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前瞻 | 政协委员霍勇说透医生集团

2018
02/10

+
分享
评论
张红亮 / 健康界
A-
A+
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是我国早已明确的医改目标,然而前行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各方博弈让进入“深水区”的医改步履艰辛。

2月6日,在医药卫生领域政协委员和专家举办“落实分级诊疗与多点执业”专题研讨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霍勇提到,建立医生集团或许可以帮助分级诊疗切实落地。

分级诊疗 目标明确

2015年9月,国务院颁布推进分级诊疗指导意见,明确到2020年,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到2030年,全面建立成熟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

不难看出,分级诊疗体系的建设与我国医疗体制的完善密不可分,“强基层”则被视为保障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牛鼻子”。在这方面,政府做了诸多如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工作、创建健康促进县(区)、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县级医院等举措,以此持续推进县域医院的发展。但不可否认,多数基层医疗机构仍存在管理能力不足、学科带头人稀缺、专业技术人员学历偏低、人才引进困难等问题。

数据统计,中国卫生总费用逐年增加,2016年达 46344.9亿元,较2011年增加了近一倍。但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千人口床位数、医生数、护士数仍有较大差距。占比11%的三级医院服务了53%的患者。

多点执业 人才下沉 

让医疗人才流动起来,才能切实解决患者“看病难”的问题。2017年《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将医师执业地点由过去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修改为“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所在地的省级或者县级行政区划”实现“一次注册、区域有效”,这标志着“多点执业”得到认可。“从固定执业模式向多点执业模式去转变,无疑需要一个过程。”霍勇说,从政策视角来看,多点执业可促进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推进薪酬制度改革的进程;同时,多点执业能盘活有限的医疗资源、推进医生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促进医生塑造个人品牌,使医生更注重自我能力的提升。

霍勇认为,多点执业是对医师业务能力的认可,可以激发医师钻研业务的动力,有利于出名医;多点执业还会推进医师薪酬的提高,形成对医师工作价值认可的社会化,有利于促进医师薪酬的市场化;同时,多点执业有利于促进各医院的竞争与比较,客观上推动公立医院改善工作环境,促进医院发展;适当提高薪酬后,医院能吸引更多优秀医师,长远来看有利于提高医师队伍整体素质。

然而,多点执业开放后并未出现医生大规模流动,2014年,北京仅有3000多名医生申请多点执业,占执业医师总数不足5%。很显然,“叫好不叫座”的新政策并没有极大地激发医生们多点执业的热情,这源于一方面公立医院不愿放弃医生这个最核心的竞争力,同时,大多数医生也对“铁饭碗”和晋升空间有所眷恋。

医生集团 前路漫漫

2016年10月25日,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值得关注的是,纲要明确指出“创新医务人员使用、流动与服务提供模式,积极探索医师自由执业、医师个体与医疗机构签约服务或组建医生集团。”这是“自由执业”第一次写进“国字号”的文件,也是“医生集团”第一次写进“国字号”的文件。

医生集团是否能成为促进医生多点执业,并推动我们国家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方式之一?

医生集团把大医院的优质人力资源通过医生组织和医生整合的形式与市场进行对接,并可以对基层进行有效帮扶。霍勇发现,医生集团像极了20年前律师从公检法走出来,走向社会的模式。“虽然到今天还有律师个体执业,但大部分都组成律师事务所,这种律师事务所带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形式——抱团取暖,某种程度上能够让大家更好地执业。”霍勇说。

组成医生集团的医生在专业上互补可以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同时减少浪费、医疗费用更可控。此外,医生企业化管理便于诊疗行为管理和集团化发展,良好的诊疗服务口碑能吸引更多的患者就医。

霍勇谈到,由于团体执业,医生集团中医生数量多,病源基础大,相对来说承受财务风险的能力较强。由于医生集团中有辅助人员帮助医生处理其他事宜,这也让集团内的医生可以放开手脚,做好医生的本职工作。

他山之石——医生集团的美国模式

事实上,医生集团的概念起源于美国。在美国,医生集团占据执业主体。统计显示,在全美范围内,大约有十几万个医生集团,独立于传统的个人职业模式和医院雇员模式之外。

美国的医生集团有两种形式:

1、“医生-医院”模式:美国的医生集团作为独立主体,与医院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目的在于催生高效率、高质量服务,同时降低医疗成本。具体合作模式有医生集团和医院签约共同管理医疗服务、医生集团根据需求租赁医院的服务或设施、医生集团和医院共同投资建立企业、医院完全雇佣医生集团的医生团队。

2、“医生-保险”模式:客户通过购买不同等级的保险从而享受与保险等级对应的医疗保健服务,预付保费用于支付医院、医生开支,医生对会员进行健康管理,使其不生病或少生病,降低医疗成本,节约大量医药支出费用用于医生的收益分配。这三层关系中,保险公司签约医院、医生集团付费,集团内的医生在签约医院执业,为保险会员提供服务,核心在于通过调整服务模式从而更好的控制成本。

从中国的具体情况来看,医生集团带动多点执业的落实还面临诸多问题,如:医生集团性质无清晰定位,既不具备医疗机构的疾病诊断执业功能,也不能担任集团医生的执业注册主体;医生集团与合作医院特别是公立医院存在财务通路的问题;政策虽允许跨省执业,但备案手续仍相对繁琐;医生的主要执业机构(所属单位)通过制度规定等方式为多点执业的落实设阻。

霍勇表示,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自己将对医生集团的建设提一些建议,如:建立医生集团的执业标准、明确医生集团的定位问题、加强对医生集团的监管、制定政策促进发展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霍勇,政协,集团,医生集团,医院,执业,医师,医疗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