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零差率销售了,变革中求生的医院、药企和药师还好吗?
3月22日,《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发布,一石激起千层浪。4月8日零时起,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启动,3600多家医疗机构全面取消15%药品加成,所有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设立医事服务费,435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随之调整。
4月7日临近零点,伴随着北京各大中小医院值班人员晒出通宵加班丰盛伙食的,是继2012年北京在5家公立医院试点医药分离后,北京医改为破除“以药养医”,给老百姓端上的这一道“硬菜”。
公立医院从卖药品到卖服务
4月8日起,北京的3600多家医疗机构同时启动医药分开综合改革。
此次改革的核心之一就是取消公立医疗机构15%的药品加成,并且实施“阳光采购”,促使药品价格平均降低20%左右,打破“以药养医”的基础。
同时,这3600多家医疗机构中取消“挂号费”和“诊疗费”,取而代之的是“医事服务费”,级别越高的医院、医生收费也越高,患者付出的费用以及医生的收益也同步增多,这也是高质量医疗服务的价值体现。
另一方面,一些医疗服务价格有降有升,CT、核磁等大型设备检查项目的价格下调, 护理、手术等体现医务人员价值的项目价格有所上调。
《方案》实施之后,医疗进程中医生的“服务”将变得越来越有价值,这也就意味着,公立医院要从以卖药品、用耗材、大检查、多化验为主获益转变为以提供科学合理优质的诊疗服务为主获取收益,从卖药品向卖服务进行转变,从以药养医过渡到以医养医。
“零差率”之后药品流转还有靠山吗?
“药品零差率销售”,是指以药品从药企的进价直接卖给患者,医院不从中抽取哪怕一分钱利润。一方面完全杜绝了药品中间利润,另一方面医院的药库及药剂科却还要常规运转,进药资金需要垫款,人员报酬和日常损耗需要维持,虽然有一定的国家财政补贴,但仍是避免不了医院的亏损走向。而同样,原本背靠大树好乘凉的药企以及风光的医药代表也日子不好过起来。
“处方外配就是把原先医院内的处方向社会化开放。”卓健科技总裁尉建锋说,“原先没有开放是有各种原因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开放之后,对院内药品的销量、订单量都会有影响。而实行‘药品零加成’之后,处方强行保留在医院已经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医院为了减少亏损、同时为了达到‘药占比’考核的目标,反而会开始寻求处方外送的渠道。这种思路的转变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处方外配第三方药事服务平台
这些年,国内多家医院、药企、互联网公司开始尝试药品在线配送,顺应政策,优化就医体验,如浙江省眼科医院互联网医院的在线药品配送已经上线,患者与医生在互联网医院线上问诊结束后,医生可进行电子医嘱的开具,其中包括诊断、检验检查以及指导用药的电子处方。凭借电子处方,患者可以到医院自行取药、也可以选择处方药物在线配送、还可以凭借处方自己到就近的药店去购买。
第三方药事服务平台双向接入医院和药企,并针对医院、药企、患者三方面疏通药品匹配、自动审方、订单管理、在线配送等业务流程,如阿里健康的药事服务平台、逸曜药事服务平台、卓健药事服务平台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