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院管理奖 | 华西医院:科研学术七连冠的秘诀

2017
08/17

+
分享
评论
沈媛巧 / 健康界
A-
A+

多年雄踞多个医院排行榜科研第一名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背后有着怎样一支神秘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团队和科研创新秘诀?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下称华西医院)科研能力有多强?

自2009年到2015年,华西医院连续七年蝉联复旦版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科研学术榜第一名。

而在直观反映医院医学科技创新能力、医学科技水平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上,华西医院依旧连续三年排行第一。

众所周知,尽管国家对各个学科的科研经费投入不少,但科技创新成果产出依旧单一、滞后。连续多年雄踞全国医院科研学术第一的华西医院有何秘诀?

在科技成果转化领域,一个不争的事实,体制机制的僵硬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头号杀手。如何将基础研究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或者转化为市场产品,惠及民生实现社会效益,一直是困扰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难题和瓶颈,特别是卫生与健康领域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更是困难重重。

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关键点是什么?要从哪里入手,分几步推进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华西医院十多年的探索,便是一个鲜活的案例。

创模式 建团队

相信不会有人质疑,作为提升医院科研技术水平的关键举措,科技成果转化应上升为“一把手工程”。

2011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就提出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技工作的“一号工程”,形成了“一手抓研发、一手抓转化”的科技工作新格局,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2012年初,华西医院通过政协提案提出建立“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的精品提案。2012年6月,华西医院牵头与省市区政府直属机构共同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非营利性、专业化从事医药技术转移的科技服务机构——四川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

之所以成立技术转移中心,是为了给医院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工作提供平台和对外窗口,将医院成果转化工作主要依靠科研管理体系下的行政作为转向为市场化运作的科技中介服务。

基于此,华西医院形成了医院内部的技术转移办公室与独立法人的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并行的两种模式、一体化运作的华西技术转移的新格局、新机制和新模式,在做好医院成果转化工作的同时对外开展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

事实上,早在把科技成果转化上升为“一把手工程”之前,华西医院就开始谋求在科技成果转化上的突破。

2005年,医院成立“科技发展中心”作为医院内设职能部门属于科技管理体系的一部分,负责医院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成果转移转化和产学研合作,搭建企业化科技平台,推动医院科技产业创新发展。

不过,此时的医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仍然缺乏源动力,更多的属于被动型,医院科研成果转化急需从被动变主动。

在这一思路牵引下,2010年,医院成立独立的“技术转移办公室”,并由专职专业化的技术转移专员和团队从事医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增强服务意识,技术转移工作由管理变为服务,迈向主动型医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

遗憾的是,限于先天体制机制障碍。该模式当时虽对促进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仍然存在其相关工作仅局限在医院内部,且具有行政管理色彩,对市场和产业信息捕捉能力欠缺等缺陷。

之后,2102年成立的四川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采取两种模式、一体化运作思路,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目前,四川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拥有30人的技术转移团队,为医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从创新研发、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产品上市后评价等全产业链的项目咨询、评估、遴选、对接、投融资服务、产业园区落地、项目跟踪服务以及评估、评价,技术培训与学术推广等全链条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

定政策 立机制

作为一个大工程,显然单靠几个部门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相关政策和机制的配套。

自2005年开展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政策机制研究起,华西医院就前瞻性地制定了相关管理办法和规定,并探索最佳奖励机制。

2006年1月1日,华西特色的成果转化和激励政策正式实施。具体包括:科技成果转化收益80%归项目团队,其中,50%奖励给项目团队,30%作为项目团队的后续研发经费;医院仅提留20%作为资源占用费和管理费(包括税费);成果转化业绩与纵向项目同样认定;发明专利全额资助和奖励,大力扶持PCT专利申请……

得益于此,华西医院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逐年增加,专利申请从2005年21项增至2016年392项,专利授权从5项增至214项,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数连续八年排名全国医疗机构第一。

同时,为缓解早期项目市场资金投入不足、技术成果转化率低的难题,2013年,华西医院与成都市政府按1:1比例共同出资300万设立了“转化医学创新基金”,用于支持具有良好市场和产业化前景的应用研究项目。由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负责项目遴选和项目跟踪管理,医院财务部和医院技术转移办公室负责资金管理,市科技局负责实施监督和项目验收。

基金支持的项目结题验收时形成了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良好市场、产业化前景的技术成果:5项科技成果与企业签订转让协议,合同金额逾5000万;共申请专利53项,其中PCT1项,发明专利34项,实用新型18项;授权专利33项,其中发明15项,实用新型18项;获国家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SCI论文23篇。

重临床 搭平台

当医院越来越朝着研究型方向发展,医学研究越来越呼唤成果转化和与临床结合,搭建转化医学研发平台也越来越多地成为各医院推动研究成果转化的手段。

只不过,与其他医院相比,华西医院转化医学研发平台自诞生起就注定了它的不凡。资料显示,华西医院转化医学研发平台自建设起就定位为:构建转化医学基础到临床、多学科交叉、上下游结合的“创新链”;建成国际先进、规模宏大、综合集成、装备一流和高度开放共享的转化医学国家科学中心。

而之后的一系列布局,也围绕此定位展开。其中,最焦点的莫过于魏于全院士领衔的“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据了解,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了35个专业方向明确的开放实验室,同时加强公共实验技术中心、动物实验中心和疾病遗传资源中心等公共技术平台建设。

此外,医院从体制创新入手,组建独资或控股、公司化运行的新药临床前研究一站式(CRO)技术服务平台,该平台是国内唯一一家涵盖灵长类在内的具有多种实验动物品系,从事毒理学评价及药代、毒代动力学,药效学研究和猕猴养研一体化的CRO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医教学研结合的研究型医院,临床研究一直是科技创新的重中之重。

在临床研究上,华西医院重点建设GCP中心,在梳理人员团队的基础上,重新设置内部组织架构及功能,制定临床试验管理办法。同时通过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组建CRC团队,为承担国际多中心和I类新药的PI配备专职CRC,确保临床研究质量和研究进度。

目前,GCP中心年均承接150余项GCP项目,完成项目均一次通过CFDA审评。

产学研一体化

医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要构建全链条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除了组建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团队和政策扶持外,前沿创新、应用开发与快速转化与“政医产学研资用”各要素及资源的整合和配置密不可分。

如何构建一体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这无疑是一道难题。

成立5年的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很好地扮演了这一核心角色——和华西医院积极牵头或参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果转移转化基地以及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器和加速器等组建工作。

例如,在世界医学科技前沿领域,华西技术转移团队整合资源搭建精准医学平台公司。首先从哈佛、加州大学引进精准医学高端人才,医院内协调空间建设精准医学中心,与教学口协调开设精准医学研究生课程,推动华西期刊社创办《Precision Clinical Medicine》杂志,全面启动华西精准医学计划;

其次,牵头组织申报并获批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推广示范中心”/“精准医学分中心”、“四川省精准医学应用工程实验室”、“精准医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四川精准医学产业技术研究院”;

然后,牵头进行市场调研、可行性分析、实施方案撰写、论证答辩,并积极与政府部门和企业协调沟通,整合政医产学研资源成功组建成都精准医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探索精准医学。

从人才队伍组建到转化医学平台搭建,再到体制机制创新,在四位一体创新模式下,华西医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一年一大台阶,雄踞各大医院排行榜科研第一名,似乎也成为理所当然。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华西医院,中国医院,管理奖,科技,转化,医学,转移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