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至上

72 小时热文

打造优质学科 促进各院区差异化发展

原创 文/漆昌乐 2016-05-14 来源:健康界
A- A+
摘要 未来学科发展的趋势必定是更加细化专科化,重症医学科、全科医学以及急诊将是大医院的主流价值体现形式。

人才梯队建设与优质学科建设,始终是医院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于谋划多院区差异化发展的青大医院来讲,其利害更是不言自明。健康界走进这家百年老院,访谈医务处处长张欣、科教部主任李自普,试图从多院区学科布局、学科发展配套举措,以及未来学科发展路径等角度,探究其各院区差异化发展的攻略。

学科调整 各院区形成合力

伴随“大学科制”的推进,该院重新“洗牌”后的学科布局清楚明白:院本部坚守“疑难危重病症诊治中心”定位,践行“大综合、小专科”战略;东院区、市北院区和黄岛院区则实行“大专科、小综合”,各取其长,错位发展。比如,市北院区的努力方向是打造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肿瘤专科医院。

然而,如此简洁明了的学科建设格局,置于三年前却是阻力重重。

当初,对于100余个临床、医技科室进行优化整合,并根据需要扩容部分学科,以及统一管理和考核设立在不同院区的学科,所需心力可想而知。在张欣看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直以来就是多院区管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张欣进一步介绍,为了促进学科发展,该院成立专门的学科建设办公室,设在医务部。作为一个协调部门,学科建设办公室的第一要务便是理清思路,让大家意识到学科发展关乎全院,是一个系统工程。就在两年前,即科室主任换届之后,该办公室召开的第一个会就是学科建设年畅谈会。2015年伊始,该院再次组织召开学科研讨会,细致讨论学科发展规划和具体措施。同时,院级学科建设领导小组也重新进行调整,并出台详细的三年学科建设实施意见,而且每个科室相应成立学科建设工作小组。这标志着该院的学科发展即将进入快车道。

这些调整之所以能够得以实施,学科带头人的选拔无疑起到重要作用。兼任儿科副主任的李自普认为,科主任应摒弃“小天地”思维,顺应医改政策和医院发展思路,站上一定的高度带动学科发展。对于这个观点,张欣表示认同。

配套举措不只是激励

当定位和分工明晰,配套支持举措也应紧步跟上。否则,所有的前期努力都将付诸东流。为保证其可持续性,该院开始搭建各种学科平台,提供不同项目科研基金。每走一步,青大医院都试图将学科投入的激励效果最大化。

以2013年10月启动的24层黄岛科教楼为例,内部几乎汇集了各种实验室,包括代谢病重点实验室等,基本上是一个全院科研平台。就资金投入而言,其中中心试验室仅设备就花费6000多万元。此外,为鼓励专职科研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有效合作,该院还专门制定院内科研人员合作协议。

“科研平台不是搞技术研究,必须为临床研究服务。”在李自普眼里,医院科研的定位不应是技术研究,而应与临床相关,解决实际问题。“如果是搞技术研究,直接成立技术研究所就可以,但医院没有这方面的需求。”

相比财力、物力投入,人才梯队建设更是配套措施中的要点。

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的路径无外乎两个: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在“输血”上,该院采取特殊人才引进机制,将目标引进人才进行分级,针对不同级别的人才给予的项目基金支持力度也不尽相同。目前紧锣密鼓开展的就有院士引进计划和“千人计划”;在“造血”上,该院成立青年基金、风险基金和申报基金等。对院内硕士学位以上的人员,重点项目给予基金扶持,同时对支持力度较大的项目进行风险控制,并鼓励申报国家基金。据李自普介绍,该院下一步将全力筹划重大技术研究基金项目。另外,针对个人之外的实验室,他们还成立了相应的研究建设基金,主要用于新工艺设备和现有设备的更新改造和修理。

尽管各种配套举措的支持力度较大,但让张欣担忧的是,学科建设过程中不得不避免两种可能发生的现象:一是部分人员不重视学科发展,没有危机感;二是学科优势不明显,部分人员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对此,张欣认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除了应有组织结构和制度的保证,还要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

瞭望未来学科发展模式

健康界在走访过程中明显感觉到,青大医院全院上下已基本形成共识:走研究型道路,建设国家级医学中心。

援引李自普的说法,未来学科发展的趋势必定是更加细化专科化,重症医学科、全科医学以及急诊将是大医院的主流价值体现形式。“以质取胜,而不是简单地靠量生存,大型医院必须走高精尖模式。”

就该院现有辐射区域而言,除青岛外,患者来源还有周边的高密、临沂、日照、潍坊等地。因此,做研究、大力创新必将成为该院未来发展的加分项。

在引导医生侧重诊治急危重症方面,该院着实发力不小。据张欣介绍,最有效的途径是绩效管理。针对外科,纳入手术难度系数考核,不同手术类别的绩效分值高低不同。患者的病情越重,手术难度越高,相对应的系数分值越高,绩效工资额度也越高。对内科而言,则是按照DRGs进行积分核算。

(本文系健康界原创,欢迎转载!点击获取授权。)

本文系健康界原创,欢迎转载!点击获取授权

0人收藏

评论

我来评论

0条评论

0/150

马上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健康界观点。
患者至上
取消 回复

©2012  北京华媒康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注册地址:北京  联系电话:82736610

京ICP证15009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许可证(京)-非经营性-2014-005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554号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