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四个“强科”的思与行

2016
08/03

+
分享
评论
桂克全 / 健康界
A-
A+
过去几年,南方医院多个学科基于医院层面的战略部署,再各自找到学科建设的个性化“跑道”,每个学科的核心做法均被同行围观和借鉴。

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是很多人熟知的一句谚语。过去几年,南方医院多个学科基于医院层面的战略部署,再各自找到学科建设的个性化“跑道”,每个学科的核心做法均被同行围观和借鉴。近日,健康界抵达该院,梳理其理念和方法的精髓。

血液内科:帮你超越我

“再好的车,没有好路和交通规则,肯定跑不起来。”南方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刘启发看重院内关联科室之间的横向协同,甚至包括院际之间的协同。他经常换着不同话语表达同一个意思,医学发展不是某一个人冲锋的结果,而是源于团队协作。

怎样让每个人变成“好车”?刘启发倡导活用亚专科建设。

这个听上去在并不新鲜的思路,他注入了两个新意。第一是放权,“我从来不会干涉亚专科的工作”。据悉,只要亚专科带头人提出的想法,获得科室学术管理委员会论证同意,科室就鼓励“放胆去做”。第二是用机制避免每个亚专科自我封闭。具体做法是,每个亚专科带头人负责一条研究主线,制定相应的亚专科发展规划,但团队成员相互打通,同一个年轻人可以参与到多个亚专科,而且病人分布于多个医生。

刘启发自信地告诉健康界,目前南方医院血液内科共7个亚专科,每个学科带头人各有所长,也能读懂其他亚专科的研究方向和内容,不会存在交流时不知所云的尴尬,接诊时也不会出现看不了某个病的情况,顶多只是没有专门研究者那般精通。

事实上,刘启发的人才培养,并不局限于扶持“金字塔尖”的干将。

他针对科内年轻人的成长倾注了不少的心思。比如,每当学生们发表论文,他不抢做第一作者;领到论文奖励后,全部发放给学生;打破教授“霸占”出国学习名额的传统,建立一个公开的评分系统,所有人在同一个平台上公平竞争。

当然,刘启发也有倾斜精力的时候。相对而言,他更乐意付出精力培养兼具两个品质的年轻人:一是拥有奉献精神,心甘情愿投入医学发展;二是主动融入团队。

刘启发之所以如此注重人才梯队建设,源自内心认同的一个道理。

多年从医期间,他听说过一些“唯恐别人超过自己”的科室管理者,甚至由此给别人“穿小鞋”。而他的观点恰恰相反,科室主任应该具备起码的胸怀——为别人超过自己感到高兴,同时说明自己已到让贤的时候,否则彼此心里都难受。

“有人超越自己是好事,只有有人超越自己,医学才会发展。这不是漂亮话,而是社会规律。”刘启发表示,被超越应该是快乐的事,而不是悲哀的遭遇,放眼古今中外,不断超越是永远不变的规律,要不然社会和医学都将停滞不前。

消化科:新技术的摇篮

时间追溯至1973年,中国消化内镜先驱之一的周殿元,开展我国第一例全结肠镜检查。自此,南方医院消化科似乎与“第一”结下不解之缘。至今含金量较高的“第一”就高达13项。总体而言,该科室拥有45年大肠镜临床经验积累,38年早期大肠癌临床和科研基础,45年来共为国内外培训内镜医师2700余名。

贡献多个“第一”的刘思德,如今正带领这个底蕴深厚的科室奔跑。

包括他在内的科室全体成员,把“新技术探索与推广”提高到“科室使命”的高度。“我们要不断创新学术才会有进展,技术成熟后再向外推广,培养更多医生,让更多病人受益。”刘思德告诉健康界,“一个医生累死累活也看不了多少病人。”

就新技术探索而言,仅刘思德团队的突破便为数不少:2001年,开展中国首例大肠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手术;2003年,开展中国首例大肠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EPMR)手术;2006年,开展中国首例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手术;2008年,开展世界首例超低位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发转黏膜切除术(REMR)手术……此外,还有智发朝教授于2004年开展中国首例双气囊小肠镜等。

围绕先进技术推广,除了传统培训项目,刘思德又创建了新阵地。

2015年4月,他牵头成立广东省胃镜早癌精查联盟,至今共53家医院加入,涵盖中山大学全部附属医院以及广东省主要城市三甲医院,每季度举行一次中日远程视频会议,每月开展一次学术活动。截至2016年5月,先后邀请12名国外顶级专家授课,培训高级内镜医师200余人。刘思德把该联盟的意义概括为3句话:邀请世界名师,带好区域队伍;推广先进技术,培养优秀人才;提升区域水平,形成品牌影响。

再往前的2014年,南方医院消化科还参与制定广州市大肠癌筛查防控方案,并于2015年3月开始实施。在刘思德眼里,这是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项目”,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153.7万人的筛查,有望降低广州市大肠癌死亡率50%以上。

南方医院消化科的学科建设方略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四五”。即一个目标——汇聚顶尖人才的一流学科;两个抓手——人才建设与平台建设;三个方向——内镜诊治新技术新设备,分子信息库及早期诊断,转移早期预警及精准治疗;四个突破——高层次人才突破,高精尖技术突破,高质量论文突破,高水平成果突破;五项工作——建设一流人才队伍,多学科跨专业联合,实现重大成果转化,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提升学科品牌影响力。在此基础上,刘思德还梦想打造消化道肿瘤早期防控技术平台。

神经外科:卓越始于“远见+认真”

18年前,漆松涛接管南方医院神经外科时,其规模位列全院末端,只有24张床位,更别提在国内的影响力。时过境迁,现在,该科室已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神经外科学术和临床培训基地。两个时间点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一直酷爱医疗技术创新和人文科学的漆松涛,制定8字科训并悬挂于墙上:术精德厚,勤勉仁爱。多年来,他与科室成员的行医和学科建设,均围绕这8个字的内涵革故鼎新。具体方法琳琅满目,遴选其中一二窥斑见豹。

其一,设置高远的目标。漆松涛强调,作为科室主任,要有把科室带入“国家队”的志向和信心,若自己都不把带领的团队当成“国家队”,天天跟区域内更弱的科室比较,“那就没意思了”,也别指望别人给予重视和支持。

其二,推动学科快速发展的关键在于找准突破口,环顾国内外,发现该专科公认的技术难点,以及衡量该学科达到“高峰”的标志性技术,再想方设法攻克难题。在漆松涛看来,此举能让科室乃至医院,在国内外迅速形成影响力和掌握话语权。

正因为这种理念引导,多年来,漆松涛创新多项技术,曾有媒体将他誉为“技术巅峰上的完美领跑者”。他并非浪得虚名。资料显示,1998年,他首创“雕刻性手术”外科理念,即沿着肿瘤界面做“雕花镂空”式切除;曾在国内最早提出并实施颅咽管瘤和松果体区肿瘤全切除手术;国内第一个提出将纳洛酮用于脑外伤治疗……

好技术还要有广泛的应用,否则,价值大打折扣。

漆松涛显然不是一位自私的专家。健康界了解到,旨在推广新理念和新技术,他无数次开展学术讲座,并首开国内手术演示先河,毫无保留地向同行分享经验。

其三,脚踏实地练好基本功。健康界走进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资料室,看到一排高约两米、长约6米的木柜,里面整齐摆放着数千张光盘盒,每盒光盘记录了一位患者的手术影像,盒子面上的表格写有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手术点评。拍摄、分析和留存手术影像的惯例,该科室至今已坚持十余年。类似的情况,在国内并不常见。

实际上,上述只是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躬耕临床、教学和科研的冰山一角。曾担任南方医院副院长的漆松涛,在一次受访时说,他更喜欢别人称呼他“漆医生”或“漆教授”,因为这个称呼能提醒他,继续去探究神经外科更多谜一样的新领域。

普外科:跑在腹腔镜胃肠外科最前沿

跟其他三个科室一样,南方医院普外科的背后亦有“强人”领路。

科室主任李国新教授,是国内著名的微创外科专家,广东省“丁颖科技奖”获得者,被同行评价为“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微创胃肠外科界的领军人物”。

过去多年,李国新用医术征服了诸多业界同仁,所带领的南方医院胃肠微创外科的研究成果也获得2013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他还身兼英国皇家外科学院院士(FRCS),以及国际外科、消化科、肿瘤科协会(IASGO)中国区副主席,亚洲腔镜培训AETF及CETF讲师团专家等国外学术任职。

掌管科室之初,李国新就向团队成员阐述学科建设总方针:打造“研究型外科、微创特色外科、专业化外科”,并指出“研究型外科是学科前进的必经之路,微创新技术外科是学科发展的方向,专业化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的根本保障”。他还围绕总方针制定一系列策略,包括建立胃肠肿瘤数据库、建设组织标本库、设立科研小组、培养专业化人才、搭建有利于学科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平台、完善医教研管理制度等。

细节决定成败。

李国新除了出台学科建设思路和要略,还进一步明确行为规范。一个典型事例是数据库建设,他要求工作人员填写CRF时留取患者多种联系方式,避免事后联系遇阻;主治医生对CRF做双人核查;专业团队定期开展电话或门诊随访。针对组织标本库建设,他制定标本处理规范,涉及标本离体时间、外观、标本袋、淋巴结分组、测量大小弯长度、剪开标本、测量大小和远近切缘等。

旨在鼓励普外科的临床研究满园春色,而非一枝独秀,最近几年,李国新敦促医务人员建立多个科研小组,各组科研实行组长负责制。目前,该科室有上消化道组、结直肠组、甲状腺代谢外科组、医学生物光学研究组等11个PI负责制的科研小组。

同时,李国新还鼓励开展国际合作研究,拓展医务人员的视野。南方医院普外科以主要单位参与了一系列国际多中心研究,包括新加坡国立大学EXPEL研究、亚洲临床肿瘤联盟研究、替加环素国际合作四期临床研究等。

据了解,李国新常说“教育是我们的责任”,自己同样“好为人师”。

他领导创立的南方医科大学腹腔镜技能培训中心,以及结直肠、胃癌规范化培训课程,通过了英国皇家外科学院的认证,至今承担胃肠肿瘤微创外科国家继续教育项目10余期、各类短期专业培训班60余期,覆盖内地多家大医院,甚至辐射港澳和东南亚地区,累计培训专科医师2000余名,推动我国微创外科教育培训与应用推广快速发展。正因为如此,南方医院普外科被同行誉为腹腔镜胃肠外科界的“黄埔军校”。

旨在为广大微创外科医生、医学生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互联网教育培训交流模式,李国新还牵头研发了“互联网+裸眼3D微创外科移动医疗教学云系统(简称e-Surgery系统)”,促进微创外科教育培训进入互联网+时代。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强科,围观,南方医院,亚专科,科室,外科,学科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