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联璧合 北医三院MDT这样生根发芽

2017
08/30

+
分享
评论
沈媛巧 / 健康界
A-
A+
如何打造MDT升级版,迎接个体化医疗时代?北医三院打造学科群为导向的MDT,成果颇丰 >>

随着医学的发展,学科分类的细化,专科和亚专科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临床科室目录中。然而,专科细分给患者带来专业诊疗服务的同时,也招致一些弊端,如不同专科的医生各自为战,由于知识领域的限制,他们往往只熟悉自己的专业领域,对其他领域不甚了解,面对跨专科疑难杂症时,给患者治疗带来不利影响,甚至造成决策失误。

多学科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work,简称“MDT”)针对某一疾病,通过定期会议的形式,提出适合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继而由相关学科单独或多学科联合执行该治疗方案。其自带打破专科壁垒的天然属性,使各专科医生更好地交织在一起,发挥自身的特长,不但提升了医院对疑难病例的诊疗能力,还使以病人为中心和个体化治疗等理念逐步渗入到医护人员心里。

构建学科群:强学科敲门砖

目前,MDT在全国各大医院遍地开花,虽然组织形式、开展病种各有不同,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MDT提高了医院疑难杂症的诊疗能力,医院从中尝到了甜头。

在业界仍更多地停留在争论哪种MDT模式更为先进的时候,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下称北医三院)院长乔杰已经坚信,“无论MDT是哪种组织形式或流程,只要令患者受益,有效提升医院服务能力,就是‘好猫’。”

这一理念被业界称为MDT模式“黑猫白猫论”,而背后则是一系列学科群在支撑。

自2006年起,北医三院在全院范围内推动多科学诊疗重点项目,并成立消化科、普通外科、肿瘤科的消化系统肿瘤联合诊治小组。2014年9月,成立临床流行病和循证医学中心、脑血管疾病诊治中心、创伤中心、疼痛医学中心、分子病理诊断等8个多学科合作中心,2016年,陆续成立母婴保健中心、临床营养治疗中心、伤口治疗中心3个多学科合作中心。目前共11个多学科合作中心。

基于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北医三院通过学科交叉来弥补弱势科室的“先天不足”,以会诊转诊等机制促进不同学科间的无意识联合,发挥以疾病诊治为核心的优势学科辐射带动作用,MDT模式“应运而生”。

科技创新:驱动学科群建设

如何让学科群成为医院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北医三院的思路是,对于学科群建设,强调内涵丰富、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并且以科技创新作为依托,带动学科群建设。

以骨科为例,北医三院将3D打印作为突破点,成功实施世界首例3D打印人工枢锥体植入手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依据3D打印在骨科的成功,我们着力打造3D打印学科群,”乔杰说,3D打印技术被推广至成形科、肿瘤放疗科及口腔科,成果备受瞩目。

此外,如严重胸腰椎后凸畸形、巨大突发脊柱肿瘤、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等疑难病例手术达到世界最高水平;生殖医学中心2014年完成世界首例“应用单细胞扩增测序技术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试管婴儿,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辅助生殖技术诊疗中心之一。

这一系列科技成果,正在带动北医三院骨科、辅助生殖学科等学科群水平的不断提高。

学科协同:更上一层楼的法宝

一个好的MDT模式,离不开优秀学科的支撑。在北医三院的46个临床医技科室中,有10个211重点学科、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0个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和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达到国家一流水准的科室几乎占据医院半壁江山。

如何才能更上一层楼?北医三院给出的答案是,取道学科协同发展。

遵循协同发展理念,北医三院进行了一系列机制创新,引导学科带头人开阔视野和思路,努力寻求并不断迈向更高的目标。

MDT是当前最流行的多学科协作理念,也是协同发展的主要形式。北医三院副院长王健全曾表示,只有依据特定的疾病、器官和系统,组建多学科固定医生参与的核心团队和支持团队,实现固定时间、固定周期、固定地点的病例讨论,形成诊治计划,并由MDT团队进行患者随访,MDT才能常态化。

众所周知,目前肿瘤患者、疑难重症患者以及高龄老年患者,是MDT的主要适应人群。北医三院的MDT正是围绕这三类患者展开。

以老年医学为例。传统的老年医学存在重疾病、轻功能的误区,高龄老人诊疗令很多学科头疼不已。北医三院则力推老年医学模式向老年综合评估CGA(对老年人医学、心理和功能等多项目、多维度进行鉴定的诊断方法)方向转变。老年科医师与药剂师、康复医师、营养师、精神科医生组成团队,通过对一位老人生活能力、情感障碍、营养问题、药物合用、康复治疗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和治疗,使老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医院创建不久的"无病房"创伤中心,堪称MDT的升级版。凡是符合多发严重创伤评分的患者入院,以急诊科、骨科、神经外科、普外科和胸外科作为核心团队,ICU、耳鼻喉科、泌尿科、口腔科作为辅助团队打造的创伤专家团队将立即响应。患者经紧急手术处理后,入住ICU病房监护,再转入普通病房。

此举的一个显著效果是,能够避免单科抢救的局限性,有效发挥各个专科专家的专科抢救能力,提升多发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数据显示,创伤中心应用MDT模式后,患者死亡率由7%下降到2%,急诊抢救室停留时间由原来的4.6天下降到2.2天。

机制创新:打破学科间的壁垒

为了高效严谨地推进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北医三院建立院级管理机制,由院长牵头负责。同时,经医院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院务委员会审核,出台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管理规定”,大力支持重点专科建设,对入选科室进行奖励。

MDT建设同样如此。为推进MDT建设,医院建立院级管理机制,为多学科合作支持。如设立组织管理机构,医疗副院长直接负责,办公室设在医务处;建立工作计划、例会等制度;进一步在人、财、物等以及考核方面给予支持,深入贯彻MDT理念;加强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度的追踪研究等。

医生临床工作繁重,如何保证MDT开展进度与质量,是很多医院管理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北医三院进行了一系列的大胆探索和有益实践。

医院于2014年成立脑血管疾病诊治中心、医疗美容中心、呼吸疾病中心、临床流行病和循证医学中心等多学科合作中心。与此同时,与病人联系息息相关的病房也在MDT理念下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院将以往科室分散的病房根据学科间联系紧密度划分,整合心脏外科、心血管内科至同一层,成立“心血管综合病房”;整合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至同一层。

不断凝练,搭建平台、帮助临床学科寻找重点,从患者、资源配置和人才入手,以项目建设带动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为总方向,北医三院学科建设和MDT走上了良性循环的道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8月31日至9月1日,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主办,健康界传媒、北医三院联合主办的中国标杆医院学习之旅将走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全面揭秘该院学科战略与MDT模式的发展路径与理念,并就MDT提升医疗服务品质等方面进行案例解析。

医院如何推动和培育学科群?

MDT如何提升医疗服务品质?

如何将MDT玩出花样?

与其自我纠结,百思不得其解,不如来中国标杆医院学习之旅第38站——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共建个体化医疗时代的MDT模式”寻找答案。欢迎感兴趣的医院和相关行业人士参与。

https://www.meipian.cn/rb68p35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MDT,生根,北医三院,学科群,医院,患者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