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院长 | 殷光中:人文情怀与大爱精神的践行者

2017
03/16

+
分享
评论
沈媛巧 / 健康界
A-
A+
“今后国外的精神专科医院来国内学习经验,国内的则来我们医院取经。”对于广济医院的未来,殷光中一直很笃定。

11月22日上午9点,头天傍晚的一场冬雨让苏州的天看起来异常的蓝。

相城区广前路11号、大庄里路14号的一片蓝白相间的建筑群里,一群儿童、少年正在听歌、玩游戏、感官体验……如果不问相关工作人员,你一定不会想到他们是一群患者,也不会联想到这是一家心理卫生中心。

这片建筑群就是今年8月从原老院区正式搬迁的苏州大学附属广济医院(下称

广济医院)。而这些病人,是来此治疗的各种心理疾病患者。

当前,社会对精神、心理患者普遍带有歧视色彩,作为苏州地区精神和心理健康服务的航母,除了肩负起治病救人的职责之外,广济医院更远的目光在于打破传统精神疾病隔离封闭的治疗模式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刻板印象,在给患者带去更多温度的同时,为行业提供可借鉴参考的范本。

这是殷光中一直思考的,也是广济医院正在做的。

“我们医院是按照度假村式来设计的,是开放型的。”一见面,广济医院院长殷光中就不停地向健康界介绍医院的种种。在他心里,将广济医院这艘心理诊疗航母打造得开放、人文、有温度,既符合患者需求,又是当前精神类专科医院的发展方向。

“如果不看楼上面挂着的医院Logo,你能看出这是一家心理卫生中心?”殷光中打趣到,“你肯定看不出来,你肯定会觉得它像酒店、度假村。”

度假村型医院,是殷光中给医院下的新定位。

“度假”医院 人为本

一系列突破与引领性示范,在该定位下徐徐拉开。

自新院区投入建设伊始,殷光中就带领广济医院对打造不拘于一格,突破传统模式束缚的心理卫生中心倾注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和精力。

目前对于精神卫生建设,全世界都在提倡以患者为中心、基于社区的一体化医疗服务。然而我国该领域的局面却一度尴尬:大部分患者隔离在专科医院,远离正常社会。而且很多病人长期滞留专科医院,造成医疗资源浪费。

这之中很多病人被家属“遗弃”在专科医院,明明已经可以回到正常社会的病人因为无人监护无法离开并不适合他的精神专科医院。久而久之,无法再次融入社会,且占据着医院资源。

殷光中告诉健康界,精神障碍患者多牵扯到一些官司,很多时候无行事能力,且有可能对周围的人造成伤害。“很多精神障碍患者被家人看成是负担,经常被人遗弃,因此医院对其关怀至关重要,特别是医院环境,对患者康复有着直接的影响。”

这也是广济医院在硬件设施上下血本的原因所在。从2012年3月新院建设启动到2017年8月,广济医院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投入超过10亿元,按照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进行规划建设。设置总床位数1500张,一期投用1200张。

毫不夸张的说,对于精神类专科医院来说,要想突破传统封闭收容式的治疗模式,第一步就是要改变医院隔离、封闭的现状,向社会性治疗康复转变。

设计之初,殷光中就考虑到了这一点,并将人文关怀和人性化元素注入新院。

整体上,医院分为4座大楼,最前方为门诊大楼,紧跟后门诊大楼后面为心理楼、精神楼、老年楼,门诊大楼和其他3均有通道相连,方便患者和员工出入。

在门诊通道上,医院采用双通道形式,南门为门诊通道,正常患者由此进入医院进行诊治;西门为心理中心门诊入口和急诊入口,主要负责一些心理相关疾病以及紧急患者司法鉴定工作,挂着苏州市心理卫生中心牌子。

除专业设施之外,广济医院还开设了室内篮球场、活动室、咖啡厅、户外休息区、儿童游乐区、健身房……

在细心、温暖的建筑设计中,广济医院的人文关怀渐渐四溢。

“心理”高地 防为先

开设心理科,建设心理大楼,熟知行业的人士知道,这是一个开创性的探索。

这与心理科当前的地位不无关系。据了解,在上世纪50年代,心理治疗是精神科几乎唯一的治疗技术,但随着精神药物的发展,心理治疗在精神障碍治疗中基本上处于“被遗忘”状态,心理科在我国精神卫生版图中也逐渐被边缘化。

事情在今年有了转机。1月,国家卫计委联合22部门发布《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从顶层设计上为心理卫生建设提供了思路指导。“政府关注的力度在增强,这几年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进步。”殷光中坦言,但这还远远不够,需要专业医疗机构及时进行筛查和防治。

在政府资金支持和国家政策双重灌溉下,广济医院心理科茁壮成长,既建设了专属的心理住院楼,还开设了专属的心理门诊入口。殷光中说,为给一些不愿前往医院治疗的患者提供方便,医院还专门建设了心理云平台,患者可以直接在线上问诊。

更贴心的是,医院还专门设置24小时热线,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都会有医务人员守在热线旁,为大家提供心理帮助。

“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终是殊途同归。”在殷光中看来,有的时候严重的精神障碍吃药不管用,需要心理治疗辅助才能更好地接受精神科医生更好地治疗。“在心理问题未彻底变成精神疾病时,就将它遏制住,这对公众来说也是一种关爱、关怀。”

在殷光中眼里,心理治疗和专业精神科治疗是相辅相成的,作为精神疾病防控的前端端口,心理治疗能有效遏制精神类疾病的发生。作为一家专业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没有心理科那是不完整的。

事实证明殷光中是对的。据介绍,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文化日益复杂迭代,精神心理疾病发生发展的趋势也不同以往。重性精神障碍在人群中的存在比率相对恒定,心理障碍谱系不断扩展,公众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状况的意识不断提高。

随之,相关心理服务范围也应声扩大。

为此,在新院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广济医院除了“扩容”,更强调细化专业技能、深化服务内涵。

医院相继开设心理咨询与治疗、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睡眠障碍、记忆障碍门诊等多个针对不同人群、不同问题、不同诊疗特点的专业门诊科目。打破“几粒安眠药、住院关一关”便可以“包打天下”的旧有精神科诊疗模式,迈进以人为本、心身统合、专业细分、协调合作的新时代精神医学及心理学服务整合体系之中。

除了在医院提供服务外,广济医院还协助建成苏州市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和工作组,为全市紧急事件提供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通过标准化的自杀、抑郁评估及筛查系统,及时发现心理障碍人群;为高危个体提供后续随访心理治疗服务……

2017年,随着新院的启动,苏州心理卫生中心、精神卫生中心也随之落地广济医院。“尽管新院启动后才标牌,但早在两年前,政府就已经给我们定好了编办、名称。”

医患结合 医为根

不过,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尽管精神卫生类医疗机构在努力地为公众提供更好的精神和心理健康诊疗、关爱服务,但整个社会对这一部分人群的偏见仍是个顽疾。

以老年精神疾病为例,患者患有认知功能障碍,在大陆地区被称为老年痴呆,而同一种病,在台湾被称为失智;身体残缺被称为残疾人,在台湾则称为失能。

“从整个精神、心理类疾病的译名起,社会就存在对患者的偏见和歧视。”殷光中的坚持是,“公众需要将对精神疾病的认知与对人的认知区分开来,对精神病患者做到人性化。”

这一坚持被广济医院奉为行动指南。

作为苏州市唯一一家精神病专科医院,同时又是苏州市精神卫生中心和心理卫生中心,自新院区启用后,殷光中就一直在琢磨“如何加快医院学科建设,使医院软实力尽快跟上硬件条件的发展步伐。”在他看来,只有提高学科实力,治愈精神患者的疾苦,才是对该群体的最大关爱。

让殷光中烦恼的是,近几年,我国精神学科发展遇到了诸多困难。

随着整个医学发展的推进,各专科发展都呈现出同一个趋势:专科细分化。精神专科由于其特殊性,发展一直缓慢。殷光中笑称,与其他学科相比,犹如“被遗忘的学科”。

与内科相比,两者都是一个大学科的概念,但内科已经细分至两级,甚至三级专科程度,而精神科依然停留在一个大的学科层面。

“此次借助新院区的启用,我们把学科分成了精神科、心理科、老年科。”正好对应医院除门诊大楼以外的三座大楼:精神楼、心理楼、老年楼。

在此基础上,医院还根据年龄、服务对象、疾病特点进行细分。如心理科下面分为临床心理科、儿少心理科、睡眠科等,忧郁,焦虑等心理疾病划分为情绪障碍,统称为情绪障碍科。

业内人士深知,现阶段精神卫生中心的作用除了对病情的监控与稳定外,最重要的是强调治愈与康复,让患者能重归正常,融入生活。

因此,强调康复在新院启用之前就成了殷光中心中的念头,并为此从硬件、软件上提供了支持。

在硬件上,医院投资建设包括儿童康复区、职业康复区、功能康复区、老年康复区、日间康复区以及园艺治疗区在内的康复科区域。

值得一提的是,职业康复区设有形体活动室、烘焙室、定点超市、陶艺室、美术治疗室等不同的职业康复治疗室。依据患者的兴趣采取针对性的康复措施,激发患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全面康复从而不断提高患者的功能,使患者早日重返家庭回归社会。

除此之外,医院还针对精神科患者建设了苏州最大的农疗基地,患者可在里面种植蔬菜、水果、花卉、动物。

在软件上,医院大力引进人才,为康复科配备上副主任医师级别的康复治疗师、音乐治疗师、美术治疗师、作业治疗师等。

至此,从硬件与软件结合两方面入手,广济医院打造出一个精神心理康复的样板。

新瓶装新酒

与综合性医院不同的是,精神病专科医院既是医疗机构,同时也是公益性机构。

这意味着,除了负责前来问诊的患者外,广济医院还要承担一些社会上被遗弃的精神病患者。“这些患者如果留在社会上,可能会对公共安全造成影响。”

殷光中意识到,精神病防治工作不能单纯地依靠治疗手段,仅局限于院内了。

反复梳理下,他决定从精神类疾病的初始阶段——健康、亚健康出发,将精神类疾病的筛查、防治范围拉大。以心理中心为例,该中心简称为“心理中心”,实际全称为“心理调试减压治疗中心”。治疗,针对已经发生心理疾病的患者,提供专业心理治疗;减压,专门针对亚健康群体,进行减压、舒缓;调试,针对健康人群,对其生活方式等进行调试、缓解生活压力。

减压、调试、治疗分别对应健康、亚健康、患病人群。殷光中说,新的瓶子不能装老酒,要换新的酒、新的内容,“精神、心理学科的服务理念、内容都要改善。”

尽管搬迁至新院区仅仅3个多月,但他感觉到医院的服务理念已经有所改变。“把人文关怀体现到服务上,这需要一个过程。”庆幸的是,医院正在大步向前迈。

2017年,基于在学科、医疗服务等领域的一系列突破,广济医院在2016年度复旦医院排行榜中,位列华东地区地市级精神专科医院第一名。

厚积薄发纳人才

不过,一直从事医院管理,殷光中深知精神学科的特殊性和社会对其的偏见,以及此带来的人才问题对广济医院的影响比想象中的只大不小。地理位置、科研平台、学科基础、资金……都影响着医院人才梯队的进一步建设。

在他看来,要想把广济医院重新拉回原来的国内精神专科医院第一梯队,必须要在人才上下功夫。从北上广一线城市,到各省会城市,是精神病专科人才的聚集地区。要想将人才引入位于地市级的广济医院,光靠钱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殷光中介绍,在市场上,一个高端的精神科医生薪资就达到每年100万。“想引进高端人才,医院必须搭建配套的平台,为其科研提供必要的基础。”

尽管花费不菲,但殷光中仍觉得物有所值。

今年8月,广济医院同时也是苏州精神卫生史上的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已成功立项。该项目的牵头人就是近几年医院引进的博士之一的惠李。为支持该项目,医院建立生物精神医学研究中心,引进三位博士,前后共投入3000多万。

目前,医院已拥有三大临床科研中心,分别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生物精神医学研究中心、脑功能影像中心、脑电中心,总投入超5000万。

在殷光中的规划中,将通过以上课题研究来进一步提升医院的学术平台,“这不光是为了临床、科研,也是为了科教在做大量的工作。”

一边操心着人才,一边惦记着科研,但殷光中并未忘记患者。“精神、心理存在问题的患者,虽然心理上存在着些许缺陷,但也是有尊严的,最终要让他们走向社会、融入社会。”

未来,在医院现有咖啡馆、休闲区、健身房等娱乐场所的基础上,殷光中还打算在院区开美容店,在康复区开设家居室场所,患者可在医院体验超市收银、咖啡馆烘焙等活动,找回在社会生活的感觉。

“让病人能够回归社会,体面地生活,这是精神学科的追求目标,也是未来社会文明进步的一大标志。”广济医院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在瞄准这一目标。

“今后国外的精神专科医院来国内学习经验,国内的则来我们医院取经。”对于广济医院的未来,殷光中一直很笃定。

院长名片:

殷光中,1961年10月出生,毕业于苏州医学院神经外科专业,硕士研究生。擅长神经外科和医院管理学,先后担任苏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苏州市立医院院长助理 兼神经科主任、苏州大学附属广济医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现任苏州大学附属广济医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多年来从事临床工作和医院管理工作,不断学习,积极进取,引进现代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法,在医院医疗、教学和科研管理岗位上追求卓越,积累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践行者,殷光中,情怀,广济医院,患者,殷光,精神,疾病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