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年健康俞熔:医疗服务规模化的前提是标准化

2016
12/17

+
分享
评论
漆昌乐 / 健康界
A-
A+
美年健康董事长俞熔认为,未来的医疗服务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现在还远远没有到顶。在追求规模之前,要考虑标准化的问题。

医疗健康领域的2016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既有资本涌入的高歌猛进,也有行业突袭而来的一记闷棍。有的领域呼啸而起,冲上云霄;有的领域则因政策和突发事件而暂时一蹶不振。此外,互联网医疗企业春雨医生张锐的溘然辞世,让业界对于这位带头大哥在唏嘘不已之余,也平添了几分秋风萧瑟之意。

2016年12月6日,由健康界传媒主办的《龙潭论健》第三季在北京西山举行,30多家来自于不同领域的医疗健康领域企业家汇聚在一起,探讨医健领域的前景未来。这次论坛的主题是《创业者的智谋与健康》,旨在关注医健领域创业者在创业历程中如何突围破局,如何在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与企业发展之间寻找平衡。

此次私董会除了美年健康董事长俞熔的主题演讲之外,其他几位医健领域的创业者也对自己的创业历程,以及所在领域的发展前景做了分享。俞熔所提出的“医健生态圈”、“IPO以快制胜”、“极致专注细分领域”等理念或许可以给很多医健创业者思考的空间。本文为医疗服务部分的分享。

以下为演讲内容摘录:


结合医疗服务行业,我们最近也看了不少医疗服务的公司,刚刚讲到中医还有口腔。我的体会是不宜盲目地追求规模。

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在行业内排在前面的,像拜博口腔、瑞尔齿科,后者暂且不说,拜博今年就亏得比较厉害,因为冲得比较猛。医疗服务业其实地域性还是很强,在医疗服务当中体检是标准化程度最高的,即便如此,体检行业在扩张初期也要承担运营的亏损和压力。口腔其实更明显,我们发现有些机构本来在北京干得不错,一出去就亏损,一往外开就不行。

很多细分领域都有这个问题。所以医疗服务业也应因地制宜,不要上来就要追求全国连锁。当然有时候资本会把创业者引到那个高度,给钱之后就要求做大,这种方式并不可取。

我举个例子,咱们北京市有一家口腔就不错,劲松口腔,在朝阳区,大家可能也都去过。我看了一下,它在朝阳区有七家,能做到一个多亿收入。按这个规模明年就有三千万净利润,这在朝阳区算是不错的。

所以咱们做医疗服务不要嫌小,就看你在细分领域是不是足够专注。其实,在不同的领域当中,要看有怎么样的机会,这就是服务业的特点。像IVD(体外诊断)行业,我倒觉得就是要快速地达到那个坎儿,因为IVD上量快,培育起来比医疗服务业快,医疗服务业需要的时间长。

在IVD领域,抓住一个契机,可能很快就起来了,但是这个细分市场有天花板,不见得能有多么大,比如几千亿的市场,不可能。口腔是三千亿以上的市场,但你可能就三十亿,没关系,三十亿市场,如果在最短的时间做到三个亿的收入,也许就有机会上市了。所以如果你是做器械诊断,就要拼速度,快速地迈过一两个亿的销售门槛,把销售先推上去,把企业规范做起来,然后能够扛到无论是IPO也好,还是并购重组也好,未来都有很好的机会。

最后讲一下对大数据和移动医疗的一些见解。现在移动医疗没有那么热,或者大家有一些忧虑,我倒感觉经过这一轮大家冷静的思考和行业的一些变化之后,又有一些新的迹象。整个行业进入2.0时代后,没有那么喧嚣了,但是团队和模式反倒比以前更扎实了。

我们最近也投了一家企业,就是广州的七乐康,目前以互联网医院为载体,以线上线下为纽带,比原来的模式更清晰了一些。当然我觉得这个试错和反复未来还是在咱们这个大行业当中要不断地去探索的。

此外,好大夫在线在一些模式创新方面,又走出一些新路。前段时间我也跟微医集团的廖总聊过,他们在保险与互联网医院融合这一块,有一些新的突破。现在政策面有好的消息也有不利的情况,总体来说,我还是忠信偏乐观地去看待,因为参与的选手的量级不一样。

远程医疗大家有很大的争议,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痛点,没有去解决。换一个角度讲,就是这个效率的提升,在整个医疗服务端,从小的环节来讲,是一个具体的痛点。优质的医疗资源我们还是非常稀缺的,需求是那么的庞大,这两者之间谁能提升效率?

我认为真正的移动医疗不是说在院内支付挂号的效率提升,就算北医三院没人排队又怎样呢?北医三院没人排队了以后,医生每天还是只能解决50个患者,这只是解决了一部分的问题,最重要的医生的效率问题没有解决。

最近跟IBM的人聊了一下,未来在智能诊断、辅助诊断,包括标准化的治疗,应是我追求的方向。在社会办医领域,未来五到十年真正有价值还是在专业病领域有突破。现在老百姓逐步能够产生信任,一定是从一个细分领域开始,比如说口腔、眼科医院,大家去爱尔眼科,起码它眼科是值得信赖的;到美年健康体检,基本上还是放心的。

从一些窄的领域先突破,把这些专科病去做标准化,这个途径是比较漫长的,但一定要这么做。比如刚刚讲到中医服务,我跟中医的团队说,中医一定就是要去神秘化,靠一个大专家国际大师是撑不住这个行业的,靠十个也撑不住,但如果把这些中医里面很多单病种提炼出来,把它的治疗路径标准化,那中医西医都有很大的机会。

所以,未来的医疗服务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现在还远远没有到顶。比如远程医疗这一块儿,现在全国有300多家体检中心,大部分都配备了CT,我们现在用低剂量扫描,现在一个月的片子量已经非常大了,一年几百万张CT影像。我们开始做大数据分析和诊断,未来这个闭环怎么做呢?就是影像集中到诊断,诊断到后面就可以做治疗,我们自己就可以搞个胸科医院,但我只做某几种肺部的问题。当然,我可能不一定马上切入这个深度肿瘤的治疗,就是说慢慢单病种的闭环,如果能够慢慢形成的话,这个能够提高全社会医疗的效率,减缓医生的强度,这是我去构想的一个场景。

第二还是回到我的本行。最近跟卫计委做了一个糖尿病的登月计划项目,我觉得未来慢病防控的产业链还是有巨大价值。我大概算了一下,糖尿病这一个单病种,一年就有两千多亿市场规模。我问了一些地方的医保数据,在天津,糖尿病报医保费用差不多占天津医保的25%。这里面还不包括60%的人没有得到治疗,包括这个病未来的并发症产生的巨大的价值。所以像血透的市场,未来这些,就一个单病种引发出来的几千亿的市场,我觉得还可以从这个角度去思考。

我就围绕一个生态,糖尿病这一件事,大家能不能搞个联盟?把做智能硬件的,做健康管理的,做大数据的,做下游医院的,包括上游的检查和预防的,做糖尿病早期筛查,无糖检测的,把器械服务数据管理,围绕一个病种做深,不一定面面俱到,如果做垂直生态链,就围绕一个病做生态圈,其实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想法。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规模化,俞熔,医疗,创业者,糖尿病,口腔,效率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