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燕绥:PPP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正确姿势

2017
07/28

+
分享
评论
郝兰兰 / 健康界
A-
A+
清华大学教授杨燕绥认为,单纯依靠政府或社会资本,公立医院改革都难以成功。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才是正确姿势。

公立医院就是公益医院吗?公立医院改革的方向在哪?完全依靠政府或完全交由市场?是否有第三条道路?

一系列围绕公立医院改革的难题,在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教授杨燕绥的讲述中,被理出脉络。

在杨燕绥看来,公益医院不等同于传统的公立医院,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建设,由社会企业经营,由财政、医保、个人分层买单的基本医疗服务提供机构是公益机构。

伴随医疗成本的上升,传统的公立医院模式难以继续生存,改革势在必行。杨燕绥强调,单纯依靠政府,或者单纯依靠市场,公立医院改革都不能成功。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才是打开公立医院改革困局和建设公益医院的正确姿势。

7月22日,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主题为“医改·融合·创新”首都医疗论坛上,面对公立医院改革过程中的补偿机制难题,杨燕绥提到,数量增长和粗放型的医院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现代医院应该向质量增长和结构型的方向前进。

公立医院不等同于公益医院

“当医生的收入比你高,就意味着你买不起医疗服务;当医生的收入比你低,就意味着没人愿意做医生;这是一个矛盾现象。”杨燕绥强调,医疗服务是最昂贵的服务,医生人力成本与执业风险是最大的。为解决这一矛盾,出现第三方付费和公立医院。

1883年德国俾斯麦政府出台《雇员医疗保险法》,开拓了第三方付费制度;上世纪5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问世,强调仍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国家义务,世界各地纷纷举办公立医院,进入国家政府预算范围。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科技,公众对医疗服务需求越来越高,医疗成本不断增加;单纯依靠政府预算办公立医院的模式遭遇挑战,民办非营利的“公益医院”改革顺势而生。

通常而言,人们的医疗服务需求可分为三类:覆盖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应当由财政预算、医保基金、个人支付分层购买;针对荣誉公民及贫困人群的基本医疗服务,主要由政府买单;富裕阶层享有的高质量、跨国性、个性化医疗服务,应当由个人和商业保险买单。

杨燕绥特别提到,大众的基本医疗需要建立社会合作机制。为大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预算、医保基金、个人支付多方合作买单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公益医疗机构。”

政府应当为荣誉国民和贫困人群的医疗服务买单,举办公立医院或者从公益医院中购买服务。杨燕绥举例称,新加坡政府购买公益医院的一个楼层,为贫困人口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杨燕绥认为,如今的公益性具有社会属性,不是仅由政府购买形成的,传统的公立医院只能在小范围内解决国民基本医疗服务问题,社会治理的公益性医疗机构才是正确的理解方式。”

PPP成为公立医院改革破局点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公立医院改革,杨燕绥,PPP,医院,医疗,政府,公益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