合医疗机构内部情况,选择资产证券化路径。诸如处于爬坡阶段的医院可考虑上市公司收购或私募融资;初创期医院可选择私募;规模较大且成熟的医疗机构可首选香港上市。
同时,审批难度、整体时间、融资规模、财富效应、再融资渠道等也是选择资产证券化路径时需要考虑的外部因素。
在证券化过程中,达成较好的估值对于医疗机构下一步发展至关重要。
“定价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 李响说。
中金公司投行部董事总经理 李响
在李响看来,医院估值需要综合考虑医院市盈率、市销率、市梦率,市盈率是根本,市销率是拿未来几年推现在,市梦率是坚持梦想推现在。“估值的原则在于权衡收益和风险。”
为了获得较高的估值,可以以定量做基础、定性做决策。简单而言,以完好价值和完好成本进行可比公司的验证。当然,一切终归要回归价值本质,因为长期来看,信息不对称会消除。
医生将成社会办医主角
社会资本大胆涌入医疗领域,关键在于当前的公立医院改革正在破冰,尤其是作为医疗核心主体的“人才”正逐渐走出体制。
杏仁医生创始人马丁说,当前社会办医机构发展的机会在于,公立医疗重新定位为全民医疗,多点执业正在成为市场化医疗发展的必然需求,“以前是口号,现在是行动。”
“中国医生正在完成从无奈到平等的角色转变。”马丁研判,医生将从给医院打工,逐渐转化到与医院平等合作的关系。未来5年内,中国少数医生彻底自由执业或留在体制内,大部分医生将会选择多点执业。
他甚至预计,多点执业将在5年内成为75%中国医生执业方式的主流。
杏仁医生创始人 马丁
据悉,作为国内首个为医生及医生集团提供完整医疗全链条服务的平台,杏仁医生不仅提供诊前咨询、预约、诊前管理等服务,还在门诊提供就诊、检验检查、处方以及治疗、手术等服务,同时提供随访管理、患者教育服务等。
在马丁看来,以成为“中国医生最优质的职业伙伴”为切入点,进行资本和市场的运作,能够实现共赢,惠及众人。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