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抑郁症患者自杀多发生在凌晨

2017
04/06

+
分享
评论
李子君 / 健康界
A-
A+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今年的主题为“共同面对抑郁,共促心理健康”。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坦言,有15%的抑郁症患者最终死于自杀,且自杀行为多发生在凌晨。

世界卫生组织于2017年2月23日宣布,截至2015年,世界上每25个人中就有1人以上患有抑郁症。从2005年到2015年,全球的抑郁症患者增加18.4%,三分之二的抑郁症患者曾有过自杀的念头。在日前由国家卫计委主办的主题活动上,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坦言,有15%的抑郁症患者最终死于自杀,且自杀行为多发生在凌晨。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本次世界卫生日主题为“共同面对抑郁,共促心理健康”。杨甫德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告诉大家,抑郁症早发现、早治疗,患者完全有机会痊愈。

每个人一生中都可能与抑郁症“不期而遇”

主持人崔永元曾经说过:“我得了很严重的抑郁症。社会上现在对这种病不了解,认为这没什么,就是小心眼、想不开,其实这的确是一种病。希望大家能知道,如果你身边有朋友得了这种病,你不要歧视他,要鼓励他去就医,医生可以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误区,认为抑郁症是心理问题所致,更有不少职场人士认为,抑郁症是性格软弱的表现。其实抑郁症并非单纯心理问题,而是有一定生物学基础的器质性疾病。

“抑郁症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人均患病率在4%到8%左右,它的发生有很多因素,比如有生物学因素,压力也是导致抑郁症的外界因素,同时还有自身的性格特征、心理承受能力、心理调节能力等原因。”杨甫德表示,抑郁症的发病是一个生物学、心理和生活环境等多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任何人都没有免疫力,任何人都有可能在一生当中的某个阶段出现抑郁。

抑郁症不是“扛一扛”就能过去的

2016年,一位40岁左右的女士走进杨甫德的诊室,这名女士衣着讲究,妆容精致,走进诊室时面带微笑。杨甫德当时跟她开了一句玩笑:你确实是来看病的吗?

这句话原本是想拉近医患距离,但话音刚落,杨甫德就发现眼泪已经在患者眼眶中打转。

患者平复了一下心情,开始讲述自己的经历。她从小就是个周围人眼中“别人家的孩子”,当学霸一路考上重点大学,出国深造后回国进入一家央企,她有爱她的丈夫和乖巧听话的孩子。如此幸福的生活,她却在最近抑郁了。

父亲毫无征兆地生了重病,自己被迫接受工作调动,这两个原本几乎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人生挫折,却让从小顺风顺水的她毫无招架之力。她发现自己变了,上班的心情像上坟,一个人总会默默流泪,厌食,暴瘦。原本喜爱阅读,热爱旅游的她,似乎再也对过去的爱好提不起兴趣。与此同时,她还出现了严重的失眠,一晚只能睡两三个小时的她在早上经常感觉“压力山大”。更严重的是,她发生了持续的腰背疼痛,在综合医院把CT和核磁做了个遍却找不到病因。

杨甫德判断她是一位抑郁症患者,为她制定了药物、心理和物理治疗,并配合康复训练。值得庆幸的是,这是位依从性很好的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帮助下,一个多月后,她就恢复到了过去的状态。直到现在,这位患者的病情都非常稳定。

抑郁症患者总觉得自己“忍一忍、扛一扛”就过去了,但实际上,大部分抑郁症患者都扛不过去,只有接受正规治疗才可以恢复健康。杨甫德表示,抑郁症是一个可防可治的疾病,如果患者在轻症状时进行治疗,也许不会发展到严重程度。

情绪分等级 心情不好要找人聊聊

杨甫德把情绪分成四个等级:第一个等级叫心情不好,就是“今天有点不开心”;第二个等级是郁闷,内心的体验很不好;第三个等级是抑郁状态,出现一些情绪问题;第四个等级是抑郁症。杨甫德经常说,人们需要有心理调试的意识,心情不好,要找人聊聊,做做运动。如果近期内感到压力,并且压力在短期内无法解决,人们要学会一些减压的手段和方法,如果已经达到抑郁症的程度,就一定要接受治疗。

压力是导致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心理学上有一句话:抑郁往往会袭击那些有压力、有抱负、有责任感的人。在杨甫德看来,压力是一把“双刃剑”,压力过轻会使人效率低下、不在状态,压力过重也会让人们崩溃,人就像弹簧一样,如果长时间被压力控制,即使把压力释放开,弹簧也已经不会跳开了。

抑郁症患者自杀多发生在凌晨

并不是所有抑郁症患者都能幸运地接受治疗并痊愈。2003年,香港明星张国荣纵身一跃让人们意识到,抑郁症离每个人都不遥远。

自杀是对抑郁症患者最大的威胁。有数据显示,15%的抑郁症患者会死于自杀。杨甫德进一步解释说,患者自杀行为多发生在凌晨,这源于失眠是很多患者的症状之一,当看着周围人酣然入梦,自己则在黑夜中痛苦地辗转反侧时,会担心新的一天自己无法面对和承受,随即产生自杀念头。

抑郁症患者如果出现自杀行为,就是对生的痛苦超过对死亡的恐惧,这时患者已不把死亡作为一种恐惧,而是作为当前痛苦的一种摆脱。杨甫德表示,抑郁症患者存在明显的“三无”认知模式,就是认为自己没有任何价值,对社会和家庭做不出贡献,未来也是一片黑暗,没有希望。如果一个人存在这样的认知模式,赴死决心则十分坚决,并且一旦出现一次自杀行为,未来半年内再次自杀的风险也很高。

杨甫德特别强调,人们对于有自杀风险的人群一定要注意三件事:

第一,言语线索。比如他会说孩子以后要听家长的话,会跟家里人说存折放在哪儿,密码是什么。

第二,行为线索。他从来都把工作看得十分重要,最近却突然请假去旅游,或是类似的反常行为,比如把自己最珍贵的东西拿出来送给朋友和家人。

第三,情绪线索。他内心非常痛苦,经常自己一个人伤心流泪。

杨甫德相信,如果周围人及时观察、发现、帮助有自杀念头的抑郁症患者,自杀仍然是可以预防的。

为了让大家了解抑郁症,关爱抑郁症患者,健康界从4月起,开设相关系列直播课程。

课表如下:

4月13日课程主题为《一起聊聊老年人的抑郁问题》;4月20日课程内容为《医生如何面对职业压力》、4月27日课程则主讲《糖尿病人治疗过程中微妙的心理变化》。读者可以下载健康界APP,在学院频道进行收听。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抑郁症,多发生,患者,杨甫德,心理,压力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