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男神”洪楠的大事和小事

2016
12/14

+
分享
评论
马琳 / 健康界
A-
A+
2016年,北大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洪楠主要做了两件事,一件影响了数千名医学生,一件影响了几千名临床医生,而这也许只是刚刚开始……了解更多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洪楠介绍,2016年他主要做了两件事,一件“大事”和一件“小事”,“大事”是推动成立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影像医学学系,“小事”是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放射科全面推广了结构化报告。这一大一小两件事看似没有太大关系,实则紧密相连,一个着眼于学科发展,一个锁定在临床建设。

                                             

“大事”

先说“大事”。2016年9月,北京大学医学部影像医学学系成立,洪楠任学系主任。据悉,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影像学学系是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人民医院、第三医院、肿瘤医院放射科为主体,联合其他北京大学附属临床医学院及教学医院相关教研室共同组成。

不难想象,学系成立的背后,是未来各附属医院放射科室的医疗资源整合,及其之间在各领域的密切协作,必将带动医院放射科的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科研能力和影像医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推动影像医学学系成立,洪楠不是没有“私心”,他的“私心”是想借助这一平台,把北大人民医院放射科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为放射科主任,肯定要努力带着科室往前走。”洪楠告诉健康界,“这个平台整合了北京各个医院放射科的优势资源,借助平台把学科基础做深做厚,是科室长远发展的保障。”

除了借助平台力量之外,洪楠把另一个学科建设的法宝戏称为“抱大腿”。作为辅助学科,目前来看,放射科的发展还难以离开临床科室的发展。借助北大人民医院这个平台,与医院的优势学科进行跨学科合作,是放射科得以迅速发展的一条捷径。洪楠把这一捷径戏称为“抱大腿”。“医院的哪个临床科室在全国领先,放射科就跟其一起合作,随着合作的深入,放射科在这一领域肯定也是全国领先。”洪楠解释说。

然而,“抱大腿”也有弊端,首先得先有“腿”。“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放射科的自主权太小。”洪楠坦言,放射科必须选择临床科室与放射科都有兴趣的领域展开合作,换句话说,放射科只能在临床科室感兴趣的领域内部进行选择,不能自主选择。“如果放射科感兴趣的领域,临床科室不感兴趣,那就很难做下去。”

“小事”

洪楠做的“小事”是指2016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放射科全面推行结构化报告,这里的结构化报告是指将医学影像报告根据科室、检查部位、病种等因素的不同,规范制作个性化模版,保障影像报告元素准确、全面,以配合临床医生的需求。

自此,临床科室医生拿到的不再是放射科医生“随意写几句”的医学影像报告,而是严格按照模版填写的,涵盖所有临床所需要素的“结构化报告”。

对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来说,推行结构化报告是小事,不过对于放射科来说,却是大事。这意味着多年来出报告的习惯被改变,全体放射科医生不能再“随意”出医学影像报告,而是必须按照模版填满所有必要元素出具报告。

“确实会有抵触,以前复制粘贴再改一下大致内容就发出去了,现在必须要一项一项地逐一写全写满。”洪楠坦言,“但结构化报告是一个趋势,并且我们核过时间,总体来说用时差不多。”

医学影像行业有一句老话:“放射科医生的读片质量决定一个科室的质量”之所以在科室全面推行结构化报告,也是因为洪楠对这句老话非常认同。通过推行结构化报告,提高放射科医生的读片质量,实现其读片质量的同质化,是洪楠此举的最终目的。

传统的医学影像报告的一个弊端是,放射科医生说“单口相声”,容易出现“放射科医生写一套,临床医生看另一套,两边对不上的情况。为了让临床医生重视医学影像报告,不把看报告认为是浪费时间,就需要跟临床进行充分沟通,了解临床医生想看什么,让报告符合临床要求。结构化报告为这一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结构化报告就是沟通的结果,”洪楠解释,“临床想看到哪些元素,我们就把哪些元素加上。”

“报告不是给患者看的,而是给临床医生看的,一定要有服务临床的意识。”洪楠介绍,放射科医生出具结构化报告对临床、教学、科研都非常有益。

首先,不漏病。同一张片子,让不同的大夫来写报告,内容肯定不一样,有可能造成漏病。结构化报告要求医生按照模版顺序逐一看逐一填,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第二,更规范。结构化报告明确了各部分填写内容,包括病变的位置,大小等的填写框架,避免了高年资医生因为患者多,写不过来而造成的不规范。第三,便于教学与科研。结构化报告可以很直观地让住院医看到老师改动了哪里,做出清晰的对比。另外,也便于科研数据的解锁与调取。

延伸:关于放射科未来的几点思考

随着新医改逐渐涉入深水区,医改的“匕首”已经开始在公立医院的钱箱子上划口子,第一道口子便是为了堵住“大处方”而推行的医药分开,将药品从医院的盈利载体变成运营成本;行业内普遍认为,“大处方”之后,“大检查”将成为医改对公立医院钱箱子动的第二刀,一旦检查费用下降,放射科很可能成为“第二个药剂科”,角色转型在所难免。对此,在北大人民医院这样的大三甲医院执掌放射科多年的洪楠做了很多思考。

思考一:建议放射科医生享受诊断费 这是体现医生价值的途径之一

放射科医生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出一张片子,那是设备的价值,放射科医生的价值在于要根据医学影像检查结果出具报告,这份报告凝聚了放射科医生多年的从业经验与知识积累,这是非常有价值的。然而,这份报告并没有获得其价值所对应的价格,换句话说,患者做检查拿报告,只需要交检查费,不需要交报告费。

“这个费用美国有,叫诊断费。最好能够按照写报告和审报告的放射科医生的级别和职称,把这个费用加进去,这样才能够体现放射科医生的价值。”洪楠解释道,“目前所说的检查费用中含报告,却并没有涵盖诊断的费用,但是一旦放射科医生诊断错了或者是漏了什么重要内容,患者如果打官司的话,放射科医生还是要赔偿的。”

思考二:互联网+为放射科医生提供了多点执业的可能

相比临床医生,放射科医生的工作更加灵活,只要有网络、有系统,就可以远程出报告。洪楠认为,无论是医院层面的医联体,互联网市场上火热的远程医疗,还是以后会日益增多的独立医学影像中心,都是放射科医生发挥所长的好选择。同时,洪楠也表示,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这样的大三甲医院,能被邀请去第三方参与诊断的一般都是高年资医生,这些医生在医院里除了要完成繁重的临床任务,还要同时完成科研、教学等工作,个人可支配时间非常有限,很难分出时间和精力来做更多的事情。

思考三:患者是否要接受影像检查 应赋权给放射科医生

现在医院的放射科相对被动,临床医生开出检查单,患者就会去科室做检查,放射科医生没有判断患者是否真正需要影像检查的权力。“美国医院的放射科就在做这个把关人的工作。放射科医生首先要判断患者是否真正需要接受检查,然后再判断患者需要接受哪种检查,是CT还是核磁共振,然后打电话与临床医生沟通。”同时洪楠也表示,实现这一目标还要走很远的路,不仅需要医院层面的支持,而且需要临床医生的理解与配合。“放射科与临床医生之间的沟通很重要。”

此外,随着精准医学的理念逐渐渗入到医疗的各个环节,临床科室对放射科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放射科一直以来在医院的边缘地位很可能得到改善。精准医疗包括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两方面,其中精准诊断涉及基因以及分子生物学相关内容,而目前精准治疗主要为靶向治疗,需要了解基因分型。放射科就像是医生的眼睛,任何的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都离不开放射科的帮助,洪楠认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放射科带来了转型的机会。”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影像学,洪楠,小事,放射科,医生,科室,医院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